来源:经济日报
2019年11月6日,人民大会堂。在中法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和全球能源巨头法国道达尔旗下的帅福得集团总裁雷奎业共同签署协议,双方将携手开发高端清洁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天能集团,一家曾经频临破产的村办小厂,如今的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行业冠军,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
天能创始于1986年,发源于“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湖州。33年的创业创新历程,走绿色发展之路,带给天能的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集团拥有浙、苏、皖、豫、黔五省十大生产基地、60多家子公司、2万余名员工,连续多年实现销售同比增长20%以上,利润、利税双双同比增长30%以上的业绩。
“我们的成绩得益于对绿色发展初心的坚守、对绿色智造的实践、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是张天任直截了当的总结。不久前,在全国工商联和生态环境部共同举行的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交流促进会上,张天任分享了天能绿色发展的“生意经”。
作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天能集团怎么干,是行业的风向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让张天任念念不忘的仍是筑牢“两山”理念。他们一方面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壮大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新型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向绿色高端转型;另一方面打造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供应链,建成花园式工厂、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标杆。
在工信部公布的四批绿色制造名单中,天能集团已有6家子公司入选绿色工厂名单,3家公司被评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4款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名单。
此外,天能提出生态赋能,绿色智造。首先在源头上,改造提升环保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水平,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减排,推进监控信息化,创新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模式,打造绿色、清洁、低碳型生产体系,实现节约、高效、减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生产,率先通过了IS014001国际环境标准认证;其次在管理上,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打造集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体系,实现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管理,切实做到对环境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天能也因此获被评国家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
张天任如数家珍地介绍,以天能单个生产基地为例,采用先进环保设备和清洁生产技术后,每年节约电解铅65吨、合金铅50吨、硫酸110吨,节约用水5.94万吨、蒸汽3344吨、电力894万千瓦时,生产过程中边角料和废弃物回收率接近100%。在减排增效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大规模推广运用“连铸、连轧、连涂”等先进工艺和装备后,铅排放总量降低60%以上;采用工业机器人全自动电池组装后,实现工人"减员"68%;充电工艺改进后,电池充电周期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了2天,单日产能大幅提升,做到“增产不增污”,真正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
目前,天能正在探索构建废旧电池规范化回收体系和运行机制,依托销售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构建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在浙江、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建设布局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行业集“回收-冶炼-再生产”为一体的闭环式绿色产业链,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这既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排放,又节省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张天任说。根据天能提供的数据,废旧电池金属回收率达99%以上,塑料回收率达99%,余酸回收率达100%。相比原生铅生产方式,再生铅成本降低38%、能耗降低65%,每生产一吨再生铅可节约标煤60%,节约水50%,减少固体废物60%,减排二氧化硫66%。
绿色发展让天能集团未来之路更加宽阔。从生产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制造型企业转型,从传统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他们正向着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