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作为人类的近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欢,我国老少皆知的“齐天大圣”,这种特色的猴文化就表达了大家对猴子的热爱。
“斗战胜佛”孙悟空
撞脸“火云邪神”的猴子
我们印象中的猴子,一身绒毛,大衣似的披在身上,脸型似桃,简直就是“齐天大圣”的简化版,但是同为猴,狨亚科猴子就是与同类不一样,就连“世界上最小的猴子”也是狨亚科中的成员“倭狐猴”。
两侧秀发飘飘,还真的很像呢。
因为酷似“火云邪神”,这种猴子火遍网络,其实它叫白耳狨,体长也不长大概只有15厘米左右,中规中矩没啥特长,所以也被称为普通狨,唯一能分辨它的就是两个耳朵旁有白毛。
漂洋过海成“新猴”
亚狨科的起源,也算得上是一个离奇的故事呢。在4000万年前,简鼻亚目灵长类才刚刚占领树冠,这些灵长类本来它们只分布亚欧非三个洲。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动物在大自然面前总是如此弱小。有多次山洪暴发裹挟着这些猴子和一堆浮木,开始了漂移。几千万年前,板块之间距离没有那么长,所以这些猴子来到了新大陆,也就是现在的美洲。
南美洲的食肉动物较少,和非洲相比简直就是“天堂”,所以,这些猴子也没有像非洲的猴子那样向更加强壮方面发展,而是选择演化成小巧类型,取食果实、昆虫和种子等,亚狨科开始在南美洲繁衍生息。
实验室的新势力
大家都知道,科学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活体实验时,实验活体多数是小白鼠,但是,虽然同为哺乳动物但是与人体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比如,肿瘤实验在小白鼠身上可以成功,但是在人体用同样的方法,就能被称为“谋杀”。
所以,在科研人员眼里,测试的实验对象越接近人类越好,所以同为灵长类的猴子进入大众的视野,许多著名实验的“主角”就是猴子。
至于狨猴为什么会渐渐成为科学家眼中的新宠儿,那是因为狨猴的特殊性。
普通的猴子,距离性成熟需要四年左右,而且怀孕的话一次只能生育一胎,普通的快速对比实验还是可以的,但是涉及基因血统什么的就太过缓慢了。猴子虽然只有20年的寿命只有人类的五分之一,但是一个实验用上十几年到二十年时间,估计没有做几次实验,恐怕猴未老,人先入黄土了。
普通狨的优势在于只有一到两年的成熟期,一胎两生,虽然“面相”有些奇特,但可是根正苗红的灵长目动物。体型较小且容易饲养,相比较那些大型的灵长目,科研单位能省下一大笔开销。
科技发展,愿活体动物实验越来越少。
近期,人造肉的科研成果让人心中震撼,虽然用于食品使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人造试验品的希望,也算看到了曙光。
动物活体实验,长期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动物保护者的反对,但是,科学发展需要先驱者,虽然不同的物种,但是科学发展的成就,永远不会忘记牺牲者,哪怕它不是人类。但是,总归一句话,希望科技再进一步,实验用动物活体在不久的将来被放弃。
举报/反馈

一阵科学风

1018获赞 260粉丝
专注于最趣味、够前沿的乐趣科学。
科学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