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生一生,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处理的关系,无外乎跟人的关系,跟事的关系,跟自己的关系。归根结底一个人的人格也是在这3方面展开的。
什么是健康人格,纷繁复杂的心理流派各有各的说法,比如:
奥尔波特说,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罗杰斯说,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弗洛姆说,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
每一位“大家”心中都有健康人格的定义,但往往这些说法或定义必须放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去理解,对于我们似乎未必那么贴切,那今天我们就换一个角度来说,说点我们自己能清晰明辨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人格是什么?
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即一个人的性格、能力、需要、价值观等心理倾向,包括气质特征等都涵盖在人格的范畴。所以这里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更有后天的的环境促成。
比如人格中的气质,此气质非彼气质,这里的气质特指人与人生来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比如有的孩子生来就“闹腾”,有的就比较安静。
那回到人格上,总结起来人格会表征在三个方面
1、对人,即人际关系方面,能否应对、处理好人际关系;2、对事,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否得心应手,能否处理妥当;3、对己,能否有一个稳定、良好的情绪系统。
从这3个方面的表现,就可以看一个人的人格健康程度。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经典台词,人生一生,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翻译成心理学的语言就是,人的一生要处理的关系,跟人的关系,跟事的关系,跟自己的关系。
殊途同归,跟我们所讲的人格的体现形式正好吻合,那我们加结合起来看。
1、跟人的关系: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个谁也逃不掉的人生“关键词”,就像那句话说的,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我们必须活在关系里。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因为普通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家庭之外展开的一场“博弈”。
为什么要这样么说了,因为普通的人际关系里往往蕴含着较为明确的规则与边界,考验的是一个人合作与竞争的心理反应。
而这份合作与竞争的心理反应的基础来自于原生家庭,来自于我们和父母构成的“三角关系”,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能同时处理好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父母关系又和谐,那么他走出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往往就很顺利。
对应的,父母关系不好,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密不可分,可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位,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那很多人会好奇,那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好,与母亲的关系不好,会怎么样呢?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就说过,母子关系指向家庭内部,影响一个成年之后的情感亲密关系,父子关系指向向家庭外部,影响一个人成年之后的社会关系。
而我们普通的人际关系就属于我们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体现形式,说到这里,你大概也就能理解所谓的“妈宝男”、“妈宝女”了吧。
2、跟事的关系:处理事情的能力,应对事情的表现
我们在上面刚刚论述了,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跟父亲的关系,会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关系,其实除了影响人际关系,还会影响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能力。
比如“妈宝男”,妈宝男为什么能力弱呢?因为他在原生家庭里,依仗着妈妈的溺爱,没有从父亲那里学会规则,没有学会合作与竞争。
所以一旦走入社会就会面临很大的打击,有人说能力是可以学的,但是面对事情事的态度和反应,这往往很难学得来。
3、跟自己的关系:有没有一个良好的情绪体验
所有的一切关系,最终都要归到自己的体验上,这也就是跟自己的关系,不好好,只有自己的感受最清楚。
容易压抑自己,容易讨好别人,容易抑郁和焦虑,这都是跟自己的关系,所以归根结底,人的这一生,最重要的关系是跟自己的关系,跟自己能否处好关系,这是一个人人格健康的最大表征。
如果自己不舒服,自己的心理体验不好,外界看来再好也没有用,相反只要自己过得开心,自己的心理体验很好,那么就是最健康的人格状态。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跟自己处好关系,拥有一个自我体验良好的人格,那就是最健康的人格。
举报/反馈

心理相先生

92.4万获赞 38万粉丝
相先生,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
心理咨询师,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