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19日讯11月18日,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5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1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5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位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注意到,获奖科学家中有2位来自武汉。华中农大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张献龙教授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农学奖,海军工程大学肖飞教授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的青年创新奖。
张献龙:棉花育种创多项“国际第一”
张献龙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图: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信
凭借在棉花生物技术、棉花基因组学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华中农大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张献龙教授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据华中农业大学官网介绍,张献龙出生于1963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兼任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长期的棉花育种与栽培实践中,张献龙团队瞄准国际前沿,掌握了成熟的棉花细胞培养技术体系,创造了多项“国际第一”:首个从雷蒙地棉、克劳茨基棉等野生棉细胞获得再生植株,首次从克劳茨基棉等野生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实现陆地棉与克劳茨基棉、比克棉、戴维逊棉等多个野生棉种的对称、部分不对称、完全不对称融合并再生植株等。
先后培育出“华杂棉1号”“华杂棉2号”“华惠103”“华杂棉H318”“华杂棉4号”和“华棉3109”等棉花新品种,相关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7年获全国争先创新奖。
截至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共有8人获得何梁何利奖。熊远著院士、张启发院士分别于2001年、2003年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奖)。傅廷栋院士、刘后利教授、陈焕春院士、邓秀新院士、金梅林教授、张献龙教授分别于1996年、1998年、2007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农学奖)。
肖飞: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专家
肖飞,海军工程大学官网
肖飞,出生于1977年1月,今年42岁。
据公开简历,肖飞是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专注于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领域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017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值得注意的是,他来自“国宝级专家”马伟明院士的团队,2018年被记个人一等功。
2002年,25岁的肖飞在海军工程大学攻读完硕士后留校,加入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两年后,肖飞圆满完成实验员工作。为使专业结构更合理,他考上了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回到海工大任教,2009年、2012年,两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
10多年来,在马伟明的带领下,肖飞潜心钻研攻关,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及军队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他参与研制成功的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实现了我国舰船动力从传统机械方式向全电力方式的革命;他研制的直流区域变配电分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国新型护卫舰和岛礁风光储一体式发电站建设;他研制成功的2兆瓦级直驱式风力发电变流器系统,打破了该领域被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不利局面,当年即为国家节约采购经费约10亿元……
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涉及的都是国防科技基础性前沿性的课题和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多项成果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使我国在多个新兴领域、学术前沿一举实现“弯道超车”。
“有自主创新的胆量,有另辟蹊径的思路,有向新兴领域进军的勇气。”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对“爱将”肖飞的褒奖和激励。(记者李玉莹 整合)
链接: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的提名数量再创历史高点,共收到推荐材料862份,有效被提名人836人,最终入选率约为15比1。从获奖者年龄构成来看,今年获奖人中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30岁,获奖人平均年龄55.2岁,较前两年有所降低。中青年科学家成为获奖主体,“青年创新奖”占创新奖总数40%。其中有本土成长的青年科学人,其成果被列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也有35岁以下的“海归博士”回国创业,提出深度残差学习框架,其成果旨在攻克世界难题。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25年来,何梁何利基金共遴选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1362人。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长江日报、解放军报、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信、海军工程大学官网等)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