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入冬以来最强的一次冷空气侵袭,北京进入供暖季。在暖气尚未普及的时代,这个季节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山货店里顾客盈门,热卖火炉和锃光瓦亮的铁皮烟筒;家家户户忙着安炉子、装烟筒、试火,冒出浓烟滚滚;煤铺门前排着买煤的长队,大街小巷到处跑着送煤的平板三轮。
上世纪30年代,崇文门城楼下的煤铺。
煤铺工人把煤末子掺上黄土之后,平铺在地上,用剁子剁成小方块,再摇成煤球。
取暖,尤其在北方,是一冬的头等大事,《燕京岁时记》载:“添火:京师居人例于十月初一日添设煤火”。提起煤,北京可谓是得天独厚,北京西部的门头沟、房山等地自古产煤。据《燕京岁时纪胜》:“西山煤为京师之至宝,取之不竭,最为利便。时当冬月,炕火初燃,直令寒谷生春,犹胜红炉暖阁,人力极易,所费无多。”西山煤可以说是老北京人的恩物,保证能够舒舒服服地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说到此处,就要谈一谈北京过去特有的运煤工具——骆驼。城墙边缓缓行进的骆驼队已成为老北京的一个经典画面,这就是用骆驼运煤的场景。骆驼不仅是“沙漠之舟”,也善于走山路,而且身材高大、极能负重,适于运送煤石等笨重之物,所谓“城中千烟复万烟,仗尔西山运煤石。”这也催生了京西一带一个特有的职业——驼户,也称拉骆驼的。他们专门驯养骆驼,作为运输工具,把西山的煤源源不断地驮来北京城。
北京骆驼运煤由来已久,这在清乾隆年间杨米人所著《都门竹枝词》中就已出现:“煤鬼颜如灶底锅,西山来往运煤多。细绳穿鼻铃悬项,缓步栏街怕骆驼。”《燕台口号一百首》中也有:“凿断山根煤块多,抛砖黑子手摩挲。柳条筐压峰高处,阔步摇铃摆骆驼。”旁注:“造煤砖者名‘煤黑子’”。这两首北京竹枝词生动描绘了当年骆驼运煤进城的场景,也颇通俗幽默,但嘲讽制煤、运煤特殊职业者的做法颇不可取。运煤驼队进北京城一般就近走阜成门,过去也称平则门。阜成门地处西南是西山进城必经之路,故百姓口中有“走煤”之门的意思。
北京街头拉煤的骆驼
1919年前后,北京街头运煤的驼队。旧时,煤铺装煤球用的是半米长的长方筐。(美)西德尼·甘博摄
驼队路过内城西南角楼
1917年至1919年,阜成门城楼西面瓮城内,元大都时叫平则门,从西山拉煤的驼队总是经过阜成门,因此它又被称为“煤门”,1965年被拆除。
居民购煤一般都去煤铺,北京的煤铺历史也颇久远,据有关资料,可以追溯到元大都时代。煤铺一般要有很大的场地,因为要制煤、晒煤、储煤。旧京开设煤铺的老板和伙计大多是河北定兴人,乡音浓重,以前北京的相声,经常学他们的口音“我是摇煤球(读四声重音)滴”。过去北京还有一个行业为定兴人垄断,就是开澡堂子。这两个行业细想确实也有某种联系。过去煤铺的幌子类似筛子的样子,下边放置几个花盆,寓意就是摇煤球。
实际上,煤球是近代的发明。清末李虹若的《朝市丛载》中“都门吟咏”专门有一首写煤球:“新兴煤铺卖煤球,炉上全无火焰头。可恨卖煤人作伪,炉灰黄土一起收。”《朝市丛载》成书于清光绪年间,既然煤球在当时是个新兴事物,说明到清末煤球才成为主要的煤产品。而之前,主要是烧煤块,所以“赢得炉中通夜火,西山新到坑儿煤”。
过去煤铺经常标榜“北块”“南末”,“北块”是指京西北门头沟一带所产之煤,多坚实成块,但不宜燃着,也不耐烧;“南末”是指京西南房山所产之煤,质细易碎,但易燃。制作煤球多用这种“南末”。煤球是将煤末掺以黄土和水,混成泥状,平摊在地上,分割成小块,晒干,再人工摇成球状。这样节省原料也价格低廉,颇受大众欢迎,故《续都门竹枝词》有:“摇将煤堿作煤球,小户人家热炕头”之句。中产以上家庭一般仍烧火力旺盛的块煤,尤其后来交通发达后,订购质量更好的山西煤。但最为贫寒的人家,到冬天只能捡“煤核儿”取暖,也就是从渣土和炉灰中捡取没有燃尽的煤球。相声表演大师侯宝林先生在其自传中回忆,他幼年帮着家里过日子,就是从捡“煤核儿”开始的。
上世纪30年代,煤铺工人在摇煤球。
位于什刹海附近的天兴玉煤铺。
1919年前后的门头沟煤矿。
下矿的很多是孩子
一个全身赤裸的小煤童,看了让人心酸
最后,再说说过去北京的取暖用具。无论是烧块煤还是烧煤球,主要的用具自然是炉子。清代,北京有一种特有的火炉,也载于《燕京岁时记》,“火炉系不灰木为之,白于矾石,轻暖坚固。”不灰木实际是石棉之类的矿物,耐火,故用作火炉材料。清末民初,北京新式洋炉子逐渐多起来,这种洋炉子外层为铁板或钢板,内覆以炉瓦,结实美观。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又出现了更加新式的铸铁花盆炉子,这种炉子炉盘很大,又有两道炉圈,既能取暖,又可用于烧水做饭。至此,家庭用炉已是最后一代,一直持续到新世纪。
旧时北京人常用的煤球炉子,既可取暖也可做饭。
讲究人家的炉子
我小时候一直到1980年代初搬进楼房以前,用的便是这种花盆炉子。记忆犹新的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夜,围炉取暖,炉上是一壶咕嘟作响、冒着热气的开水,壶边围上一圈烤得焦黄的馒头片或者软糯香甜的红瓤白薯,足令人有阳春梦回之感,那种乐趣和氛围却是今天享受便捷的暖气时所体会不到的。
(原标题:取暖季到了,回忆一下摇煤球、捅炉子的日子)
陈飞 | 文(作者为文化学者、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监事长)
图 | 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陶然野佬、闻者等
编辑 | 黄加佳
来源 北京日报 旧京图说
流程编辑 TF003
举报/反馈

北晚在线

4546万获赞 297.7万粉丝
专注报道您想看的新闻
北京晚报官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