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还有个成语叫“情人眼里出西施”。
爱屋及乌的意思是,因为爱上一个人而连带爱上他屋上的乌鸦。
爱屋及乌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意思是恋爱中的男女,看对方都是优点而没有缺点。
而这些都是“晕轮效应”的体现。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晕轮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就像月亮周围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
桑戴克用一个实验来证明“晕轮效应”的存在。他随机选取了一些人的照片并展示给志愿者看,这些照片上的人有的魅力十足,有的邋遢猥琐,还有的则是毫无特色。然后,桑戴克让志愿者根据照片评价这些人的性格特点。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的理想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这就是所谓的“晕轮”了。一个人如果展现出了某个优秀的特质,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从而被赋予一切优秀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展现出的是某个糟糕的特质,那么他同样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所有的坏品质都会被加到他的头上。
我国古代也有这样的例子,《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卫灵公与弥子瑕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实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其实和“首因效应”很相像。前面的文章讲过)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是因点盖全。我们常说的名人效应也是它的一种。
有些年轻人在崇拜明星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到了爱屋及乌的程度。一个明星,他(她)的可爱之处主要在于他(她)戏演得好,歌唱得好。而他们的“粉丝”,却把他们当成是无所不能,没有缺点的完人,当成人生的偶像来崇拜。“粉丝”们在演唱会上尖声叫喊,如醉如痴,会为了得一个签名排几个小时的队,更有甚者竟因为偶像结婚而自杀!
粉丝 这不正是晕轮定律导致的自欺欺人吗?从偶像的一个优点,推及得出其他优点,从而认为偶像方方面面都是完美的。
所以避免被“晕轮效应”影响我们就要避免“投射倾向”、“第一印象”、“刻板印象”、“以貌取人”、“循环证实”(这些效应我会在接下来一个一个拆开分析给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也可以私信我,我们一起交流学习)等等心理效应对我们的影响。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每天一个心理学小知识。我是模糊。关注我,和我一起见证心理学的神奇!
你还有什么晕轮效应的事例么,请留言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