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于公元前264年到241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是一场容易被人遗忘的战争,而布匿战争的高潮实际上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代,汉尼拔进攻罗马的一系列战役,因为汉尼拔这样的将星太过于耀眼,也就使得人们往往忽视了第一次布匿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古代世纪大战。
罗马与迦太基终有一战
在战争爆发的前夕,在整个地中海世界来说,罗马和迦太基都是排名前两位的国家,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两个国家都在扩张,到了公元前264年的时候,他们扩张的边界相遇了。
西西里对于罗马来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公元前264年,西西里的墨西拿向罗马派出了使者,此时墨西拿正在遭受叙拉古的进攻,他们无力抵挡叙拉古的进攻,请求罗马出兵。对此元老院非常为难,因为如果出兵墨西拿,那么就意味着罗马军队染指了迦太基的势力,很可能会与迦太基发生冲突。但是如果不出兵帮助墨西拿,那么墨西拿海峡就会被他国所控制,这对于罗马的发展来说会非常地“憋屈”,元老院把这个议题交给了市民大会,市民大会的结果是同意出兵。
罗马和迦太基都是当时地中海的强国
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决定竟然拉开了一场长达23年的战争的序幕。
在收到罗马人要援助墨西拿的消息后,当时控制了西西里西部近一半地盘的迦太基出兵自西向东进攻墨西拿,而叙拉古则自南向北进攻墨西拿。
罗马派出了执政官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带领一个执政官军团前去西西里援助墨西拿。
罗马与迦太基的军制
在此需要说明一下罗马与迦太基的军制,以便读者理解当时的军队作战情况。
罗马实行的是军团制。罗马把全国分为了35个地区,每年抽取其中的4个地区组成四个军团,每个区出兵一个军团。一个罗马市民兵军团人数一般在4000-5000人左右,视战争情况而定,如果战争激烈,则会增加到5000人,一般为步兵4200人,骑兵300人,合计4500人。一个执政官带领两个军团,除了罗马市民兵,还有罗马同盟国的军队,通常罗马市民兵与同盟国士兵的对比为1:1,所以一个执政官军团人数一般在1.6-2万人之间,两个执政官军团合计在3.2-4万人左右。
罗马军团以严格的纪律性闻名
在每年的冬天罗马人会选举自己的执政官,在选举结束后,一般在来年的3月15日罗马市民兵及同盟国的士兵会在执政官指定的地点集合,在那里完成编组,赶往当年需要派兵的地方。一般两个执政官各自带领自己的军团分别去两个不同的地方,当然如果遇到战事需要也会同时赶往一个地方。当两位执政官军团在一起的时候,两位执政官轮流执掌全军,没人执掌一天。
如果遇到战事紧张,不能在一年内结束,军队需要留在当地,那么在来年的时候执政官会自动成为前执政官继续执掌军队直到合适的人来代替。
迦太基实行的是雇佣兵制,他们喜欢雇佣别国人来为他们打仗,迦太基人充当军官和统帅,而士兵由雇佣兵充当。
第一阶段(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256年)
这个阶段是双方交战的初期,罗马人始终处于攻势的阶段。
公元前264年,克劳狄乌斯带领一个执政官军团来到了西西里,他们首先打败了自南向北进攻的叙拉古军队,随后与自西向东进攻的迦太基人交手并击败了他们。
叙拉古当时的国王希伦在战争中见识到了罗马军队的强悍,于是派出了使者与罗马人和谈,罗马人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成为罗马的同盟国家,没有提供兵员的义务,只要求叙拉古优先向罗马人出售小麦,同时支付一笔象征性的战争赔款。希伦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协议,并在之后的整个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始终作为罗马坚定的盟友而存在。
迦太基人则对罗马人染指西西里感到了焦虑,因为西西里他们已经经营了400多年,他们不希望一个如罗马这样强大的国家在那里站稳脚跟,于是向西西里派出了大约4万人的援军,继续与罗马人作战。
迦太基人与罗马人正面作战总是败多胜少
收到了消息的罗马人也不打算向迦太基妥协,继续与迦太基人争夺西西里。在之后的战争里,迦太基人在陆地上显然不是罗马人的对手,他们在西西里的据点一个又一个地被罗马人攻破。
罗马人意识到要彻底击败迦太基人,占领西西里就需要在海上打败迦太基人。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建立起来的国家,也是整个地中海最早的航海民族,他们已经纵横整个地中海几百年了,还没有在海上遇到过对手。罗马的同盟国家当时只能制造三层桨的战船,这种战船在底仓设置了三层座板,供浆手划船,一般有100名左右的浆手,而在甲板上是相应的100名左右的士兵。但是当时迦太基人的主力战船是蓬特型战船,这种战船有五层桨,对应的浆手有300人左右,甲板上的士兵也有300人左右,也就是说,一艘蓬特型战场至少应该有500人以上。
如果只是用三层桨战船对战蓬特型战船,那么明显是会吃亏的,因为当两艘战船相遇的时候,蓬特型战场完全可以居高临下攻击三层桨战船,这样对于三层桨战船来说非常不利。
为此罗马人也建造了100艘蓬特型战船和200艘三层桨战船,组建了他们的第一支海军,在公元前260年舰队组建完毕,由当年的执政官格奈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率领南下与迦太基人作战。但是他们首战并不顺利,为了争夺一个小岛,由执政官科尔涅利乌斯带领17艘战船去夺取了小岛,但他们随后被迦太基人的20艘战船包围,最终这17艘战船和执政官科尔涅利乌斯都成了迦太基人的俘虏。科尔涅利乌斯在当年通过俘虏交换回到了罗马。顺便一提的是,科尔涅利乌斯就是后来罗马大名鼎鼎的军事家西庇阿,也即是在北非扎马战役中战胜了汉尼拔的罗马著名统帅的祖父。
之后海军指挥权就交到了当年的另一位执政官杜伊利乌斯手上。他对罗马人的战船进行了改造,在船头装上了一种叫做“乌鸦吊桥”的装置,只要两船相遇便会放下这个吊桥,已方的士兵便可以沿着吊桥进入到对方战船上,这就使得不擅长海战的罗马人把海战变成了陆战。
乌鸦吊桥在船头的位置
交战时候乌鸦吊桥的使用
由此罗马与迦太基在米佐拉爆发了第一次大型海战,从战船数量上来看,迦太基人是罗马人战船数量的1.5倍,当时罗马人有100艘蓬特型战船,人数上来说不少于5万人。海战开始的时候,迦太基人对罗马人是非常鄙视的,毕竟他们已经几百年没有遇到过海上对手了,当他们看到罗马人排着松散的阵型向他们发动进攻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但是直到对方靠近了他们,才让他们傻了眼,一个个的乌鸦吊桥被放下,成群的罗马重步兵冲上了他们的战船,打的迦太基人满地找牙。第一场大型海战以罗马人的完胜而告终,此战迦太基人被击沉了15艘战船,30艘战船被罗马人缴获,战死3000人,被俘7000人。
米佐拉海战罗马人获胜后,他们加强了对西西里的进攻,迦太基人在罗马重步兵的进攻下不断向西退去,领地也一天比一天减少。但是迦太基人仍能不断地从国内运送增援到西西里,使西西里的战事始终没有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为了彻底切断迦太基人对西西里的援助,罗马人决定加大海战的力度。公元前256年,罗马建造了230艘蓬特型战船,而迦太基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加快了自己造船的速度。蓬特型战船一般有300名浆手,100名船员和120名士兵,按照罗马人下水230艘蓬特型战船来算,罗马人当年海战投入的兵力达到了12万人以上。同时迦太基也集结了250艘蓬特型战船,以期击败罗马海军。
利卡塔海战
双方在西西里的利卡塔附近遭遇,由此展开了第二次大型海战,双方对阵阵型如下:
利卡塔海战对阵图
罗马人采用的是锥形阵,前锋为左右的第一船队和第二船队,各有80艘蓬特型战船,带队的分别是执政官雷古鲁斯和乌尔索。后面是运输船队,另有70艘蓬特型战船作为第三船队殿后,并随时支援战场。
迦太基人把船队分为了三部分,左右两翼和中央,他们计划用中央船队顶住罗马人的进攻,然后左右两翼包抄罗马舰队,从而实现合围,以歼灭罗马人的舰队。其中迦太基人的左翼和罗马人的第一船队靠着西西里的海岸。战斗打响后,罗马人发动了凌厉的攻势,直扑迦太基人的中央船队,中央船队顶着巨大的压力抵挡罗马人的进攻,同时左右两翼开始包抄罗马人的船队。虽然迦太基人的计划是非常好的,但是由于中央船队没有顶住罗马人的正面进攻被一举击溃,导致左右两翼的包抄实际上成了“自投罗网”。在解决了迦太基人的中央船队后,罗马第一船队和第二船队掉转船头开始进攻迦太基人的左右两翼船队。其中左翼由于靠着西西里的海岸,实际上就被罗马人包了饺子,只有右翼船队因为背靠大海才勉强逃了出去,最终左翼船队全军覆没。
此战迦太基人被击沉战船30艘,被俘63艘,罗马人损失了24艘战船。迦太基人从战场上逃出了157艘战船,本打算再次与罗马人决战,但是此时罗马人并不恋战,而是绕开了迦太基海军在北非实现了登陆,他们的下个目标就是迦太基本土了。
第二阶段(公元前255年到公元前253年)
这个阶段是罗马人的进攻势头被遏制,又因为天灾人祸,罗马人损失惨重,迦太基人又重燃胜利希望的阶段。
在公元前256年罗马人登陆到了北非,并在北非站稳了脚跟,这年他们留下了执政官雷古鲁斯和1.5万名罗马士兵及40艘战船的船员,其他人都回到了罗马,等待来年编组好军队后进攻迦太基首都迦太基城。
接连的战败让迦太基人非常沮丧,他们在北非又组织起了一支雇佣军团,打算用他们来防御来年罗马人的进攻。在这支雇佣军中,有一位著名的武将,斯巴达人赞帕提斯,他非常不客气地指出了迦太基人在军队作战上的种种失误,于是迦太基人就冷冷地回答“既然你行,那你上呀!”于是赞帕提斯毫不客气地接过了军队的指挥权。这可能是在整个布匿战争中唯一一次迦太基人把指挥权交给一位外族人,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赞帕提斯接管军队后,对军队进行了重新的训练和编组,并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公元前255年春天,赞帕提斯带领步兵1.2万人,骑兵4000人以及100头大象向罗马人发起了挑战,信心爆棚的罗马执政官雷古鲁斯接受了挑战,带领1万名罗马步兵和500名骑兵应战。战斗打响后,赞帕提斯派出了大象,罗马人从未见过大象,一时不知该如何应付这个庞然大物,很快大象就冲散了罗马人的阵型,此战罗马人战死8000人,包括执政官雷古鲁斯在内的500人被俘。
战象是古代战争中的“坦克”
北非战败的消息传到了罗马,当年的罗马两位执政官决定带领罗马船队去北非接走还留在那里的部队,并返航回罗马。在他们顺利地在北非接走残留的部队之前,他们在赫美岬与迦太基人进行了第三次大型海战,结果迦太基人损失了114艘战船,使罗马船队顺利接走了残留在北非的部队。但是很不幸,他们在返航途中经西西里南岸时遇到了风暴,由于罗马人航海经验不足,导致在这次海难中损失了150艘左右的战船,人员损失达6万多人。
罗马人的运气不好,遇到了两次大型海难
听到了这个消息的迦太基欣喜若狂,他们在当年冬天派了使者到罗马,希望能够签订合约,当然条件是要求罗马放弃西西里,同行而来的还有被俘的执政官雷古鲁斯。迦太基人要雷古鲁斯说服罗马元老院放弃与迦太基的战争,但是当雷古鲁斯来到元老院后,他说出了与迦太基人相反的话,慷慨激昂地要求罗马再战迦太基。罗马元老院听出了雷古鲁斯的意思,没有与迦太基签约。回到迦太基的雷古鲁斯被迦太基人残忍地处以了极刑。
在此也要说明一下,当时的罗马人对荣誉看的很重,虽然说雷古鲁斯回到了罗马,按理说他完全可以不回到迦太基继续当俘虏,但是当时的罗马人都非常遵守这种战争规则,是俘虏就是俘虏,在对方没有释放自己之前也不会叛逃。这种情况在当时的罗马很常见,在一些战争中,对方作为条件,先释放了一批俘虏回家,但是罗马并没有与对方达成协议,结果那些回了家的罗马俘虏又告别了亲人回到了敌人哪里当俘虏。看来在西方,当俘虏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相反的是,他们能够更加地被尊重,因为人们认为他们这是在为国家而付出。
迦太基人在北非获胜之后就解雇了赞帕提斯,派出了新的援军赶到了西西里与罗马人作战。公元前253年罗马人攻占了迦太基人在西西里的重要城市巴勒莫,并派兵驻守在哪里,在当年的战事结束后,罗马船队带着部分罗马士兵在返航的途中再次遭遇了风暴,损失了150艘战船和不计其数的士兵。
得到消息的迦太基人则再次增兵西西里,同时派出了另罗马人畏惧的大象,一时间罗马人在西西里不敢与迦太基人交战,迦太基人的气势逐渐又起来了。
第三阶段(公元前252年到公元前241年)
这是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战争虽然只局限在西西里,但实际上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这个时期罗马由于连年战争,逐步露出了疲态,但是顽强的罗马人还是笑到了最后。
巴勒莫反击战
公元前252年,在得知罗马人遭遇了第二次大型海难后,迦太基人展开了对巴勒莫的进攻,这次他们派出了大象。此时驻守巴勒莫的守将是执政官梅特卢斯,他知道要想战胜迦太基人就必须击败他们的大象。为此他先是安排了部分轻步兵埋伏在了巴勒莫附近的树林中,然后在城墙边上挖了很深的壕沟。准备就绪后,当迦太基人的大象经过树林的时候轻步兵向大象投掷了标枪,激怒了大象,随后轻步兵也没有和大象交战,而是逃回了已方的城墙后面。被激怒的大象一个劲地往城墙这边冲来,冲到壕沟附近的时候一头头地栽了下去,后面的大象见此情景惊慌失措,调头就走,反而冲向了自己人的阵营,把迦太基人冲的七零八落,这个时候梅特卢斯下令全体罗马士兵冲出城墙进攻迦太基人,迦太基人由此大败,战死者达2万多人,大象也基本损失殆尽。
此战之后,罗马人战胜了对大象的恐惧。
在战胜了大象后,罗马人继续咬牙投入巨额资金重新建造了海军,公元前249年,在布匿战争的第16个年头他们打造了220艘战船来到西西里,企图再次掌握制海权。此时迦太基也往西西里派出了船队,并在国内招募了一支10万人的雇佣军来到了西西里继续与罗马人作战。
第四次大型海战在迦太基人控制的城市特拉帕尼附近海域展开,此战迦太基海军将领针对罗马海军善于近战,而迦太基人善于操控船只的特点,在整个海战中始终与罗马战船保持距离,从而获得了第四次大型海战的胜利,此战是罗马人第一次大型海战失利,他们有30艘战船被击沉,93艘战船被对方俘获。
当时在陆战上,罗马人在战胜了对大象的恐惧后一直所向披靡,把迦太基人在西西里的据点占领的只剩下了两个城市——马儿萨拉和特拉帕尼。迦太基人在西西里的战况岌岌可危。
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人唯一的将星——哈米尔卡●巴卡
在战争的最后四年,迦太基人鉴于在西西里陆战的数次失利,他们派出了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迦太基人唯一的将星,哈米尔卡●巴卡,此人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迦太基军事统帅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以善于使用精妙的战术而闻名,他来到西西里后,没有在马儿萨拉和特拉帕尼中的任何一个城市设立大本营,而是将大本营设在了两个城市当中。如果他把大本营设在两个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遭到对方的强烈围攻。
他针对罗马人善于打大型会战,而迦太基人陆战水平不足的情况,不断地发动了对罗马人的小型战斗,通过积少成多的方法,使罗马人损失惨重。经过四年与哈米尔卡的交手,罗马人认为要战胜哈米尔卡并不容易,而要彻底打败迦太基人,还是需要切断迦太基同西西里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还是要获得制海权。
哈米尔卡的战术使罗马人很头疼
这就需要罗马再次建造大型战船以夺回制海权,但这个时候罗马的国库已空,罗马的贵族主动购买了罗马国债,罗马人才重新打造了一支200艘蓬特型战船的舰队,于公元前241年与迦太基人展开了整个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第五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大型海战。
公元前241年3月10日,在西西里的埃里切附近,罗马海军与迦太基海军遭遇,随即双方开战。罗马人在风向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发动了对迦太基人的进攻,战况在当天打的异常激烈,最终迦太基人被击沉了50艘战船,被俘70艘战船,遭遇了最后一次海战的失利。
此战之后罗马人顺利切断了西西里与迦太基之间的联系,这就意味着迦太基人已在事实上失去了西西里。哈米尔卡很快就收到了国内要求他去与罗马人和谈的命令,哈米尔卡按照国内的指示与罗马人达成了协议,迦太基人放弃西西里,同时支付3200塔兰特的战争赔款(实际上对迦太基人来说并不多,他们在北非的农场一年就有6000塔兰特的收入),最终哈米尔卡按照协定带着迦太基人离开了西西里,第一次布匿战争就此结束。
罗马人获胜的原因
其实纵观整个战争,虽然一开始迦太基人的实力实际上在罗马人之上,但是他们最终失去了战争,原因就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在军制上,罗马军团比迦太基雇佣兵更具战斗力
罗马人的军团是由罗马市民兵组成,作为罗马人为罗马而战,从这点来说他们天生就有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当时的罗马社会正处于历史上社会结构最好的阶段,呈橄榄型的社会结构,社会以中产阶级为主,这就为罗马军团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罗马市民兵。
而迦太基人以他国雇佣士兵为主,这些人只是为了生活才为迦太基作战,没有战争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一旦遇到战事不利就容易溃败,与这种只拿钱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反观罗马军队,他们作战胜利后就是为祖国赢得了利益,而国家获得的新的利益又会给他们带来新的红利,所以从作战的主动性来说,迦太基军队明显不如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的荣誉感更胜于迦太基军队
二是在指挥体系上,罗马更胜迦太基
罗马军团的最高指挥官是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尤其是在战争时期,能够当选执政官的人通常是在作战中打出了名气的人,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作战能力不会差。如科尔涅利乌斯、雷古鲁斯、梅特卢斯等人都是执政官出身的优秀将领。
在军官的选择上,也是由公民大会选出。通常来书,一个军团有6名军官,四个军团的24名军官都是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其中前10位军官要求从军10年以上,年龄不低于27岁,后14位军官要求从军时间不低于5年,年龄不低于23岁,这些军官明显也是在战争中有所名气的人,并有着一定的作战经验的人,所以他们的作战能力通常不会差。
在军队的基层指挥官也就是百人队长的选择上,是由士兵投票产生。这些士兵上了战场都是要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他们的直接指挥官,百人队长,所以这些士兵在选择上必然不会马虎,能够当选的都是作战经验丰富并且有一定威信的人,一个军团通常有60位百人队长,他们建立了罗马军团最基本的指挥系统。
哈米尔卡是迦太基在战争中唯一的将星
无论从高层的执政官到中层的军官再到基层的指挥官,都是经过了人们认可并精挑细选出来的,由此组成的指挥系统通常能够发挥罗马军团最好的作战效率。他们每一个人通常都具备了一定的作战能力,其中也不乏作战能力突出的,因此罗马军团的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反观迦太基人,他们都是由自己人充当军官,不论这个人作战能力如何,各层军官都是迦太基人,这些人当中的不少根本没有经历过战阵,或者说没有指挥作战的才能,也当上了军官,所以在指挥能力上并没有多少保证。除非他们有一个极为优秀的统帅,如哈米尔卡这样的,才能任命好军队的各层指挥官,从而发挥好军队的效能,但是整个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只有一位将星,这样的情况同样延续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也只有一位将星汉尼拔,而他们的对手罗马或许没有入汉米尔卡和汉尼拔这样出色的统帅,但是他们的每一个统帅都非常能打,这也就造成了迦太基军队为什么遇到罗马军队总是败多胜少的原因。
三是迦太基虽然是海军大国,但不是海军强国,失去了制海权
迦太基是海军大国这是公认的事实,毕竟已经纵横地中海有数百年之久。但是从五次大型海战四败一胜的情况来看,迦太基人只能说是海军大国,而不是海军强国。这或许与他们几百年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海战有关吧,面对新建立起来的罗马海军,他们最终输掉了海战,失去了制海权,也就是失去了西西里,战争最终失败。失去制海权,也是迦太基输掉第二次布匿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远在意大利的汉尼拔迟迟得不到国内的援助,从而最终不得不撤回了迦太基,放弃了进攻罗马本土的计划。
迦太基人五次大型海战四败一胜
四是对在决策系统上,罗马更胜于迦太基
罗马元老院在整个战争期间实际上起到了总参谋部的作用。对于战败的将领,罗马通常不会追究责任,这使得战败的执政官能够再次领兵作战,而战败的经历又转化为了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更少地犯错。同时在作战上,也因为这个原因,罗马将领往往作战更为大胆,这种大胆在大多数时候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起到总参谋部作用的罗马元老院
而迦太基对于战败的将领会处以极刑。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处死了三位作战不利的将领。这就使得迦太基将领在作战的时候往往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以至于错失了不少战机。
当然,在整个战争期间,罗马元老院往往都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尤其是对指挥官的人选、作战战略、外交等方面没有什么失误。反观迦太基,在决策上失误频频,错失了许多反转的良机。
五是在对待被征服国家的态度上,两者截然相反
对于被征服的国家,罗马往往把他们纳入了罗马同盟体系,在罗马同盟体系内,罗马与其同盟国家平等相处。如与罗马作战了数百年的伊特鲁里亚人,在被罗马打败后被纳入了罗马体系,伊特鲁里亚人还获得了罗马公民权,也有伊特鲁里亚人当上了罗马执政官。正是这种包容的态度,使罗马同化了许多的国家和城市,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们得到了同盟国家的大力支持,才最终挺过了这场战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迦太基对于被征服的国家和城市,往往采取了二等公民的态度,即迦太基人高高在上,而被征服的国家和城市为下等公民。在战争中他们对被征服的国家课以重税,激起了被征服国家居民的强烈不满。
因此在整个战争期间,罗马同盟体系一直都很稳固,没有出现过动摇,反观迦太基,在战后不久内乱不断,原先控制的柯西嘉和撒丁岛也因为岛上居民不满其统治,倒向了罗马。
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失去了西西里
好了,这就是第一次布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双方从公元前264年一直打到了公元前241年,战争持续了整整23年,在这23年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各不下百万人,就只从海战来说,五次大型海战,基本每次各方出兵都在10万人以上,海战的总体规模来说,就达到了百万人的规模。对于陆战来说,双方每年投入的兵力基本不下10万人,整个23年的战争,估计双方都投入了大约百万的兵力。在古代来说,这其实是一场世纪大战,之所以容易被人忽略,或许是因为没有大放异彩的将星的缘故吧。毕竟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就出现了汉尼拔、西庇阿这样闪耀的将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例,和许多神奇的传说。
举报/反馈

老威观史

4.6万获赞 7749粉丝
探历史人文查人间百态享读史心得寻事件真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