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学生向陈灏珠献花 来源/主办方供图(下同)
“我这一辈子都在研究一颗‘心’”,陈灏珠院士曾这样说道。日前,“拓医学路逐中国梦——陈灏珠院士从医执教70年”活动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今年是陈灏珠院士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70个年头。自1949年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工作,他一直坚守岗位,并于不久前以95岁高龄从临床一线光荣退休。活动中,陈灏珠院士新版传记《拓医学路 逐中国梦——陈灏珠传》首次与大家见面,并启动了“护心健脑 关爱生命”公益项目。
70年工作在临床教学一线
陈灏珠院士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从第一个在国内提出“心肌梗死”医学名词,到完成国内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首例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再到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奎尼丁晕厥并取得成功,至今已经95岁高龄的陈灏珠院士前不久仍坚守在临床一线岗位上,坚持查房、教学、指导临床工作。“陈院士在医学上不断攀登、不断追求,他的人生际遇、个人发展与祖国时代变迁相互交织,既代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探索、进步与成就,也折射出了中国改革发展的跌宕起伏。”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说,希望每一位上医人都弘扬并继承陈院士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舍身忘我、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以及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第三党支部书记、陈灏珠院士助理周俊作为学生及同事代表,现场讲述了他们与陈院士交往的二三事。70年来,陈院士培养了博士后3位、博士研究生52位、硕士研究生24位,上过他课的学生更是不胜枚举,其中不少学生都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做到了陈院士所期望的“无愧于这个时代”。
图说:陈灏珠新版传记
首发新版院士传记
言初心、传道业,复旦上医精神就是在这新老传递中代代传承。而这一个个小故事拼凑起来,便是陈灏珠院士精彩的一生,这些也都被浓缩在了陈院士新版传记《拓医学路 逐中国梦——陈灏珠传》里。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还分享了新书出版过程中的小故事。“2019年9月,在书稿即将付印的前夕,陈院士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在拍摄视频的间歇,女儿陈芸恰好捕捉到父亲陈灏珠在一旁轻轻拿起纪念章,深情一吻的照片,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一吻的背后,是他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更是他这一生追寻并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的最佳封缄!”
现场,陈灏珠院士与大家分享了他“勤学获新知,深思萌创意,实干出成果”的座右铭,寄语师生:要保持勤奋刻苦的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要在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创新,举一反三,推动中国医学独立自主发展;最后要在无数次的练习和做好预案之后勇敢地去实践、去尝试。这三句话既是陈院士毕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的总结,也是他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准绳。“我深深地热爱着医学事业,作为一名人民医生,我很骄傲;我无悔自己的从医选择,也很荣幸能亲历中国70年的医学发展与进步。”
为公益倾注真情
在陈院士70年的医教研生涯里,他曾到贵州威宁从事基层医疗服务,也曾去云南参加过抗震救灾,这些亲身经历让他的心里始终牵挂着中国贫困地区的医学人才培养和基础医疗建设,这也促成了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的诞生。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发起的“生命之花”项目——“心肝宝贝”公益救助计划奔赴云南贫困地区援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肝病患者,开启创新医疗精准扶贫模式,帮助当地医护人员打造“全生命周期”照护管理。
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主任陈芸表示,基金资助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设立“医艺承扬”人文讲坛,该部分作为留本基金,将在复旦上医永久保留,是为初心;另一方面,基金对外服务国家精准医疗扶贫战略,承担复旦上医人对国家与社会的职责,是为使命。
近期,在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基金联合附属中山医院以江西为试点,开展中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医护人员再培训;联合附属儿科医院扩大贫困地区先心病儿童的筛查与救助工作;未来还将与附属华山医院合作进行跨学科的公益救助活动。现场还共同启动了“护心健脑关爱生命”公益项目。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举报/反馈

新民晚报

4140万获赞 196.4万粉丝
阅读上海的第一选择,你在上海的生活助手
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