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方丑石
有人说,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直接与父母接触。父母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接触最为频繁的人,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其影响之深远、父母的榜样的力量的熏陶等无不让孩子的初始印象尤为典型。
于是家庭教育因为明显的早于学校教育,而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正是因为这种先得月让孩子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变得更加渴望。也正因为家庭教育的区别让孩子在走进学校之前就变得差异很大。也就无形地造成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出现的种种危机。
孩子完全不听话,讲什么都无视,我真的不知道怎样管他了,什么办法都用尽了……我家孩子看起来很乖巧,可是一到学校就“活”了,什么事情都做,我都不敢相信了。孩子完全不像读书,无论怎么开导都无用,原来不是这样的呀。孩子现在是大人一句他要说好几句,根本就是理由多,听不进劝。我家孩子还听话,就是太听话了,我不说什么就不知道做什么了。我家孩子听认真的,学习也好,就是太内向,不愿与人交流。……
面对家长们的牢骚与苦水,我能说什么呢?现在把这些告诉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然而很多时候,这样的性格已经形成了,是老师能够快速纠正得过来的么。
然而,面对这些,我们当然也不能无动于衷。其实这些性格的形成很多时候还是与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广泛的接触家长与对孩子家庭了解的基础上。我非常肯定的认定,这一切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正如有一位教授说的: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让其健康地成长呢?
一、培养自信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慢慢成长,他是在不断的呵护中逐渐变得成熟。而作为孩子,心智发育开始都比较原始与简单,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的对与错,于是在很多问题上,往往缺乏自信,如果我们不能有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就会让他变得犹豫。缺乏做事的果断与勇气。
就如小孩喝水,如果每次都是父母为他试好温度,而孩子却从未尝试自己去体验时,就会在父母不在身边时变得茫然。“这碗水到底现在烫不烫呢?”于是不敢尝试,即使觉得可以喝了,也还是担心会烫着自己。失去了父母的直接呵护,就失去了独立行事的勇气与自信。所以父母在平常就应该让孩子多体验,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而父母只做监护者,那样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二、习惯养成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有人说: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
随着孩子由婴儿逐渐长大,很多习惯逐渐形成。有时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都会养成一些基本的习惯。比如,很多家长孩子一哭就抱起来哄,抖,于是三五次后,只要孩子哭,你就必须这样做。有的孩子晚上要睡在母亲的臂弯里,固然是因为安全带来的安静,然而有何尝不是习惯使然。
孩子做事拖拉,凡事总是要别人使劲催着才会去做,到了学校,在学习上也就自然如此。不到最后时刻,作业是不去做的,课文是不去背的,不到铃声响是不进教室的……这一切皆与小时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所以,作为父母,要关注孩子在家里的习惯养成,不能只是让孩子不愁吃穿,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性格与习惯。
三、克服困难
现在的很多父母都是包办父母。把孩子放在安乐窝里,不受一点的干扰,自以为这是对孩子全部的爱,然而往往是这种爱让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变得无比脆弱,不堪一击。然而当他们认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时,为时已晚。或是孩子难以真正面对他人与社会,或是在社会和生活中被打击得承受不起,造成人生悲剧。
所以,孩子可能还很弱小,但一定要让他学会面对。在困难面前,让他适应,而父母可以在身后默默关注与支持。
在不断的面对困难的过程中,孩子会由开始的害怕,担忧到最后的淡定从容。而你或许也会从担忧中逐渐露出欣慰的微笑。
孩子需要关爱,但太多的爱与关注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软化”孩子的生命力。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
四、学会自控
当今的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多的也不过三人,所以对孩子关爱有加,孩子更是家庭的宠爱。于是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都不会遭到拒绝。在遇到问题时更是把家人作为其发泄的对象。于是,逐渐变得任性,得不到任何控制,这种情绪的膨胀,其实对他的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把这些反映发泄在别人身上,不利于将来的人事关系的处理,更是以自我为中心。最后孤芳自赏,自以为是。
所以对待孩子,家长应该学会让孩子自控,不能一味的助长他们的气焰,要适时的为他们降温。要给予一定的教育。让其明白,自己必须要尊重他人,别人不是他可以随便宣泄的对象。
只有不断的教育,才能让他学会谦恭,学会忍让,学会自控与自制。
五、鼓励表扬
鼓励、表扬、赞美、信任、期盼等能给孩子带来足够的自信,也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动力。尤其在孩子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我们或许可以不是责怪而是安慰与鼓励,是对其能力的肯定与信任。
如果我们面对孩子的错误总是一味地责怪与数落,有时甚至与其他同学反复比较,造成更大的落差,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极强的负面心理暗示,造成内心的无尽失落与自卑,结果可能更差。所以,有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聪明的家长,不妨多做正面地引导,进行适当的安慰与鼓励,寻找其闪光点进行表扬,以便让孩子快速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六、自立自强
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条件的不断优化,让现在的孩子们不断的丧失了自理自立能力,至于自强更是不敢多说。然而,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这一切又显得十分必要。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基本都在父母身边,从未离开过父母的怀抱,有的即使有在校住宿的经历也是父母三天两头的前来送饭送菜。这种过度的关爱,让孩子在生活面前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而这种过度的依赖也让他们缺乏了主动性,懒惰占据上风,自强更是难以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七、戒骄戒躁
中国有一种传统美德叫谦恭。对孩子,尤其重要。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优势成为倨傲的资本。否则,将摔得更惨。
一个人总会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但你需要冷静,越是“成功”越要低调。这是素养、是素质、是美德。
“胜不骄败不馁”可以作为每个人在面对成功与失败时的座右铭。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积极的引导他们正确面对。
所以我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往往只是平淡的面对,适度的表扬,适时的告诫。而在孩子失败时,我总是坚定的鼓励,共同分析,对结果只字不提,只是对之后的行为提出建议。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孩子的心里是明亮的,也是舒心的。
八、尊重关爱
有人这样说过:尊重孩子的想法,做个好“参谋”;理解孩子的行为,做个好“伙伴”;爱护孩子的身心,做个好“护理”。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特别赞同这个说法。父母不能凌驾于子女之上,我们要平等的面对他们,要有应有的尊重与关爱,这种舒适的教育方式可能带给孩子内心无限的温暖。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那尊重他们的正确的选择和合理的理由又有什么不可呢。作为父母,我想应该学习如何对待孩子。正如有人说过的一段话:发掘孩子的潜能,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
尊重与关爱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会让环境变得更加的具有生态化,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父母的眼睛里只有孩子,而孩子的眼睛里却有着整个世界!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快乐地飞翔。又何尝不可呢?
一个家,如果没有饭香,就像森林缺少了土地;一个家,如果没有书香,就像森林缺少了鸟儿;一个家,如果没有心香,就像森林缺少了阳光。
人人都需要一个家,家是我们启航的地方。家庭教育就是建造港湾,需要适合船的深度,需要适合船的咸度,需要适合船的气候……只有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才能让船无虑的远航,又安全的归航。
请关注家庭教育吧,那里是你的未来的希望,你今天的思考与付出,必将迎来明天最美的朝阳。
举报/反馈

中年大叔的教育空间

22万获赞 10.3万粉丝
教育平凡琐事多,是非曲直本应无?
教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