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第一步的困难就在这个地方
本文摘录自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正行自性、或乐明,及无念法、示实性,光明离戏之智慧,乃现本元俱生者。】
这是告诉我们,如何明心见性,如何得乐、得光明,如何到达无念。不要忘记我们刚才讲过的,这些前行准备好,才可以谈这些修法,在一片光明中,离开一切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讲空也是开玩笑,谈有也是开玩笑,非空非有也是玩笑,即空即有也是玩笑,说我有一个道可得可修,都是开玩笑的戏论。
“离戏”,离开了戏论,就是正论。这一片自性光明离戏的智慧,自性的现前,得乐,得光明,达到无念,乃至无戏论。那些本元俱生,就是本性的境界,自性的境界,真正明心见性了,这些自然有。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是你本来具备的,不是你修得来的啊,本元俱生就是本元俱备。现在你就晓得,大圆满的境界:自性空、乐、明、无念、光明离戏的智慧。大家自己观察,是不是有空、乐、明、无念、光明离戏的智慧?你不要去找个空啊,找个空已经不空了,都是“本元俱生者”,无作的。不懂得这个道理,下面再解释;不过越解释越不是,没有法子,也只好解释了。
“譬如薪非火,然由方便,能见火燃者。”譬如木材不是火,柴是柴,可是离开木柴,生不出火来。火离不开柴烧的,因柴而引起来火,火是靠柴点燃而生的,所以柴是火的方便法。因此点燃了柴,我们才看到火光燃烧,这是一个比方,说明这个道理。这个比方很有趣了,等于白马非白,白是白,白并不是马哦,白马是白马,白马并不代表白,只是代表一匹白马,所以白马非白。
“如同乐明无念三者,非自然智慧本元俱生之真实。”譬如像刚才讲乐、明、无念这三样,并不是我们自然智慧本元与生命俱来的,不是本来面目上的。你要知道,乐、明、无念还是现象哦!你如果把乐、光明、无念这个当成本性,真是笨蛋里头的混蛋,就上了自己的当了。现在都给我们讲清楚,这个还是现象,还是本性的投影,我们自己不要把自己骗了,这个还不是自然智慧本元俱生。
“然以精勤行故。”然而呢!功力到了,功力的导引,自然会发生乐、明、无念。你说:那我现在已经明白了本自具足,悟了道了,可是我又没有光明,又没有快乐,乐、明、无念都没有嘛!因为你那个柴是被雨淋湿了的,是点不燃的湿柴,那有什么用呢?干柴则一点就燃,乐、明、无念一定要来,所以是薪非火,火非柴不能燃,这个道理,工夫与见地要搞清楚。
“乐由精之要生,明由气,无念由脉,此乃诸有信解恭敬于上师之要门者解之。”首先解释这个乐是由精生,明由气生,无念由脉生,因为道家说精气神,密宗说精气脉,有不同之处。道家所谓神不是脉,那么道家的问题另做研究,各有各的高明之处。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精,中国一般人观念搞错了,不只学道、学佛的,连带西方人也跟着错了,就把精虫卵脏当作精。这个精当然也包括精虫卵脏,包括了全身血液、荷尔蒙、津液,所谓的精力。但是我们凡夫很可怜,精力一生长,到相当程度就出毛病,欲念跟着来了。实际上,不是精刺激你生起欲念,因为精充满了,引发身上功能,所以精神就旺盛。自然你心理也跟着配合,心理的业力,所谓淫、怒、痴(贪、嗔、痴),第一个来的就是淫欲之念。
淫欲和情欲是一个东西,程度的不同而已。所以精充满了是一件好事,但是凡夫几乎过不去,年纪大的,根本就没有这个问题,不是说精虫卵脏没有,是整个身体精力衰败了,所以修道第一步困难,就是这个道理。譬如我们身体上那么多的病,乃至打坐那里不舒服,这里气不通,就是精不充满,所以不能发乐。因此大家坐在那里苦坐,这个苦坐啊,坐死了都没有用,禅宗就叫作枯木禅,所谓“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死水、死龙一个,死龙还算好,连死蛇也够不上,是死蚯蚓,根本是没得用的东西,就是一个尸体,所以修行有这样的困难。譬如我们同学中,有人初步有一点点经验,一点效果的,譬如焦先生,我看了他前次给我的报告,最近忽然身上有初步的乐感起来。他年纪也不算轻,但是他能够用功做工夫,有这样的反应回来,这个时候不是欲的问题,只有乐的问题,但是他这个还是粗的。
所以为什么佛家、道家第一条戒,尤其专讲修持,是专戒淫,戒淫就是精先不漏。精的漏失,粗的漏失当然是男女的性关系,漏失最大;实际上平常六根门头,身体的作用都在漏失,念头一散乱都在漏,所以乐不能发起,是精没有满。那么我们打坐,拿道家来讲,想做到返老还童,初步就要精能够回转来身上,形神归一。谁能做到啊?所以道家要脱胎换骨一番,这不是指精虫卵脏,是整个精气神的转化作用。
他现在明白告诉我们:乐、明、无念并不是本来面目的,与之相关,又不相关,那是本来面目所呈现的现象,如刚才说的柴与火的比喻。可是你不能得乐,不能得明,不能得无念,你说你证道了,没有这回事。但是乐由精生,那么我现在向诸位讲,很重要的,精一生起就很容易漏;不漏呢?因为你没有精生,生与漏简直是同时的。所以千千万万做工夫学佛修道的人,没有一个能成就的,就在这个地方。
譬如普通人,精神一充足了,会六神不安,情绪不稳定,坐也坐不住,总想跑去走走玩玩。那么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呢?养气的工夫,在对治的方便上,那样比较可以帮忙一下。精一出去,气也散了,那是根本达不到无念的。所以换句话,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学佛学道为什么不能清净无念呢?因为这个身心已经不够健康,真正身心绝对健康的人,自然无念,就是这样一句话,非常简单。身心绝对健康,气自然就化光明,精自然也是生生不已,这三个是三而一,一而三,连着的。所以,道家广成子的话,情动乎中,必摇其精,这个精并不是讲精虫卵脏的精,我们感情一动,喜怒哀乐一动心,精已经在动摇了,已经失掉精了。所以《楞严经》也提到“识精元明”,“含裹十方”,再三申明不要搞错了。
现在晓得了,为什么大家打坐不能发乐,不能得定呢?因为都是破漏之身,我们要渡到彼岸,想乘这只破漏之身的船,在这个浪涛汹涌的苦海中,怎么过得去呢?过不去的,这个船没走到半路就把我们沉下去了。那么光明为什么发不起来呢?光明由气而来。所以我再三告诉大家,《孟子》讲养气那一篇是绝对的真理,可见他老人家是修持过,不是随便讲的,而且孟子所养的这个气,并不是呼吸之气。我们现在炼气功这个气,也是柴,不是火,是用这个呼吸之气,点燃自己生命本有的元气而已,如果把呼吸当成是这个气,那又错了。所以一般看起来,社会上这些错误满眼都是,有些人自己说有道,反正道是大家的,谁都可以说有道。可是我们在道理上要晓得,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这是很重要的。
“明”是由气生,“无念”由脉生,脉不是神经,神经不过是脉的柴,不是火,气脉打开,脉解就心开,自然就无念。无念并不是说没有思想,你虽没有妄念,但你还有感受,有感觉,这不就是念吗?色受想行识都是一念。《楞严经》讲五阴解脱,就是一念的解脱。
所以说这些精怎么化乐,气怎么化光明,脉怎么化无念,都要依止有成就、有经验的上师,更要恭敬信解于上师,然后传你法要,得到上师的经验指导,才能够得解脱。
“其智慧者,如《广大境界经》云:深、寂、离戏、光(光即光明)、无作,我获此如甘露法,与谁开演而不解,无语孤独林中住。”这中间的智慧,就如《广大境界经》所说的,明心见性,修持即身成就的法门,非常深奥,不是那么粗浅的。懂得寂灭清净,离一切戏论,无上的光明,达到无作无住这个境界,大彻大悟,达到菩提的境界。他说我已经得到这个甘露一样的法门,可是能对谁讲呢?世界上没有可度的人,他们的功德、智慧不够,不会懂得,传了也不懂,也修不成。因此闭口无语,只好自己孤寂地退住山林,不说法了。
举报/反馈

传承网

3.3万获赞 7335粉丝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南师精神!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