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多地朝着自我实现去发展,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获得成功。成功的方法千千万,今天我就重点结合5个著名的人性实验来和大家聊一聊成功。
实验一:地铁站的小提琴手
获得成功需要舞台去发挥
2007年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Joshua bell,在华盛顿地铁站里假扮成一位街头艺人。想借此测试有多少人会停下来欣赏他的音乐。当天Joshua使用纯手工、造价高达350万美金的小提琴演奏。然而伪装成街头乐手的他,却很少有人停下来欣赏他的表演,一整天下来只赚了32美金。其实在实验之前,他才刚结束一场票价100美金,且全场爆满的音乐会。
人的发展离不开平台,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说,有了平台就相当于有了机会。
实验二:棉花糖测试
自律的人,潜力大
1972年史丹福大学的Walter Mischel为4至6岁的孩童做一个实验。他要让孩子忍耐15分钟,不吃眼前的棉花糖。如果成功便会再获得一个棉花糖,通过这项研究他发现600个孩子中能够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拥有更强的能力,并在各项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自律不是毒鸡汤,一个人能控制自己,才能让目标更明晰,奔向目标的脚步更坚定。
实验三:不倒翁实验
获得成功需要模仿
1961年著名的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进行了一项不倒翁实验。他将一群男女混合的小孩分成4组,第一组小孩儿观察真人用语言和行动攻击玩具,第二组小孩儿观看有人用言语和行动攻击玩具的影片,第三组小孩儿观看卡通人物,用语言和行动攻击玩具,第四组小孩儿未观察任何攻击行为。实验结果显示接触攻击示范的小孩会比未接触的小孩更具攻击性,而且不论是真人、影片或卡通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没有太大的不同。
实验四:阿希从众实验
要相信自己,不盲从
1956年Solomon Eliot Asch进行了一项非常经典的实验。这个实验中每组有7人,其中6人为助手,只有1人是真正的被实验者,实验者会向所有人展示标准直线X,用于比较其他三条直线ABC,实验将真正的被试者安排在最后,并通过前面6位助手故意给出错误答案,来解释实验的从众效应。而结果显示,大约有3/4的人至少出现一次从众。而仅有1/4的人能够保持独立性。
人的一生如果想要获得成功,一定要有信念,有句话说得好:“再牛逼的困难,也敌不过傻逼一样的坚持”,切莫人云亦云。
实验五:巴甫洛夫的狗
反复练习,直至成功
1890年巴甫洛夫通过一场实验让全世界认识了所谓的条件反射,他先测量了狗狗在面对食物时会分泌的唾液量,接着他在给狗狗食物时,先让狗狗听到铃声,持续多日之后狗狗便会逐渐把铃声和食物联系在一起,便会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
成功的方法有很多,这五个实验从人性的角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愿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都能自律、勤奋、自信,爱学习、有平台,早日实现心中所愿。
举报/反馈

养己

1万获赞 424粉丝
善养己身,静享人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