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是美的捕手,不论是中国画的“师法自然”,还是印象派画家们尊崇的“外光主义”,画家们知道去哪里寻找美。这个秋日,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瑞典、波兰、意大利、立陶宛的18位水彩画家在江南大地进行了一场创作之旅。从富阳到黄山,从富春江到新安江,与山水天地相遇,与古今对话,一起寻觅美的落脚。
中外画家在雅集合影 图 袁雪飞
访山水之妙:富阳追慕黄公望
美是光与色的所在,不论其为何物,均是美的画材。
——丰子恺
名垂千史的《富春山居图》让黄公望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卓然之人,拜谒传奇名家也成了此次采风创作的重磅开篇。富阳林木葱郁的庙山坞,如今仍是一片属于黄公望的地方。
黄公望隐居地、纪念馆,及其附近自然环境 本文除署名外均为 朱喆 图
若不熟悉《富春山居图》,可以先从黄公望纪念馆逛起。纪念馆影音视频播放着黄公望的小传,馆内墙壁上是画家的题画诗,核心展厅里的黄公望雕像栩栩如生。
不过所有人的眼光都聚焦在玻璃柜里,哪怕看到的只是《剩山图》、《无用师卷》、《子明卷》的复制品。富阳作家协会副主席蒋金乐将名作所经历火殉的坎坷,递藏脉络、旷日持久的真伪辩论、合璧以及它所蕴含的元代山水画精神和艺术高度,悉数解读。
乘景区观光接驳车,沿净因院遗址、画坛醉月、观音像、牌坊、庙坞竹径、筲箕泉等,便抵达黄公望结庐之所在——小洞天。画家80余岁时,曾在画中题记:“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期间,每当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户西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额曰‘小洞天’。”
已来过27次中国的澳大利亚的水彩画协会会长David van Nunen说:“知道黄公望和他的名作很久了,能来到他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无疑是激动和兴奋的。中国山水的写意和古典底蕴,也是我想了解的东方神韵”。
小洞天内景和南楼
复原后的“小洞天”里,摆放着日常用品和木家具,复建的画室“南楼”,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伯敏所书的对联所语,“万州图书充石阁,千章杉桧掩茅檐”。
联想黄公望仕途多舛,入狱治罪、投身全真道,到寄情笔墨的命运,要怎样的心性才能滋养出如此境界,如何于质朴中创造不朽?或许也是所有来访画家想探寻的奥义。
兴致所至,要作画。来自瑞典的Anders Wallin把庙山坞的暮色一笔笔画下来。他用了一种像赭石的颜色,有点像黄公望所创的“浅绛山水”的设色。
如果想看看黄公望画里的富春江,那么富阳城东、富春江北岸的鹳山公园是一个不错的去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周刚就在“双烈亭”和松筠别墅的步道上展现了精湛的即兴创作,虚实相生,满纸妙境。
公园的标志,“春江第一楼”,青墙黛瓦,飞檐翘角,被古人称为“前楼如画俯山根”。“第一楼”原有三层,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为两层,现在所见的楼阁为1964年改建。尽管没能从二楼门厅俯瞰江景,但站在楼梯上的远眺也颇有情致。
春江第一楼及富春江边景色
偶遇的当地居民为我引路到最近的岸边,说道:“从这里可以看到人在景中,有垂钓的、洗衣服的,还有发呆的,富春江边百态丛生”。
绘古意民风:一街一坝,徽州人家
从富阳出发驱车前往徽州,沿途青山翠影,令人疏朗。
沿途青山翠影
歙县古城的斗山街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游客尚未到来的晨间时光,是画家们取景画的良机。
斗山街组图
古城有它静谧的部分,也有神秘的角落。相传斗山街原本缺水,唐代时,歙县人从一对蛤蟆藏身的土坎上打出两眼井,于是就有了斗山街的“蛤蟆井”。巷子里茶馆的老板娘热情地给我斟上桂花茶,告诉我现在游客只能看到其中一口井,因为另一口留在了宅子里,它的井口对着天上北斗七星的位置,是旧时富贾人家的天地观。
现在人们看到的斗山街徽韵十足,杨家大宅、许家厅、黄氏节烈砖门坊…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一些无法恢复全貌的古迹也都原样保留。更可贵的是,它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若从虚掩的宅门里窥到美景,便可推门而入,居民很多笑脸相待。
练江游船和渔梁村、渔梁坝
歙县另一处凝聚着淳朴民风的地标就是渔梁村。泛舟于练江,两侧江景古朴洗练,靠岸拾级而上,便是著名的渔梁坝。雄霸明清的徽商便是由此起航,将货物运往江南。如今望去,坝上碧波如镜,坝下乱石嶙峋,浪峰咬石,气象万千。
如此心旷神怡的风景让人心生沉醉。去过庐山的意大利画家Massimiliano对我说:“看到的这些中国山川,威严中都带着生趣,像古老但有很有活力的长者,想告诉来客曾经的经历”。福建省美协水彩画会副会长黄永生和街民谈笑,笔下则“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
黄永生在古街写生 图 袁雪飞
画家们无一例外地告诉我,描摹历经风霜的古色绝非易事,在自然面前,再卓绝的才华都只能谦卑。
与山石对话:徒步乾隆御道
到了安徽,最威武壮阔之景当属黄山了。不过山顶的喧腾并不适合现场作画,艺术家们另辟蹊径,跟着云谷山庄总经理黄永武探寻了一条有历史有故事的小众路线。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曾计划游览黄山,时任两江总督的高晋为迎圣驾在黄山东大门,就是如今汤口镇山岔村苦竹溪,筑路建坊,可惜后来天子未曾驾临。据此,后世把这条从苦竹溪到云谷寺的古道称为“乾隆御道”,如今是徒步爱好者登黄山时会选择的步道之一。
乾隆御道
古道似深邃竹海,清幽古朴。眼前修竹滴翠,崖石耸立,远望白云碧空,峰峦峥嵘。沿路下坡,石壁上镌刻“来者有缘”,是献给八方来客的问候。
避世逍遥游:休宁白岳和隐村
“日照香炉峰,霭霭烟飞暖”,没到齐云山之前,这只是一首学生时代背过的诗,直到登山亲见,方知“山行何逍遥”才是朱熹那首五言绝句中的“绝句”。
对想远离尘嚣、躲避世俗烦忧的旅人而言,这里是不二之选。
齐云山秋色,一侧是新安江支流横江
因遥观山顶与白云齐平,齐云山古称“白岳”。它也是座“奇山”,是中国丹霞地貌中最高的山地,里头还有奇峰、怪岩、幽洞……山中最得画家青睐的当属香炉峰,峰状似香炉,峰头云雾飘逸,宛如香炉青烟缭绕。
不过总有画家心系别处。建筑师出身的波兰画家
Michal Suffczynski
选择呆在太素宫的元辰殿进侧,细究阙门、墙柱的样式结构,一群来自惠州的美术院校的学生围着这位“老外”,有的忍不住拿出自己的习作向他求教。
Michal Suffczynski描绘太素宫建筑细节
藏在山的那一头的画家刘建东,这次则打算描摹齐云山耐人琢磨的色彩层次。
确实,细看紫霄崖,崖壁受风力侵蚀而成“丹霞地貌”的沙砾红色、榔梅苑里真武殿门前的榔梅叶的杏色、黑虎崖而建的二天门映出的古树苍黄色、潭中倒影的水色,古建筑和植被在岁月洗礼后的成色,还有那抬起头便可望到的碧云天,无不叫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齐云山风光各色
散在各处写生的孩子们,行路的道士,来往匆匆的游客,山崖边的农家……描绘出的是“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样子。
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
用这次写生之旅发起人上海圣菱艺术主持者陈刚的话来说,一路观山溯水,是看自然造化,而途径的桥梁、池塘、民居、古巷,是赏人文景致。画家们用水彩展现创思,中西文化经由色彩、结构碰撞出了火花,是旅程最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