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之皓的口头禅是“要对球好一点儿”。不管打球还是做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一直是施之皓的基本价值观。
在球员时代,施之皓曾与蔡振华等人为中国队夺回斯韦思林杯;执教中国女队时,施之皓多次率队获得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冠军;2013年,施之皓成功当选国际乒联副主席,四年后连任,是国际乒联执委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图说:施之皓 资料图 新华社图
现如今,迈入第五个本命年,施之皓从国乒主帅转型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尽管身份变了又变,他和乒乓球的缘分一直延续着,“要对球好一点儿”还是他经常对身边球员说的话。
强调团队精神
施之皓的乒乓球员履历,也算得上优秀。1973年加入解放军队,1978年夺得全国单打冠军,不足20岁敲开国家队的大门,和蔡振华等人为中国队夺回斯韦思林杯。但这份履历与其后阶段出任国乒女队总教练的带队成绩相比,后者显得更为世人熟知。
国乒素有从退役球员中甄选教练的传统。2005年,国乒首次推出教练员竞聘上岗机制,施之皓正式执掌中国女乒帅印。在施之皓的竞聘演说中,最有力的说法就是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球队不会围绕某个人制定技战术,“个人时代”步入“团队时代”。“我是球员出身,我用切身体会来说,乒乓球虽然是个人项目,但帮助中国乒乓球队无往不利的是团队精神。”施之皓说。
图说:施之皓(左)在比赛中指导郭跃 资料图 新华社图
任教中国女乒期间,王楠、张怡宁、丁宁、李晓霞等都曾是施之皓麾下爱将,对“天后”“魔王”等称呼都不感冒的施之皓把集体力量和集体智慧放在第一位,弱化领军人物作用,提升球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提倡著名球员与普通球员平等,教练和队员之间要通过各种途径的接触打破隔阂,要消除不信任,营造团结作战的球队氛围,这样大家练起球来自然也更带劲了。
刚当上女乒教练的施之皓,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倒是让他意外。队里开会,施之皓摊开女队访欧归来的总结,提高了声音说:“先不说这份总结的内容如何,光看里面的错别字和语病比比皆是,就不过关。”只见总结上,施之皓用红笔像批改小学生作文一样批满了圈圈点点。综合素质不提高,逻辑能力就跟不上,还怎么谈技术,怎么让队员贯彻?施之皓新官上任,在队里加强了文化课,还要求队员们大声在大会小会上读报。“女孩大多害羞,可比赛没有退路。即使暂时会对训练、比赛有一定影响,长此以往却大有裨益。”
图说:施之皓带队夺得伦敦奥运会女乒团体金牌,姑娘们把奖牌挂在他脖子上 资料图 新华社图
此外,施之皓在国乒提出女子技术男性化的目标。施之皓强调,女乒技术要男性化,意识一定要先行。施之皓提出强化女选手的技战术思维和综合技术水平,不能只要求身体素质上的男性化,要深入理解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要领。
转型需要过程也必须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施之皓树立了新的工作方法,学习男队,进行双打方面的重新配对,最终形成几个同样有特点,有战斗力,不同风格的双打组合。
回顾八年执教,经历了北京和伦敦两个奥运周期,率队夺取了两届奥运会上的全部金牌,在50岁时功成身退。施之皓笑说:“没有遗憾。当年伦敦奥运会打完后我就已经说过,拿金牌固然开心,但更重要的是,在我的任上中国女队完成了新老交替。”
图说:施之皓和丁宁(左一)、李晓霞(右一)和郭跃(右二)庆祝伦敦奥运夺得女乒团体金牌 资料图 新华社图
“举国体制”挂在嘴上
执教时强调团队精神,如今,作为国际乒联副主席的施之皓更是常常将“举国体制”挂在嘴上。一个球员的成功,除了个体的奋斗、拼搏,与整个球队,乃至整个国家的体制化运作密不可分。球场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是在他的背后,有教练、陪练、队员、队医、后勤等无数人的支持和付出。“举个最小的例子,当年在球队,从球员到教练,都和红双喜运动服务团队的技术负责人王志信结下了亲人般的情谊。”施之皓回忆道。
球拍是每个队员的武器,从这个角度而言,红双喜是中国乒乓几十年来荣辱与共的战友、兄弟。特别是专业球员,出于技术发挥的需求,对每一块球拍的胶面厚薄、材质配比的要求都不同,稍有偏差,上手的感觉就不一样。在国家队,每位队员会预备上百块备用胶皮。那些年,王志信常常来往于京沪两地,到球队和球员聊天,他了解每位球员的需求、脾气,把球员提出的改进意见带回上海,时间长了,球员对王志信也产生了“依赖”,每块球板都要王志信亲自帮忙挑选。“一个运动员要选中一块自己中意的球拍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那时,我总是对球员说,要对球好一点儿,对球板好一点儿。”施之皓说。
图说:施之皓为队员喝彩 资料图 新华社图
六岁开始摸球拍,施之皓说自己这辈子和红双喜也是分不开了。小时候住在凤阳路黄河路,他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块球拍是叔叔带着去买的一块二手的红双喜球拍,五元五角,在20世纪60年代,这也算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
从小球性好,打球爱动脑筋,打球一年多,学校老师就让他改练横拍。那还是直拍一统天下的年代,靠着过人的领悟力,横握球拍的他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欧亚技术特点兼而有之,很快在国内乒坛崭露头角,受到了国家队教练的青睐。施之皓原本是两面反胶打法,后来由于国家队试验不同打法,他反手改为生胶,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可以说,当年我技术上的成长,也是和红双喜的支持紧密相连的。”
代表中国发声
近年来,国际乒联的各种改革遭到了不少球迷和球员的吐槽。有些改革是为了提高观赏性,有些改革则是希望改变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就拿器材标准这件事来说,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曾经提案要求放宽器材检测,而日本乒协、德国的大型器材制造商与国际乒联执行委员会、器材委员会曾经多次会面,都要求按照自己设计的标准来执行。最后因无法达成统一而没有在正式会议中讨论。2018年的执委会已经开过四次,涉及器材与规则的条目不少,比如多球制、奥运器材、世界排名算法等,可谓暗流涌动。在执行委员会出席名单中唯一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就是施之皓。施之皓告诉自己,在国际乒联,他要代表中国发声。
图说:施之皓指导小朋友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卸任女队主帅后,施之皓给自己的定位是,推广乒乓球精神,责无旁贷。当选国际乒联副主席,对这个外表儒雅、内心坚定的上海人而言,无疑责任大于荣耀。当年在瑞士洛桑履新,施之皓就和国际乒联主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出,应该把乒乓博物馆“搬”到中国去。在施之皓心中,这个英国人发明的小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早已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在施之皓的不断奔走与努力下,基于中国对世界乒乓球运动的贡献,2014年国际乒联正式决定将国际乒联博物馆整体搬迁至上海。2018年3月,乒博馆正式开幕,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于施之皓而言,如同收获了一座无形的金杯,无疑比任何一场世界赛事都更具有意义。
图说:施之皓和小朋友互动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去年末,身兼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的施之皓又和红双喜团队一起出现在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巴布亚新几内亚训练中心的高光时刻。正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巴新训练中心,鼓励学员们争创佳绩,做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无论乒乓还是其他竞技体育,在施之皓看来,最终比拼的是人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赛场上,技战术只起到30%的作用。光鲜背后,亦历经种种,跨入第5个本命年的施之皓淡然道:人生就是一场比赛,有赛点,也有被赛点,就看个人能不能咬住比分,扛过去。(新民晚报记者 吴南瑶)
>>>专题推荐:小球大乾坤
举报/反馈

新民晚报

4141万获赞 196.5万粉丝
阅读上海的第一选择,你在上海的生活助手
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