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截止目前,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票房已经突破了28亿元,成为史上票房最高的献礼片,跻身了内地影史票房前十。此前,此类献礼片的没有超10亿的票房,大部分回收成本都难。《我和我的祖国》做到了叫好又叫座,猫眼评分9.7,淘票票评分9.5,豆瓣评分8.0,王菲演唱的影片主题曲也刷屏了微博和朋友圈,让人忍不住哼唱。
此前的大部分献礼片,大多是展现伟人、英雄、模范人物或大事件本身的故事,而《我和我的祖国》却选择了亲民的方式去讲述平凡人的故事。“用小人物、小切口去衬托大时代,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的方向,在这一点上,从主管部门领导到创作团队都非常认同。因为此前拍摄大事件、英雄故事的方式离普通人较远,很难与观众真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撞击。”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影股份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总出品人傅若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
“我们希望把《我和我的祖国》打造成大事件历史背景下的全民记忆,让观众在观影时会感到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他们会说,这个故事很像我长辈的经历,这个人好像我妈妈小时候,我同学他们家就有类似的故事……”傅若清说。
傅若清(受访者供图)
拼盘电影没有成功先例 此前票房目标只有10亿
《我和我的祖国》由《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故事构成,以七个普通人的故事来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七个重要的历史瞬间,这些平凡人默默奉献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也让人们意识到,热爱祖国并非那么遥远深刻,它很可能就是一个小小举动,一件点滴小事。
“选择这七位导演,肯定首先考虑的是其在行业里口碑、艺术造诣、此前所拍摄影片的影响力等,而且最终选定的七位导演从50后到80后,还有女性导演,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风格。”傅若清说。
这七个历史瞬间和七个故事的最终确定,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酝酿。最初框选了近三十个点,后来筛选成十多个,最后由七位导演从中选择自己想要创作的主题。这七个故事对导演来说是有很大的心灵触动的,在创作时,他们注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经历过,或感受着故事里小人物的情感。
傅若清表示,在演员选角方面,“这样的主题加上七位导演本身的影响力,请的演员都愿意来出演和奉献。从符合角色需要出发,没有停留在流量和粉丝的角度。比如,《相遇》呈现出一气呵成的一场戏,张译坐上公交车,任素汐认出他,对他表白。这个表演非常有难度,张译几乎没台词,带着口罩只能靠眼神表演,任素汐长达三分钟的表白戏靠一个长镜头来完成……这样精彩的演绎才有了被观众称道的催泪‘口罩戏’。”他说。
傅若清也坦承,因为此前类似的拼盘电影几乎没有过成功的先例,创作团队曾经想了很多办法去衔接7个相互独立的故事,比如用国旗和倒计时的桥段,或者用音乐连接。总导演陈凯歌要求用触达心灵的情感来衔接,最终七个故事呈现出来的情感非常统一,并没有此前担心的突兀感。
傅若清透露,起初《我和我的祖国》的制作预算2亿左右,宣发预算1亿左右,预估的票房在5-8亿,目标是努力超过10亿,创造主旋律影片较以往更好的市场回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由于《我和我的祖国》时长比较长,因此排片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否则票房很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目前的票房肯定也是大大超过了预期的,既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傅若清说。
不一样的主旋律电影
《我和我的祖国》未映先热,王菲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曲提前刷屏,这首创作于1985年的爱国主义歌曲,在三十多年后,再次成为了“流行歌曲”。
傅若清透露:最初张一白导演拿来石头(常石磊)做的这个改编曲,常石磊模仿王菲唱了一段,拿给王菲听了之后,王菲很喜欢,他也征求了陈凯歌、黄建新等导演们的意见,大家也都觉得可行。
“把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翻唱成流行歌曲,我们想到可能会有一些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但让更多的人用更多样的旋律和音色去演唱这首《我和我的祖国》,能打动更多人的心,也更能体现海纳百川。我们推出的首款MV,社交媒体反映非常强烈,接受度极高,成为国庆期间风靡的传唱,也激发起了大众的观影热情和爱国热情。”傅若清表示。
虽然没有办法统计到底有多少观众是被这首歌带入了电影院,但可以感觉到,年轻观众对这首歌反映非常强烈,这首已经传唱了30多年的歌曲,引发了很多比这首歌年龄还小的年轻群体的共鸣。
傅若清一直强调,希望《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一部不一样的主旋律电影。“此前的主旋律电影受限于题材,很多做成了宣教式的影片,观众没有自发观看的热情,因此市场上很难成功。但是,我坚信,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和市场回报绝对不矛盾,主要看你如何去诠释。”他说。
傅若清表示,在主旋律电影探索商业化之路时,商业电影也在进行主旋律化的尝试,而且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战狼2》《红海行动》、《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以及正在拍摄中的《中国女排》。
“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和商业电影主旋律化,殊途同归。中国电影在快速发展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浮躁行为,但是崇尚英雄、正能量内核的电影永远是观众需要的。”傅若清说。
技术助推电影升级 打造精品永远是核心
最近两年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日子并不轻松。票房增速放缓、影视投资消减,使得行业进入了跌宕期,甚至有媒体用影视寒冬来形容。
但傅若清认为,这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目前这个跌宕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一些过去暴露出的问题,也需要在这个阶段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进入下一轮增长周期。
“中国电影经过了快速发展之后的跌宕期,未来会更加稳健,主流价值的引领性会更强,不要空洞的高大上,而是让真善美真正贴合人民,从而带动国民素质的提升,展现文化作品最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弘扬向上的精神和力量。”傅若清表示。
傅若清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电影经历了很多热潮,投资热、互联网热、IP热、流量热、粉丝文化热……这些热潮加持下的电影,产生了很多盲目和浮躁的行为。
“但慢慢的整个行业发现,电影的核心从未改变,就是打造精品。只有好作品,才是一切的根本。而中影和华夏作为国家队,更要以出精品、出好作品为己任,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傅若清说。
对于未来,傅若清对技术给电影产业带来的变革力量充满期待。“就像外卖再发达也取代不了餐厅,电影就是需要去电影院看的,只有在影院才能感受到电影的魅力。当然,这也意味着电影作品本身要能体现出这些差异。”他说。
傅若清以近期热映的李安导演新片《双子杀手》为例。华夏与院线合作的CINITY影厅配备华夏电影旗下高格式电影放映系统,这套CINITY影院系统融合了4K、3D、高亮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和沉浸式声音等七大电影放映领域的黑科技,做到了完美呈现4K、3D、120帧版本的《双子杀手》。
傅若清认为,技术会倒逼电影创作者提升作品的品质,倒逼影院管理者提升放映品质,创造规范守信的放映环境。越来越大的屏幕、越来越清晰的画面,演员的表演需要像素级真实,甚至画面中一个小小的道具都马虎不得,从拍摄、服化道、表演到剪辑、后期制作,都不能投机取巧,因为一个细微的疏漏都会影响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制、发、放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忠实于艺术表达,无愧于观众对电影的热爱。
编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