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苏联刚刚推出T-72主战坦克的时候给西方带来了相当强烈的震撼,当时西方坦克一度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虎豹恐惧症”那样患上了“T-72恐惧症”(事实上当时苏联还有相比于T-72更为强悍的T-64主战坦克,T-72某种程度上来说相比于T-64是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耗的“炮灰”)。
然而1991年海湾战争将T-72坦克一举拉下了神坛,当时西方装备的M1“艾布拉姆斯”“挑战者”等等坦克在战场上对伊拉克军队大量装备的T-72坦克进行了一边倒的屠杀,T-72炮塔飞了一地的场景在海湾战争中相当常见,由此“T-72恐惧症”彻底不复存在。
从此之后,这款主战坦克似乎成为了谁都可以随便欺负的对象,在叙利亚战争爆发初期大量T-72也报销在叛军武装的各种简易反坦克武器手上,似乎进一步证明了这款坦克的失败,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战争的进行,T-72乃至整个叙利亚军队装甲部队的战损率都迅速降低。根据叙利亚媒体的报道称,日前更是出现了在拉塔基亚省的山区,一辆T-72M1坦克硬扛了一发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情况。
当时叙利亚军队正在拉塔基亚省对叛军武装的残余分子进行清剿,他们动用了大量T-72M1主战坦克打头阵,没想到叛军武装分子手中依然装备着相当数量的反坦克装备,领头的T-72M1当即被一发脱穿击中了炮塔左侧装甲,然而这发炮弹却根本没能击穿装甲带,只是留下了一个弹坑之后就被弹开。
不过该炮弹的巨大动能还是给车组人员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车长的左手血流不止,踉跄地爬出了坦克。
不过这一情况同样证明T-72M1的防护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其炮塔一侧的发烟迫击炮甚至完好无损。
要知道在海湾战争期间,西方坦克之所以能够有效击穿T-72,原因在于他们大量使用了飞行速度较低,但具有高穿深指标的破甲弹(HEAT),素质较为低劣的伊拉克坦克兵又根本不懂得如何规避攻击,因此才出现了一边倒屠杀的情况。
事实上T-72自从问世以来,其防护能力就在同时期的坦克装备中相当优秀,后来战场表现不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猴版”T-72的防护能力实在是与苏俄自用版差距太大(比如炮塔装甲,很多猴版坦克填石英砂,而原版填玻璃纤维),其次就是使用者素质的天壤之别(美国人的M1A2在伊拉克坦克兵手中还不是被ISIS暴打的份),T-72防护力薄弱这种传了几十年的谣言如今也该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