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感情甜着甜着就变淡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原点。
01 人心各不同,不必以已度人
青青与苏苏是一对好朋友,两人无论是吃饭、出行几乎是形影不离,堪称死党。
然而某一天苏苏无意听说与自己交往甚切的青青竟然在人前diss自己,譬如人品差,人缘不好等等。
于是青青长了个心眼,以后在与青青说话与出行时,从字里行间里不断得出信号:“这个青青啊,果然像别人说的那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后来青青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每一次善意的提醒,都让苏苏直觉青青虚伪,于是两个人不再像之前那样开诚布公与坦诚交流,关系也渐渐疏远。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对话:
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
佛印则笑着答:“你看你是一尊金佛”。
苏东坡回家后很是得意的告诉苏小妹,苏小妹则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这种看法,用一种科学的解释叫做投射效应,大意是习惯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所以无论是苏苏的直觉,还是苏东坡的自以为是的占便宜都是受自身想法的影响。
02 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
在生活和人际关系处理中,在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影响力最大的成分来自于自身的认知。大部分时候,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以为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肯定也是这么想。比如说:
你是一个贪婪的人,你也会以为别人也一样;你自己喜欢说谎,别人也总是在自欺欺人;你自己无法做到自律,总以为别人也在偷懒;你自我感觉良好,就误以为别人也认为你很出色。
这些都是因为投射效应将自己的情况投射到别人身上而产生的错觉,即错觉投射。除了错觉投射外还有一种是感情投射,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咋看咋顺眼,眼里看到的全是优点,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咋看咋讨厌,看到的全是缺点,这两种投射效应会经常在关系要好时出现。
而投射效应的劣势是无法客观、冷静正视正状,失去正常的判断力。比如说热恋时双方在彼此眼里是绝对的完美无缺,而一旦感情冷却,看到的全是彼此的缺点以及无数的不能容忍。
“投射效应”处理方式不仅会言过其实,而且还会造成知觉失真,非常不客观。
03 如何走出投射效应误区
哲学上推崇一种方法:对任何事物都应该辩证地去看。而投射效应也不例外,它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用辩证的来走出投射效应的误区。
第一,不拿自己的感觉去揣度别人,加强认知的客观性。具体来说就是不拿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给别人,不能因为自己眼里所看到的,所能理解的层次也去定义别人;
《庄子·天地》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与人的想法与思路是不同的,无论是财富还是长寿,每个人的理解与需求都是不同的,更不能把自以为的主观判断强加于对方,这不仅失真,而且并不科学。
第二,人性既相通又不同。这就意味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人性来揣摩别人的真实意图或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人性不同,从多角度、全方面去认识别人,认清自己与对方的差异,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具备这种认知思维,就能逐渐跳出投射效应的误区。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投射效应的产生主要是受主观意识的影响,所以时刻保持理性思维,才是还原事实的最佳途径。
04 走出投射效应的意义
应当承认,不同的人之间会因为性格特点、生活经历、思维认知会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
钱钟书说过:“自传其实是他传”,想要了解某个人,与其看他的自传,不如看他为别人写的传,这是因为他自己写出的人物源自于内心的映射。
而走出投射映射主要有3个意义:
1、保持理性分析,只有在理性冷静的状态下,才能客观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仅承认了每个人之间的差异,也学会了换位思考,从而学会尊重对方,这样更容易做到共情与共鸣,使关系更加夯实;
2、克服潜意识和惯性思维,生活和工作中,最大的误区都源于“我认为”,“我觉得”,首先拿自己的直觉做为判断依据压根不准确,其次拿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对错也十分的不科学,只有跳出这个“自以为是”的怪圈,才算真正走出了投射映射;
3、还原事实,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纠结的其实应该是如何解决麻烦,而不是纠结于问题本身。还原事实的好处是跳出情绪意识,就事论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将问题本身忽略或淡化。
综上所述,走出投射映射的主要目的是具备更加清晰、透彻、高效的解决问题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情感关系与社会关系,时刻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需要与情感,这不仅能很好的交流与沟通,而且更容易达成理解与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