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丹寨扶贫为每一个贫困户建档立卡
大巴车从余安高速驶下,便能看到贵州丹寨。这里曾是连续9任贵州省省长的扶贫联系点,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少有游人驻足。
“这几年改变很大。”进入丹寨,身为本地人的大巴司机便开始自豪地向记者述说这里的变化。
从贫困县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旅游小镇”的背后,是丹寨与万达之间的帮扶情缘,在过去几年里,万达扶贫的脚步遍布丹寨各处,直至整个丹寨与其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通过长、中、短期结合的方式,万达对丹寨县实施整县帮扶累计捐款21亿元。截至2018年底,为丹寨县创造税收2.7亿元,每年拉动丹寨县GDP增长1.2个百分点。全县5.6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3%。今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丹寨县退出贫困县。
出击扶贫组合拳
万达要“啃”硬骨头
2014年是中国精准扶贫开局之年,万达与丹寨的情缘也始于这一年。
2014年底,万达与国家级贫困县丹寨签下了10亿元的包县扶贫协议——《万达集团对口帮扶丹寨整县脱贫行动协议》。
“丹寨是一块‘硬骨头’,区域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这也是我们当初选择它的一个重要原因。”万达集团首席总裁助理兼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刘明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没有选择简单的财务支持,2014年10月,在参加全国社会扶贫工作座谈会期间,王健林正式提出包县扶贫模式,即由企业把一个县包下来,通过产业扶持,实现整体脱贫。这种模式也意味着扶贫工作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企业的系统性思维和统筹。
然而,产业非一朝一夕便可培育出来。在结合时效、发展和长效机制等需求后,万达最终采用了一套短中长项目三位一体的“组合拳”。
具体来看,长期项目指的是用3亿元捐建可容纳2000名学生的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专业设置与万达相关产业、职位需求结合,万达承诺每年招收50%的毕业生到万达就业,通过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中期项目则是根据丹寨的产业特点,确定带动性强、可持续发展、直接富民的产业项目。短期项目上,万达集团投入5亿元成立丹寨扶贫专项基金,由万达集团理财公司进行理财,连续10年把每年基金收益的5000万元作为分红发给丹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助扶持丹寨县贫困群众、特殊困难群众。
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这是万达“组合拳”背后的目标。在万达看来,在当地产业缺失的情况下,上述方式并不足以让一个县整体脱贫,其扶贫效益或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区域自我造血能力的重中之重在于产业发展,万达深谙其道。
“刚开始,万达根据丹寨县政府推荐,将目光锁定养殖加工、茶叶加工和米加工等农业产业,随后进入深入调研阶段,确定这个产业能不能做,考量的维度不仅是从其经济效益出发,还有产业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等。”刘明胜说。
确定旅游核心
丹寨万达小镇诞生
经过不断的调研,旅游成为万达帮扶丹寨的“抓手”。
“丹寨山清水秀,又具有原生态的苗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没有名山大川,但确有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刘明胜说,“由于旅游产业链长,其发展也可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客运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的提升。此外,旅游项目将带来大量就业,辐射面广。”
在国内众多旅游景点的竞争中,作为一座人造景观小镇,丹寨何以脱颖而出成为万达需要考量的新问题。
“首先考虑的是丹寨万达小镇建在哪儿。”刘明胜表示,在经过多地调研对比后,万达将小镇位置选在了紧邻高速公路出口,东临东湖水库和鸟笼山,且周边有卡拉文化村为依托的东湖湖畔。在策划定位上,万达并未完全复制苗寨“下店上住”的传统建筑模式,而是将小镇定位为纯粹的文旅小镇,进行商业化布局管理。
万达的差异化策略不止于此。在丹寨,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更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锦鸡舞、古法造纸、鸟笼制作等丹寨非遗文化,成为万达规划小镇业态的核心内容。据悉,万达在小镇中分别以蜡染、古法造纸和鸟笼为主题建造了3个非遗民宿小院,促进认知、互动和传承。
经过一年的建造,2017年7月,丹寨小镇投入运营。万达还在丹寨小镇开业初期为其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每年新增项目,深化小镇定位。
据悉,在旅游扶贫项目建设中,万达专门在丹寨成立了5家公司,分管项目建设、商业管理、酒店建设、酒店管理和电影院线,目前人员编制共106人,确保小镇运营管理的专业性。
硬件达标后,万达便铆足了劲展开宣传。“小镇开业之前就已经与同程网、途牛网、携程网等5家线上旅游平台,荔波、梵净山、镇远古城等5家景区,以及省内外131家旅行社签署了合作协议。”小镇还与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美术研究院、摄影家协会等7个行业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宣传工作的推进也为小镇带来了实打实的流量,据统计,丹寨万达小镇开业仅半年就成为贵州省客流排名前三的旅游景区,2018年,小镇客流达530万人次。
生意来到“家门口”
增收脱贫成果佳
客流量的到来也带来了丹寨的就业生机。
据悉,小镇开业后,万达通过商管公司、酒店、影城、商铺、环卫、安保、常态化演艺、停车场、扶贫茶园等岗位,直接吸纳1255人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51人,户均年增收2.7万元。此外,丹寨万达小镇还直接带动4704名、间接带动12810名丹寨贫困人口增收。
在上述就业形式中,最具当地特色的就是常态化演艺,即苗族村民在小镇现场表演踩鼓舞、锦鸡舞、拦门酒等项。目前,全县共有300名群众从中受益,其中贫困户142名,每人每月可增收500余元。
除了因旅游运营需求而产生的就业机会,通过旅游业的吃喝住行,小镇的建设和运营还拉动了丹寨相关上下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基地带动附近7个村的贫困户就业,吸纳台辰村近一半(50多户)的贫困户种菜,月收入2000元左右。在长青村、也改村等村寨,销往小镇的农特产品涉及茶叶、黑毛猪等多达四十余种。
事实上,丹寨万达小镇其所带动的旅游业还辐射到周边其他地区,将产业和生意带到“家门口”去,间接带动当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据万达方面透露,自2017年7月开业至2019年6月,丹寨万达小镇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55.2亿元,是2016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的1007%。未来,周边的村寨还将建起养鸡基地、蓝莓基地、中药材基地等更多产业或旅游体验项目。
从最初10亿元的总投入到目前实际投入的21亿元,万达一步步践行着扶贫的初心,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并用担当承载着当初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