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
周一到周五的我们,总是像陀螺一样,无法停歇,没法思考。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何不强迫自己静下心,慢下来。花几分钟时间,读一段文字,品一篇文章,相信你总能体味不一样的人生。
遇见你,遇见我,遇见最美丽的自己,聆听最动听的故事。这里是海都『慢读』,希望与你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N海都记者 林冠珍 宋晖
今年的诺贝尔奖上个月已尘埃落定,
但可能大家并不知道,
早在1935年,
有一位华人曾被提名为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
由于候选人名单的保密期至少50年,
此消息直到2007年才在
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上解密。
他就是伍连德,
他是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华人,
他与福州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因何被提名
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台山,生于马来亚槟榔屿,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他是著名的预防医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著名的卫生防疫专家,是中国卫生防疫、检疫、医学教育、医院管理和医学交流的先驱。
1907年,伍连德从马来亚回到中国。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20世纪最大一场鼠疫。
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鼠疫研究所
当俄、日和中国政府都束手无策时,清廷任命年仅31岁的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奔赴疫区,用科学的手段,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领导扑灭了这场死亡六万人之众的大瘟疫。伍连德因此获得了“鼠疫斗士”桂冠而名扬四海,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鼠疫实验室里做实验
伍连德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建设做出了非凡的贡献,除了在卫生防疫上的成就外,他还主持创办了二十多所医院或医学院校,力主收回海港卫生检疫权,他还是中国晚清力主禁毒的主要人物。
梁启超曾回顾晚清到民国五十年历史,发出这样的感慨:“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字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1911年,伍连德从东北抗疫归来,清廷授予二等双龙勋章后,与妻子黄淑琼合影
在福建
在八闽大地上也留下了伍连德为中国奋斗的足迹。
“卫生检疫不合格”对那些想出国谋生的人来说意味着无法出境,在中国未收回海港检疫权时,外国人把持下随意判罚。正是伍连德担任中国海港检疫处处长时,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了上海检疫所,后亲赴厦门,收回厦门海港检疫所,使中国人有了话语权,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公民。当时的厦门检疫所,是中国除上海检疫所外的第二大检疫所。
据伍连德回忆:厦门检疫所“由于它作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海峡地移民的聚集点的重要性,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我们正式接管了厦门所(1931年1月1日),林国庚上将(地区长官)用从给移民接种疫苗和检查得来的收入(之前都进入私人的口袋),很快将邻近厦门大学的海滩上一块6.2英亩的土地征来建立防疫医院。一个很好的传染病医院很快在这个古老的要塞建成了。厦门所有自己独立的登船汽艇,宽敞的办公室和接待室,还有一个基金会支持的完整实验室。1931年天花大流行期,这家医院为海运界和当地政府提供了切实的援助……”
其实,伍连德并不是他们家族中第一个与福建发生关联的人。伍连德的外公是爱国华侨,伍连德的舅舅们,都先后被送到福建船政学堂学习,并参加了清朝海军。其中林国裕在甲午海战中牺牲,林国祥在甲午海战中接替方伯谦任管带指挥“济远号”战舰。
“北京妈”
2007年4月,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林冠珍策划编辑的《国士无双伍连德》出版,伍连德的事迹才广为传播。自由撰稿人礼露曾在2003年感染“非典”,九死一生,病愈后查阅资料,发现了伍连德的事迹,立志要宣传伍连德,自称“伍迷”,发起了“保护伍连德故居”行动。
2007年9月,礼露和林冠珍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之邀,参加了“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南洋华人——伍连德博士座谈会”。也借此机会,她们多次拜访了伍连德的女儿伍玉玲女士。
伍玉玲是伍连德的第二任夫人李淑贞所生的长女。伍女士说,因为伍连德当年长期在东北防疫,而第一任太太黄淑琼身体一直不好,深居北京,不能随行。民国允许另娶“平妻”,1925年伍连德在哈尔滨娶了出生在东北的李淑贞,李淑贞跟随伍连德转战防疫、抗疫一线战场。
黄淑琼欣然对待,并与伍连德相约,如果二夫人第一胎生女,那也是她的女儿。黄淑琼生了三个儿子,没有生女儿一直是她的遗憾。1926年伍玉玲出生,有个“上海妈”(1930年,伍连德举家从东北迁往上海,任海港检疫处处长)——生母李淑贞,还有个“北京妈”——黄淑琼。
美丽多才的黄淑琼
拜访伍玉玲时,她已八十高龄。她记得小时候,一放假,伍连德就会带她到北京去见“北京妈”。“‘北京妈’的家是北京东堂子胡同的一座法式小洋楼,卧室在二楼,她因患肺结核病,很少出户。去看她时,她总要梳妆打扮一番才见。她的卧室很漂亮,很温馨,墙刷成淡粉色的,房间里有一张圆桌,铺着白色钩花台布,上有一只花瓶,插着鲜花。”每次见面“北京妈”总会送她几方亲手绣的真丝手帕。“北京妈”的高贵和涵养一直影响着伍玉玲。
1934年伍连德与夫人黄淑琼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家中
福州侨领的女儿
伍玉玲的这位“北京妈”黄淑琼正是福州人,也就是说伍连德是福州女婿,他的岳父的名字可能更为人熟知——爱国华侨黄乃裳。
从新加坡回来,礼露总觉得对伍连德的了解还缺了点什么,她想应该到黄淑琼的故乡看看。因为伍连德对夫人的故乡——福州也深有感情。伍连德曾说:“我和她一样喜爱福州,而且同她的父亲、博纳菲尔德小姐以及诸位至亲一起,访问过乡村地区和散布在群山中别具一格的寺庙。福州的美食,尤其是清蒸鱼总令我垂涎。而那里的妇女,不论是受过教育者还是农妇,都显得那样妩媚与温柔。福州方言是我没有掌握的少数语言之一。”
伍连德与黄淑琼
2008年1月,礼露从北京到了福州,和林冠珍一同前往寻访黄淑琼——她的故乡在闽清县坂东镇湖头村,那里有“黄乃裳纪念馆”。
黄乃裳一生重视教育,他把女儿们都送到了西式学堂。大女儿黄端琼、二女儿黄淑琼都毕业于福州“毓英女子寄宿学校”(后改名为“福州毓英女子中学”),她们的中英文都很好,后来成为各自丈夫事业的得力助手。
1905年黄淑琼与伍连德结婚时已23岁,她在父亲身边的时间长,深受父亲宽仁厚德的影响。她的为人处世,也影响了伍连德,伍连德在自传中对她称赞有加:“(她)终其一生都是我最忠诚的伴侣,尽管一直体弱多病,但她竭力照管家庭,是一位可敬的贤妻良母,又是我在北京官场生涯的贤内助。”黄淑琼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谈论中国艺术和文化、评论时政,在外国公使团,特别是在欧美外交圈中,她特别受欢迎,帮助伍连德建立了许多必要的关系,帮助消除公务活动中偶尔遇到的麻烦。他们在北京的住所,当年曾是北京重要的社交场所。她曾出版了英文小说,向西方国家介绍有关中国古典美女的书籍《杨贵妃》《西施》《王昭君》。
福州人大多都知道万寿桥(解放大桥)头有一座“青年会”,那是黄乃裳留给福州人的著名建筑:方正造型、欧式门窗、青色瓦片、红色砖墙的美式建筑,建筑面积为8156.4平方米;地板则全用上等楠木铺设;大楼内设有福州当时唯一的室内灯光篮、排球两用球场,福州第一部无声电影就在这里放映……百年来,一直是福州的时尚地标。当年伍连德和黄淑琼多次返榕省亲,一定牵手走过家乡的山山水水,也一定住过父亲建起来的这座大楼,倚窗而望,皓月当空,“流照在碎银子似的闽江细浪的高头”(郁达夫《闽游滴沥》)……
举报/反馈

清朗天空

18.2万获赞 15.1万粉丝
让每个人感受法治新生态
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员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