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低学历却才华横溢的文人国学大师钱穆和作家沈从文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了吧。
钱穆中国当代最后的大儒,然而这个大师连中学都没有毕业。钱穆父亲去世时,他才十二岁,父亲这一走,钱家立时陷入了困顿。因此,在他和长兄双双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不久,钱穆就辍学在家,后又到一间小学任教,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乡村教育生涯。
其间钱穆以面壁之功专治儒学和史学,终于因学术著作《论语文解》获得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钱基博的赏识,将他推荐到无锡省立第三师范任教。之后,他接连接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聘书,这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无锡小子同时在北京三所最负盛名的大学执教,一时名动京师。
还有沈从文,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可他却发表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集》等五十多部文学著作和《唐宋铜镜》《战国漆器》等6部文物论著。他还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这样的人不能不让人羡慕,很多人也在思考为什么这些学历相对不高的人却能有如此成就,读书真的没用吗?
首先,学历与写作能力是交叉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学历是写作的交集,并不是写作的子集。其次,那些说学历与写作没有必然关系的论调也过于偏激。
学历与写作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评价,是其外在的表现。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写作,关于理化生文史哲等方面思考、计算、分析等各种各样的能力。一个学历高的人,可能总体能力相对较高,部分能力非常卓越,而这部分能力可就不仅是写作能力。因此,认为学历高的人写作一定好的想法是片面的。
那学历对于写作有没有促进作用呢?肯定有的。一个学历高的人在诸如写作技巧、对事物的分析思考等方面受到过专业的训练,因此相对于普通人他们作品的表达可能更完整、思想可能更深刻、文学价值可能更高。所以在这里,学历与写作能力便出现了交叠。
此外,文学是一门艺术,它不是像物理、化学一样可以量化分析的,它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既然是感性的,除了固有的知识、高超的写作技巧之外,像作者的感情、对生活的感悟、对事物敏感与否的天分都是觉得一部作品是否伟大的重要因素。
我们常常讲写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便是如此。路遥、余秀华、史铁生等人学历都不高,但他们对生活有着超乎常人的真切地感悟,因此才会有伟大的作品。而辜鸿铭、金圣叹这类大家,学识渊博似海,但他们就不一定写出上述这样的作品。
并且,学历和才华并不是对等的。高学历的人才华一定不会低,否则他早就在中国严格的教育制度下淘汰了。但低学历的人可不一定缺乏才华,也许他门在其他方面鹤立鸡群,不过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发觉不了这块璞玉罢了。
最后一点就不是什么好的原因了。正如成功一样,一千个高学历人里有九百九十九个成功,我们无动于衷;而当一千个低学历人里有一个成功,我们便会大肆宣扬,读书无用、学历无用、能力至上。写作同样如此,我们只看到了少的可怜的余秀华、路遥,却放眼古今中外那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家有几个不是拥有着高学历。李白没有吗,泰戈尔没有吗,马尔克斯没有吗?
所以看开点,地球上有七十亿人,被幸运砸中你的概率太小了。与其整天幻想着投机、不用付出获得巨大收获到最终自怨自艾,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提升自己。
举报/反馈

文史留声机

486获赞 42粉丝
喜欢读书,乐于思考,希望在这里找寻知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