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一直都维持着两个身份:尚有成就的“年轻诗人”,“总能抓住好机会”的湖北首富。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谢芸子
编辑|李薇
头图摄影|史小兵
与这些年围绕着卓尔集团的“卓尔云”“物联网”“B2B4.0”等虚幻名词相比,和卓尔控股创始人阎志的交流,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的“接地气”与“朴实”。“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首要看重的就是对方是否‘真诚’。”阎志向《中国企业家》特别提到,“大家都知道我喜欢金庸,我大概每过五年就要重新读一遍他的全部作品,2013年我还亲自去拜访过金庸先生。我最近特别喜欢《天龙八部》里的段誉,他的性格特点总有点‘呆气’,但就是他的这种‘呆’,应对了很多人的‘聪明’与沿途的艰难。”
阎志是真心喜欢文学,走出小镇20多年,他一直都维持着两个身份:尚有成就的“年轻诗人”,“总能抓住好机会”的湖北首富。
在采访过程中,尽管阎志始终强调,自己从不在这两个身份中做刻意的切换,“我始终如一,心境也不会因为写文章、做企业而有所不同”。但他身边的人还是认为,“诗人阎志”与“商人阎志”有着细微的差异。
卓尔一名员工告诉《中国企业家》,只要和阎志聊到“诗歌”的相关话题,交流的气氛总是轻松愉快的,那种愉悦感从彼此的内心发出,能感觉到和老板的距离也在拉近,这和阎志的性格有关,也或许就是文学的独特魅力。
“92派”企业家、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曾为《卓尔的故事》一书作序,称“只有阎志才能在不断蜕变与重生的体验中找到浪漫和诗意”。正如陈东升所言,卓尔的发展与变迁或许是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
卓尔初长成
有关阎志的创业故事,最常被媒体提到的是他早期在报社,靠出版当红歌星刘德华的传记拿到两万五千元稿费,而这笔稿费也成了阎志下海的“启动资金”。
1972年7月,阎志出生在湖北罗田三里畈镇,在他的印象中,始终记得父亲办公桌上放着的《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在那个闭塞的时代,这是阎志能接触到的最多读物。他透露,家人没有对自己进行过文学上的“特别培养”,全凭兴趣。“文学需要天赋吗?”阎志反问道。他始终认为,大量的阅读以及写作训练才是关键。
因为热爱和喜欢文字,阎志毕业后选择在地方报社工作。在刘德华的传记中,阎志曾表达过自己最真实的写作梦想,但生活并没有想象般诗意,因为诗人也要谋生,“诗人是买不起房子的”。1996年,24岁的阎志选择创业,卓尔传播公司成立,主要为VCD、空调等3C电器做广告传播业务。两年内,卓尔传播就成为湖北省最大的广告公司。
“我们遇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不管是做什么业务,卓尔抓住的都是内需急剧增长的机遇。”阎志总结。不过,后期由于VCD行业迅速下滑,从2001年起,卓尔开启了第一次多元化与实业的探索,先后从事过清洁用品、白酒、食品、药材、纺织等产业,虽然大部分浅尝辄止,但早前并购的纺织业务延续到现在,卓尔纺织也已成为湖北省纺织行业重量级企业。
2005年,因缘际会,阎志接触到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兴起的“总部基地”概念,在北京丰台实地考察后,阎志决定把这个模式带到武汉。同年3月,阎志拎着6大本项目规划与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谈合作。短短半年时间,卓尔的“第一企业社区”正式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阎志卖出的第一栋楼是卖给了步步高集团,而步步高集团也是当年卓尔的广告客户。次年,卓尔商业社区项目在武汉名声大噪,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卓尔进入到了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
2006年3月,武汉黄陂区委、区政府计划将盘龙城刘店到滠口之间的地带打造成现代工业和商贸物流基地。在与区里初步沟通后,阎志决定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新汉正街”——“汉口北”。如果说“第一企业社区”为卓尔的茁壮奠定了基础,那么“汉口北”项目就是让卓尔成为一家重要企业的关键。
重建“新汉正街”
在走访浙江义乌、广州白马等一众商贸流通市场后,阎志决定打造“汉口北”。此时的阎志已看准两大趋势:以汉正街为代表的第一代批发市场势必面临转型与外迁;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已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因此,阎志希望能将“汉口北”区域打造为“中国最好、中部最大的商品专业批发市场集群”。
作为草根创业者,这近乎是一个让人疯狂的设想,阎志因此也赌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当时,银行对我们很不信任,无法批准更多借贷,我们东拼西凑了2亿元。”阎志对《中国企业家》回忆,当时他真是“倾了家”,好在还没有“荡产”。
《卓尔的故事》一书详细记载了“汉口北”的变迁。
2007年11月8日,“汉口北”项目正式动工。两年后,“汉口北”的酒店用品、针织、日用等市场相继开业,其中小商品、鞋业市场店铺,短短15天就被抢购一空。2010年起,“汉口北”开始举办“中国汉口北商品交易会”,正式从武汉走向世界,而汉口的商贸文化也在这一片区域得以重现。卓尔也在这一时期,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2011年7月,卓尔发展赴港上市,香港媒体将阎志形容为“中国铺王”,他以76亿元的身价成为湖北首富。《卓尔的故事》介绍,截至2017年,“汉口北”已有3万多名商户入驻,年交易额突破600亿元,成为中国建筑面积第一、交易额第二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实际上,卓尔的发展就是中国传统民营企业发展的典型。”阎志告诉《中国企业家》,在他看来,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能预知互联网的浪潮,99%的民营企业家还是会从自己最熟悉、成本最低的行业去做,等到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开始多元化。
阎志认为,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多元化是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带来的。很多民营企业家很清楚自己做的东西技术门槛低,容易被替代,所以做完一个行业就急于去寻找新的机会。这也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转型与阵痛
卓尔总是在变化。
如果说起初进军产业地产的决定不是阎志的“刻意而为”,那么在上市之后的互联网转型则是阎志的主动求变。
2014年,阎志正式提出“卓尔要以决绝心态推动产业发展与互联网全面融合”。2015年8月,1号店创始人于刚正式成为卓尔董事会联席主席,他很欣赏阎志的低调务实。在《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中,阎志坦言最欣赏于刚的是他的真诚与真实。同年,阎志推动卓尔云市场计划;2017年5月,武汉众邦银行正式开业,卓尔成为其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卓尔同时还对“中国跨境电商第一股”兰亭集势进行了收购。2016年3月,卓尔发布与兰亭集势签订股份购买协议,以定增入股方式获得后者30%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业务来看,当时卓尔与兰亭集势的契合度很高,卓尔一直在做线下的互联网改造,而兰亭集势则是帮助中国商户把商品卖到国外。
不过,彼时的兰亭集势已开始落寞。关于兰亭集势的最新消息是,在调整经营方向和管理结构后,该公司的运营状态已开始转好,2019年第二季度实现了五年来的首次盈利。
2018年6月,卓尔正式更名为卓尔智联集团。在官方介绍中,卓尔智联是全球智能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运营者。
“我们一开始做‘卓尔云’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个针对批发市场的B2B项目,但如今的‘卓尔云’已经迭代成另外一个样子。”阎志告诉《中国企业家》。对于卓尔而言,要通过数字化改造批发市场中的小商铺很难,所以后来卓尔就把改造的重心放到整个大宗交易市场上,其中包括供应端、物流端、金融端的数字化改造。
截至目前,卓尔云市场已实现消费品、农产品、化工、塑料、钢铁、有色金属、海鲜等B2B交易平台矩阵,相继建设和运营了卓尔购、中农网、化塑汇、卓钢链等B2B交易平台,其中,卓尔购专注于批发市场的在线交易。
在阎志看来,经过四年的努力,卓尔转型的效果已经呈现。
“卓尔智联2018年总营收超过500亿,供应链服务成为主营业务,房地产业营收占比仅在10%左右。”阎志介绍。此外,公开数据还显示,2018年,卓尔智联旗下平台共完成白糖交易546万吨,占全国总消费量的三成以上;茧丝(桑蚕茧丝绸及其副产品)交易额30亿元,占中国蚕茧总销售额近26%;钢材业务上线半年多,交易额已突破140亿元。
截至目前,卓尔智联在消费品批发、白糖、板材、茧丝、黑色金属、海鲜等品类的布局取得显著成效,总体交易规模超过5000亿元。
“很多人都问我究竟应该如何抓住机会,实际上对我而言更多是性格使然。”阎志笑了笑,“我其实很难拒绝别人,但在决定去做一件事后,不管是投资还是开拓新产业,我都是抱着‘做事’的态度。”
但谁也不能预见,卓尔的未来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近年来,国内实体产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的应用更多还在摸索阶段,难免伴随煎熬。不过,“诗人”阎志是有情怀的,正如他在一篇诗歌中所言:“更重要的是还有风、还有记挂、还有执念。”
。END 。
本文为中国企业家杂志原创,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欢迎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举报/反馈

中国企业家杂志

123万获赞 27.2万粉丝
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