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或早或晚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很正常。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我们心理成长的机遇。
但是,心里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比如知道不应该害怕,但还是恐惧知道应该自信,但还是自卑。
知道不应该紧张,但是越想不紧张就越紧张!很多时候心里有“不由自主”的特性,意志力有时是苍白无力的。
面对心理困扰,我们不需要用意志力去解决,而是要从心理的角度去调整自己,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试着调整自己的状态与心情,缓解内在的困扰与困惑。
一、首先平复情绪
心理有一定的规律,改变也需要专门的方法。这也是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原因。
比如,在过于低落的情绪之下,即使有意去思考正面积极的方面,感觉也迟钝;此时会不由自主地对负面消极的方面感觉更敏感,从而继续产生低落的情绪,所以往往难以摆脱,甚至会抑郁。这就是情绪影响认知的规律,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调节情绪而不是思来想去。
情绪产生之后,会通过植物性神经引起生理上的反应,比如肌肉、心跳、呼吸的变化,这种反应会持续一段时间。而植物性神经是不受意识控制的,所以有时用意志来调节情绪,效果不佳,此时不如采用运动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情绪驱力也会影响意志发挥作用。比如,很生气了,情绪会驱动我们发火,有时想忍也忍不住。又如喝酒、吸烟成瘾,明明知道不应该去喝、不应该抽,但还是不由自主,这就是情绪的驱动力量。
每次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都要学会是察觉自己的情绪,练习察觉,会让我们意识到情绪的力量,你对情绪察觉力越多,慢慢后期你就可以有意识进行控制了。
二、用认知对抗内在困扰
每个人都会遇到恐惧,比如我曾公开发言时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并且越是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反而会越紧张,所以意志帮不了多少忙。
此时如果学会改变自己的认知,比如:就像平常一样说话就可以了,那样表现反而最好,可能就不紧张了。
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说话做事就会没底气。如果学会“理直气壮”认知的方法,我走我的路,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别人何干,就可以变得有底气了。
认知和意志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有时我们面对自身压力太大,虽然凭意志可以坚持,但会让人感到煎熬,此时,如果改变认知,学会“做能做的事情,其他的顺其自然”,压力自然小很多。
再谈谈强迫症,其实强迫症是习惯性出现的怀疑,这种怀疑出现之后,会产生驱力,驱动你去消除这种怀疑。
这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与之对抗,不顺应这种想法,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比如,有洁癖的孩子,当他怀疑自己手不干净的时候,会抑制不住地反复洗手。
此时,如果父母不让洗,孩子会感觉很难受。但是你可以慢慢告诉自己,洗手洗一到两次次就会很干净了,慢慢接受这种意识,然后改变新的习惯,强迫症就会得到缓解。
认知疗法,就是重新认识这个事情,学会建立一种新的认知,代替旧的认知,慢慢你就可以从这种旧环境中走出来。
三、转念之间,豁然开朗
心理有时是不由自主的,意志力在某些情况下会失效,所以,懂得心理的规律,掌握恰当的方法,对心理成长很重要。
我们遇到的挫折、不顺利,看起来是坏事,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本来就有好的方面,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变成好事。
这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所以遇到事情时想不起来,自然用不上了。所以,需要有意识地去运用,逐渐形成习惯性思维
在遇到“坏事”的时候,先去想想事情有无好的方面,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变成好事,如果是这样的,心情自然就轻松多了。
我有段时间腿受伤了,虽然是件坏事,但是可以在家里安心地写作,也不错啊。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也有警醒的作用,能及早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遇到了心理问题,虽然暂时是困扰,但也是成长的机遇,通过努力可以变成自己的财富。一位刚毕业的老师被分配在当地最差的一个初中,这个学校学生素质相对差一些,课堂秩序比较乱,家长对于学习的重视也不够,她很伤心,哭了两天。
我鼓励她,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在相对差的学校,成绩压力小,还可以潜心研究一些教育课题,比如如何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如何维护课堂秩序如何激励后进学生等,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孩子的全面成长上,也更能体现教师的价值。
她听了感觉好多了。后来她也体会到,这个学校给了她很多不同的锻炼机遇,如果分配在一个好学校反而没有这样的机会。请记得,心理学当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转念之间,豁然开朗。
心理疾病往往与我们内在的认知与情绪息息相关,我们要想变得睿智,就可以从情绪察觉与认知方面进行改善与调整,认识到事物从来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就能安于当下,活出自己的快乐来。
今日话题: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扰,欢迎探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