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在中国的发展史上不过是转眼一瞬。
20年,在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道路上却是从亏损到崛起,每一项指标都实现飞跃的一次华丽战略转身。
20年,黄河水电实现了由单一发电企业向综合性清洁能源企业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产业发展向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转变。由成立之初的166亿元增加到1085亿元,装机规模由288万千瓦增加到1795万千瓦,年发电量从90亿千瓦时增加到58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比重达93%。同时,黄河水电还率先在国内打造了电子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制造,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站运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产业协同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突出。
以水电为核心,以开发和保护黄河为己任
1999年10月28日,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需要,加快开发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建设我国西北水电基地,推进“西电东送”,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水电”)在西安应运而生。
黄河水电成立之初就是以水电开发为主的企业。因为黄河上游龙青段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的“富矿”,黄河水电人以开发和保护黄河为己任,在万顷波涛间,建高坝、安狂澜,巧手扮靓“母亲河”,在黄河上游建成了一批批精品水电工程。
公伯峡水电站被列为全国水电建设样板工程,先后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中国土木詹天佑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拉西瓦水电站作为黄河流域装机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坝体最高、地下洞室最密集、施工难度最大的水电站,创造了大坝从第一块混凝土浇筑到第一台机组发电仅用3年时间、首台70万千瓦机组调试仅用9天时间、两台70万千瓦机组同时调试仅用11天时间等多项中国水电建设的新纪录。2009年4月,首批两台机组顺利投产发电,其中6号机组是我国电力装机容量8亿千瓦的标志,是新中国电力工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20年间,黄河水电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原则,克服黄河上游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实际困难,创造了当今我国水电建设史上多项新纪录。黄河水电也从只有两个母体电站,到拥有黄河班多、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苏只、积石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水电站和大通河流域、陕西嘉陵江巨亭等17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83.2万千瓦,形成了一个黄河上游水电基地。
千万千瓦的水电装机不仅是中华大地的“动脉”,也成为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电流”。同时,黄河水电通过梯级水库的联合运用,发挥了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流量、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数据显示,黄河上游大型水库每年为宁蒙灌区灌溉,使灌溉区灌溉保证率由31%提高到86%;凌汛破坏率从86%至100%降低到11%至18%;黄河下游不断流保证率从54%提高到80%,黄河输沙量降低约61%,实现了中华民族“黄河平、天下宁”的千年夙愿。
如今,我们俯瞰绵延的黄河上游,滔滔黄河水,奔流万余里,一座座雄伟的巨坝犹如一条条丝带围系在“母亲”的腰身,又恰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点缀在“母亲”的衣襟上。可以说,黄河梯级电站的建设带来了可观的整体综合效益,基本实现了“堤防不缺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河流管理终极目标。
发展光伏产业,一个凸显后发优势的选择
2011年拉西瓦水电站建成投产之后,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由高峰转入低谷,如何使黄河水电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黄河水电意识到,扎根青海,既要壮大企业,更要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依靠青海省的资源优势,进军新能源发电无疑是最佳方案。
青海光照资源位居全国第二,地广人稀,未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以上,具有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资源优势。黄河水电充分利用青海省的资源禀赋,向太阳要电,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从2009年到2019年,10年时间黄河水电光伏从无到有、从“技术小白”到行业引领,建成37座光伏电站,总装机388万千瓦,成为引领光伏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开发与运营商。
2011年,黄河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建成当时全球单体最大规模的格尔木一期200兆瓦光伏电站,这让“黄河光伏”在业界一举成名。
当年,黄河水电用不足五个月的时间,建成格尔木200兆瓦全球单体最大光伏电站,不仅创造了光伏电站的建设速度,更标志着中国光伏电站由几十兆瓦开始向百兆瓦级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国际百兆瓦级光伏电站的设计及建设标准。电站的建设,吹响了黄河水电加快进军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嘹亮“号角”,让曾经荒芜寂寥的大漠迎来了绿色新能源的春天。
2012年和2013年,黄河水电依托格尔木光伏电站建设经验和基础,开始向技术要产值,向创新要空间,通过向上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光伏制造产业,并形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子级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电子级多晶硅纯度达到11个9,一举打破国外垄断的格局,填补我国集成电路用半导体基础材料国产化空白;拥有国内第一条200兆瓦效率超过23%的N型IBC电池组件生产线……
20年初心不改,20年勇担使命。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黄河水电打通全国唯一从多晶硅—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行完整产业链,引领着中国光伏制造业向更高端的技术发展。
黄河水电作为华北、西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为西北丰富的光电、风电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条件。
2014年,黄河水电瞄准光伏电站的“弃光”难题,开建850兆瓦全球最大单体光伏项目——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
在此过程中,为解决大型光伏电站的运维难题,黄河水电与华为强强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率先规模化应用组串式逆变器,并搭载智能运维系统,引领产业进入智能光伏电站时代。
“通过我们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人们普遍担心的龙羊峡水电站的调峰调频性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龙羊峡水电站送出线路年利用小时可由原来运行的4621小时提高到5019小时,大幅提高了电站的经济效益。”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小平坚定地说。
如何使光伏发电行业持续发展,黄河水电经过3年的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等反复调研论证,2016年在共和光伏发电园区建设了全球唯一、品种最全、方案最多、样本分析最权威的光伏发电户外检测实证平台,黄河水电在光伏行业先进技术的成功应用和数据的积累共享,推动了全球光伏行业的发展,也成为黄河水电继研发大规模水光互补技术后的又一创举。
最值得骄傲的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来到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作出“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受到鼓舞的黄河水电人坚定了促进光伏大发展的信心,跑出了“加速度”。
目前,黄河水电对于光伏技术的探索和实证影响了全球80%的Top客户抉择,助力很多合作伙伴走向辉煌。
对此,华为智能光伏业务部总裁许映童深有体会:“黄河水电为华为开辟出了8兆瓦实证基地,开启华为在光伏产业征途上的创新探索之路,使我们拥有了最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大量实证数据。我们共同完成了从部件级、系统级、生态级到全智能生态的不断完善,让智能光伏有机会从黄河水电走向全球,使智能光伏成为国家战略,实现了引领行业发展。”
黄河水电在光伏制造、电站运营、电站设计建设、行业标准制定、系统集成及技术创新等,打造了覆盖光伏全产业链,在国内的光伏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但是,光伏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朝阳行业,怎么保持行业引领地位?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为此,黄河水电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他们和杜邦、华为、清华大学、弗朗霍夫等知名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创新、协同创新,建成了从硅材料到发电储能的世界一流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同时,还建设依托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努力汇聚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
黄河水电依靠大型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及管理经验,将光伏产业的管理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优化。将能源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广“集中控制、大数据分析、远程诊断、实施维护”的集约化管理,在推动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还有力地催生了新产业、新技术、新发展模式。
除了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黄河水电按照我国能源安全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积极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先行先试,积极打造清洁能源集团。
2018年12月31日5时18分,由黄河水电负责建设的国内最大单体85万千瓦莫合风电场成功并网,那仁10万千瓦风电场也同时并网,合计投产容量达到95万千瓦,这是世界上一次性并网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自2010年茶卡风电建设,到2019年陕北王圈风电投产,黄河水电已经拥有192万千瓦装机的19个风电场。
(撰稿/花木嵯 唐婧)
筚路蓝缕,始终做绿色能源的提供者
做绿色能源的提供者,不仅要提供清洁的电力,能源的生产过程也要注重生态保护。
早在2010年,为了解决西藏山南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黄河水电建设了10兆瓦桑日光伏电站,并首次在施工建设中提出了“保持生态原貌”的高要求。
随后,在建设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时,黄河水电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理念,不仅在电站设计、施工、安装环节开展环境保护措施的研究、避免破坏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已建的光伏电站子阵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努力探索光伏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扎根青海的黄河水电在光伏发展中、在设计及建设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时开展多项环境保护措施研究,成立了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目前,光伏电站的建设,不仅没有破坏环境,而且减少了子阵区内的风速,有利于土壤墒情、退化草场的恢复,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光伏产业园区为例, 2012年到2018年的6年间,园区植被覆盖率随着光伏电站的建设也在逐年增长,增幅达15%。
此外,黄河水电还积极探索和发展“光伏+生态+惠民”的新模式。光伏园区内盖起羊圈供农牧民饲养“光伏羊”;针对当地土壤、水质、植被等情况种植昆仑雪菊、透骨草、紫苏、牛蒡子等高原生态作物;雇佣当地农牧民清洗光伏组件,使光伏产业成为惠及各族群众的“阳光产业”。
2018年,在国家级贫困村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羊旗村无偿建设清洁能源党员综合活动室,房屋里的供暖、供电以及污水处理等系统全部由光伏发电提供,为解决边远无电区用电困难开辟了新思路。
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在这整整两个年代中,黄河水电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这20年,是世界新技术、新业态、新创造层出不穷,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这种变化中,黄河水电把握技术革命于初发之时,洞察科技创新潮流于青萍之末,不仅向社会公众奉献绿色电力约5700亿千瓦时,还有力支撑了青海省“绿电7日”“绿电9日”和“绿电15日”100%清洁能源供电行动,不断创造和刷新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记录,在点亮大半个中国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华夏之地天更蓝、水更清。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