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戎钰
【冠军档案】
程菲,1988年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前奥运冠军,原中国体操女队队长。
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的程菲从小就显露出体操天赋,13岁便入选国家体操队,16岁起开始在世界大赛上发光。
2005年,17岁的程菲在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得女子跳马冠军,不仅刷新中国女子跳马项目的历史,她的动作还被国际体坛命名为“程菲跳” ;2007年,程菲在第40届世锦赛中获得女子跳马冠军,实现该项目“三连冠”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程菲带领队友获得体操女子团体金牌,并获得女子个人跳马季军;2012年6月,程菲在备战伦敦奥运会时受伤,随后退役。如今,程菲任教于武汉体育学院。
当我们讨论中国体操,程菲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
这位体操迷口中的“跳马女皇”,是中国女子体操选手中获得最多世界冠军的“一姐”,并为世界女子体操留下了一个技术上的“高山”——“程菲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年仅20岁的程菲带领队友斩获中国体操史上首个女团奥运金牌,为中国体操史写就新篇章。4年后,程菲备战伦敦奥运时不幸受伤,于次年正式退役。
离开赛场,不代表离开体操。如今程菲的身份已经转变为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体操教研室主任,致力于普及推广“快乐体操”事业,当记者昨日联系上她时,她的言语之间仍透出那份数十年如一日的干练与利落,“手头事儿太多了,真的太忙了。”
感谢自己
没有在该奋斗时荒废时光
3岁开始练体操,13岁被选入国家队,从第一次站到世界赛场上就开始发光,整个体操生涯都稳居“金字塔尖”——程菲是全球体操迷眼中的“宠儿”,更是湖北人心中的“黄石骄傲”。
虽然已经离开赛场数年,“教授程菲”依然有着顶级运动员的强大气场,在人群中极为醒目。回忆往事时她总是云淡风轻,但不经意的一句“我们这种对技术的理解已经到达顶尖的人”,还是暴露了这是个“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的人生赢家。
2012年伦敦奥运,程菲是被寄予厚望的“带头大姐”,体操迷都期待她能带回一块个人奥运金牌,但她不幸意外受伤,几经挣扎,她做出了退役的决定。
退役后,程菲面临很多选择,是留在国家队?当教练?还是出国?橄榄枝从各方接踵而来,大家都对这位顶级运动员求贤若渴。最终,身为独生女的程菲选择回到湖北老家,被武汉体育学院以特殊人才引进入校执教,“离爸妈近一点,能经常看到他们,更放心。”
从世俗眼光来看,24岁退役的程菲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程菲也毫不讳言,自己体验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经历的巅峰时刻。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程菲感谢自己,在应该争取、应该奋斗的年纪没有荒废时光,“不会像有些人,到了来不及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程菲告诉记者,很多人都问过她,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她还会不会选择体操。“我其实也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我感谢体操,给了我这么真实、特殊的经验,让我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呈现方式,有了这些经历,我的事业、人生格局、思考角度都会很不一样,我的世界变得不一样。”
新的梦想
让体操深入寻常百姓家
步入武汉体育学院体操馆,第一眼就能看到墙上悬挂的程菲与杨威等世界冠军的巨幅照片,榜样的力量正激励着新一代的“特殊体操人”。
说之特殊,是因为在这个体操馆里训练的,既有毫无体育基础的大学生,也有将体操简单理解为“翻跟头”的小朋友,甚至还有一些小学员的家长。程菲举例说,一位原本只是带孩子来学的年轻母亲,在“陪读”时看出了兴趣,“没多久她也学会了侧翻。”
这欢乐的学习场景,正是程菲这几年致力推行的“快乐体操”——让普通人走近体操,体会体操中的快乐,在这里,体操不再是有着极高门槛的竞技体育,而是能让男女老幼都亲近的全民运动。
体操能让人快乐?程菲坦言,自己以前也不觉得体操能快乐,“因为训练确实很苦、很累、很难。但有时出去比赛,看到别人体操俱乐部里的人都那么开心、那么激动地来参与这项运动,看到他们的训练模式既自由又有趣,就想到,如果我将来有机会,也想把体操变成这样。”
程菲深谙多数人对体操的成见,“好像一说起体操就是小孩子哭得要死要活,把训练变成一种逼迫。现在我们就希望让小孩子感觉这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愿意为之努力,而不是觉得这是在惩罚他。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会去付出额外努力。”
从竞技者转变成教育者,程菲也经历了不适应期。“我们是对技术的理解到达顶尖的人,刚开始教普通人群时一度茫然无措,因为我觉得这些技术很容易理解啊,为什么你们不懂呢?后来我明白了,我经历过上万小时的训练,那些都是我的本能反应,所以做起来根本不需要思考,但学生们不同,他们需要一个慢慢理解的过程。”逐步进入“老师”的角色后,程菲如今已经是学生们最爱的“菲姐”了,而她也从教学工作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在普通人群里推广“快乐体操”,在“菲姐”看来是一项有着特殊价值的事业,“他们就代表了咱们普通大众的身体素质。为什么我们要在国内开展全民体育?因为他们就是底线,代表了咱们体育的基础底线。只有这个底线全面提高了,才会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