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关于穷人的定义,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1.穷苦的人,缺乏或相对地缺乏金钱和财富的人,英文是poor people,或the poor。 2.经济上不能自足的人,或必须接受某种公共救济或私人救济的人。〖needy〗 3.寂寞孤独的人。 4.不得志的人。 5.怠惰的人。 6.贫苦的人。
1.穷人,因为“缺”而产生的“稀缺心态”,故而改变思维。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下个月要交房租了,需要2000块钱,房东又额外多要500元,而你手头上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这个时候,你还没有工作,你只能匆匆忙忙找一份工作,比如门槛比较低的销售,但其实你本人并不喜欢销售工作,但为了能挣到房租,无奈,只能这样工作了。
这就是在稀缺状态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你缺什么,这种所缺乏的东西就会在潜意识里牢牢俘获你的注意力,并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影响你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相反,富人,不缺钱,不缺物质的保障,所以他会有更多时间去认真挑选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2.因为穷产生“稀缺”,限制了你的“带宽”。
带宽是什么意思呢?即心智的容量,也就是同一时间内我们思考问题的数量。
其包括两种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在稀缺状态下,我们的带宽往往是降低的,因为被眼下的紧急事务占据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思考就会缺乏前瞻性。比如,在选择工作时,前瞻性的思考逻辑应该是:
1)、这份工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我的优势?
2)、它能够给我带来怎样的能力提升?
3)、这家公司的晋升空间怎么样?是否值得长期发展?
4)、这家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如何?是否是一个值得加入的平台?
5)、我是否认可这家公司的价值理念,能否融入这家公司?而在缺钱、下个月就要付房租的情况下,你只会关心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份工作的薪水有多少?能否够我支付房租?
3.从某种意义说,穷人的认知能力与富人也是不同的,比如是攒钱还是钱生钱。
有句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富人的认知能力就一定比穷人的高吗?你可能会不服,但万事没有绝对是与非。
因为,富与穷,没有绝对的标准,认知能力也没有绝对的高与低,一切都是相对来说,你在解决中,能获得的信息量,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有很大部分是跟智商关联,但是,不得不说,因为穷人自身的“稀少”,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判定下定。所以会有人,在极端的情况下,做出很愚蠢的事情。
相信,各种各样的短视行为,大家都会有亲身感触,而在我们的现实中也屡见不鲜。
比如,在收入方面,穷人是攒钱思维,而富人是赚钱思维。
穷人觉得钱是攒回来的,所以他们关心收入,所以他们经常想:我要如何写好简历得到好工作;我需要加薪;我要跳槽到更好的职位;我甚至可以兼职;我要了解退休政策、医疗补贴、病假和其他额外津贴;
而富人觉得钱是赚回来的,所以他们关心资产,所以他们经常想:我要买入更多的资产;我要把手上的资产运作起来;我要与更多人合作对接资源;我要用钱让别人帮我运作新业务;我要让资产流动起来创造更多资产;
有句话说得好,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4.在支出方面,穷人是消费思维,而富人是投资思维。
还是那句话,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思维。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你是否会变成一个有钱人。穷人跟富人思维上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穷人一般重视资产,而富人却重视正向现金流。
正向现金流是未来你可以得到的现金收入。它就像水一样,是持续不断地流向你的。正向现金流的对立面就是反向现金流,也就是你源源不断损失的现金。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你有一个水池,资产就是现在池子里所有的水,而正向现金流就是不断流入水池的水。现在水池里的水,即你的资产,经过风吹日晒不断蒸发,这意味着日常的消费会导致你的资产越来越少。只有你的正向现金流,即不断流入水池的水,与蒸发掉的水相比等同,才能保证水池永远都是满的。
最后,我想说,多多投资自己,比任何升值产品都更有价值,而且,一定要具备理财思维,理财是成功规划人生的第一步,而这恰恰是学校、职场从未真正教过我们的最重要的一课!
我是文馨,10年知名地产企划总监,第一职场网合伙人,在行行家,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青云计划得奖者,专注分享职场实战方法!欢迎关注我,2019年一起学习蜕变!喜欢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让好内容被更多人看到!
第一职场网是“教练式”职业规划首创者,是入选《哈佛商业评论》的职业规划专业机构。一对一量身定制,跟踪指导,从系统性角度提出极具针对性和实战性的生涯规划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