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许多学生主观上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是学习的过程毕竟是很辛苦的,是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的。而且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宠儿,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点挫折就不想继续坚持下去,意志显得十分薄弱,自然而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厌学是目前学生学习障碍中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会导致学生的辍学。而这又是一种很强烈的心理问题,如今这个厌学的现象已经成为老师和家长的一大难题。厌学不仅仅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它最主要的表现特征是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而厌学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时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厌学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自己的学习负担过重,而且学习时间过长,就渐渐地有了一种排斥情绪,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学习是在帮助父母和老师完成任务,这样的想法下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好。那么怎么改变孩子厌学的问题呢?那必然要从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了!
1、接受老师,从中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
首先,如果学生讨厌某一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讨厌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反之,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以信任,也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对教师所授课程也就有了兴趣。所以学生要从心底接受老师,并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以调动起自己的学习兴趣。这需要平日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增加知识面,从读书和评书中逐渐学会寻找感觉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把自己的兴趣向学习转移
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许他们的兴趣不在所学习的学科知识上,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还有种情况是兴趣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在了解自己的兴趣中心和特点之后,就要想办法让自己不断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和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能进行转移。
3、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约着认知学习。平日在课堂中要跟随老师创设的课文内容情境,调动自己良好的情感,让自己始终处于高昂的情绪状态之中,这样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讲演、故事、谈话、示物、音像等方式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4、设疑问难,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平日学习中多设置疑问是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学习方式。通过设置问题,让自己从存疑到质疑再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提高思考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性情绪。这种倾向性情绪是和一定情感相联系的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又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所以,通过上述办法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家长遏制孩子厌学情绪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