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在蒲城人心目中是一座圣山。早在远古时,水漫九州,唯尧山浮于水面,故又称浮山。“昔尧时,洪水为灾,诸山尽没,唯此山若浮”,因而得名“古浮山”,又因帝尧在山上治水有功,又称为尧山。尧山系西南东北走向,主峰海拔1080米,居中偏东,尧山山谷,形似圈椅,三面侧柏环绕,南与华山相望,椅掌小平坝中建有“灵应夫人”祠,景色怡人,紫烟萦绕,殿堂生辉。
尧山属一山谷,形似圈椅,三面侧柏环绕,南与华山相望,椅掌小平坝中建有“灵应夫人”祠,常年游客不断,景色怡人,紫烟萦绕,殿堂生辉。是一块令人神往的风水宝地。
尧山侧柏林大约170亩,据说属唐代所植,经2007年4月14日尧山小学师生多点测量计算,总数多达17.76万棵,最粗的直径为48公分。“尧山古柏”是蒲城有名的八景之一。尧山山门,原建有两层楼阁,砖木结构,一对雄狮横卧两边,气势肃穆壮观。门前正中地面铺设一块长方形石头,叫作“世面”,就是人们常说的“你见过世面没有”里“世面”。
山上庙宇90余间,圣母正殿为主,周围有马王庙、牛王庙、文昌庙、药王庙、白马将军庙、送子娘娘庙、关帝庙、九天三圣庙等。据说唐宋时就开始每年在清明节举办盛大的尧山庙会祭祀。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县令王佑奏请将尧山庙胜迹载入祀典。
从此,尧山庙香火更盛,祭祀隆重,同时,还有了十一社的祭祀迎神、送神活动。相传尧王创世界的时候,天下发了大水,只有此山浮在水面,尧视察民情时,就停在上面,故称浮山。还传说,帝尧体察民情,忽遇大雨,曾在此山避雨,故名尧山。
每年清明,民间组织"尧山庙会"轮流娱神,主持社事。十一社分别为:延兴社、池阳社、陶池社、山杨社、泰睦村社、罕井社、庙台社、南坡社、桥西社、东觉社。正月十五日,各社长聚集尧山上。
尧山极富诗情画意,山前古柏环抱,庙宇楼台掩映在一片翠柏中,山后松林成片,柿树遍野。春日登高望远,眼前顿然开阔,使人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博大感怀。
历史资料
据《唐山县志》记载:唐山故隶邢州,其西北有山隆起,曰尧山。相传为帝尧始封之地,邑人思其德不能忘,遂以名山。山巅有魏武定三年(545年)彭乐碑,载云:“惟斯宣务,唐尧彩封”。尧山亦称宣务之南山,在尧山之巅曾矗立着两通高大的石碑,远在三十里以外即可望见,这就是由元代大德元年(1297年)翰林侍读学士郝经撰写碑铭的“唐帝庙碑”和浙江儒提举杨刚中撰写的“舜禹殿碑”。唐尧庙碑正面镌刻着“唐尧故土”四个大字,下面记载着帝尧的丰功伟绩,颂歌曰:“唐山苍苍,唐水汤汤,帝德是昌,纂于有皇。唐哉皇哉,帝道光哉,乃圣乃神,莫不具来。相于有虞,股肱良哉,谟明弼谐,庶事康哉……”精辟地追溯了尧山这块唐候故土的漫长历史渊源。
尧山圣母庙(灵应夫人祠)
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敕封“尧山圣母”为“灵应夫人”。崇宁三年和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进行了两次扩建。皇统九年六月,在庙宇西北取石时,在石缝中发现古代人类躯体化石一具,人们以为是神仙的躯蜕,就用柏棺置于山崖石洞,题名“仙蜕崖”,并立碑记事。后来天长日久,“仙蜕崖”遗迹和碑石全无踪影。“文革”后期,为破迷信,将尧山庙大殿拆除,其它碑石也遭破坏。
据资料记载,明熹宗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蒲城县令王佐申请将尧山庙载人祀典,把周围数百个村庄编为11个社,每年清明节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明思宗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在尧山庙附近偶然出现一股泉水,人称“神泉”,后又出现几处泉水,有人就题诗立碑纪念。后来又在附近修建了歌台、牌坊及三宵殿、岳飞庙等11座,共40余间。
唐咸通年间在山谷内创修尧山圣母庙,宋崇宁三年(1105 年)、金皇统九年(1149 年)先后拓建。今存上殿、献殿、山门等建筑四十余间,均为明、清建筑。圣母庙东有妆鉴泉,酉有龙池泉,两泉常年清盈,形若西面宝镜。庙内有历代刻石的碑碣二十余通。庙外还有一对高大的铁旗杆。
尧山古柏
按照尧山碑石记载,在唐初期就称渭河以北,群山有绿柏成林,是渭河北岸一景。到了宋代,文人墨客将尧山的柏树描绘称“尧山古柏”,成为蒲城八景之一。后来人们不说尧山柏树,都以尧山古柏相称。文人们以尧山古柏吟诗作赋,抒发情感,使尧山古柏声名远扬。尧山周围的百姓又将尧山古柏以神话般的传颂,尧山柏树已成为百姓心中尧山植物之神,有灵动之感,有灵性之运。
尧山从古到今都是依靠神泉来保护,靠民间信仰来捐资建设。尧山有名的“尧山十一社”,成立于明代天启年间,山南六社,山北五社,占蒲城行政区域的三分之一。依照习俗,每年轮流举办庙会,其间以抬神、接神为主,有大社火助兴。为期三至五天,清明节以在山上活动为主。这天,从凌晨开始,人流愈来愈多,到午时,山上山下,人山人海,高达十万之多,昔日的圣母大殿,两边“神棍”林立,威武森严,保佑着朝拜者依序上香跪拜。今有公安干警配合,基本安全有序。清明期间,在村间活动,时间按各社的大小、实际情况而定。十一年轮一次,人们紧抓机遇家家户户齐动员,男女老少皆参加,释放出民俗文化的热量,尽情施展才华,主要表现在民间社火上,气势宏大壮观,规模空前。村与村比赛表演,社火越打情绪越高,社火的种类主要有“尧山大鼓”、“八仙板”、“花鼓”、“秧歌”、“高低跷”、“信子”等。由于尧山圣母庙会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民俗文化种类繁多,气势罕见,因而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加以保护。
尧山文献资料
《尧山圣母庙与神社》一书,是近年出版的一部关于民间神社与庙宇庙会的著作,由中法两国学者共同调查研究完成。该书的出版,揭示了一座中国古庙宇内在的深层结构与一千多年的生存史,可以说填补了国内在此方面研究的一项空缺,所以颇受关注。该书是在多年艰苦的调查基础上完成的,因此,内容丰富翔实。
目录如下
总序(中文)
总序(法文)
致谢
第一部分 尧山圣母庙与神社
第一章 庙与神灵
一、灵应夫人祠
历史地理背景
灵应夫人祠
二、祠庙沿革
尧山
祠庙的早期历史
金元道教入主尧
明清之尧山
民国以来
三、其他尧山庙
县城中之尧山庙
十一社尧山庙
十一社外之尧山庙
四、灵应夫人之神
名号与册封
神灵来源与其形象
赐雨与*恶扬善
尧山陪祀诸神
第二章 十一社与祭祀
一、十一社
产生
十一社所在地舆主事人之称谓
十二社之说
总社与头中尾三社及诸社地理分布
社与头
主社与帮社
村庄与社间的关系
二、迎送神与庙会
历史上的接神与仪仗
现在的接神
送神
游神与管饭
花费来源与支出
社火
尧山社火的特点
庙会
唱戏
三、祈雨与求子还花
祈雨
求子与还花
结语
附录
一、《尧山民间传说故事选》
二、《尧山神社交接簿》
三、《保护尧山重点文物倡议书》
四、《蒲城县尧山协会章程议案》
五、《尧山七社清明庙会秩序册》
六、《1999年尧山七社接神社火活动实录》
七、《尧山大鼓和花鼓》
第二部分 碑刻摩崖
碑石与摩崖概况
凡例
尧山碑石摩崖编年目录
碑石与注
尧山以自然奇特景观名扬八百里秦川,以民间信仰延续数千年至今,以民俗文化的雄姿受到了政府的保护,尧山敞开博大的胸怀,欢迎社会有识之士来这里投资开发。来吧,这片炽热、神奇的土地欢迎您!
注:尧山:陕西省蒲城罕井镇尧山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