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后台收到读者@湯湯的一条留言:依赖型伴侣倾向于屈从,在另一半面前就好像是赤身裸体,倾向于追在对方身后讨好,巴不得连自己的内心都要剖开来给对方看。而反依赖型伴侣恰恰相反,他们处处遮掩,沟通起来就像是戴着面具,让人感觉总有些遥不可及。虽说这种一个追一个逃的关系让双方都很心累,但依赖型遇上反依赖型似乎也是命中注定。依赖是可以流动的,一个人可以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依赖类型,但如果长期处于依赖型或者反依赖型的极端,那亲密关系就出了问题:依赖型的觉得反依赖型的太不在乎自己,反依赖型的又觉得依赖型的太粘人,一个在后面追,一个在前面逃,完全没了边界,双方的需求都没法被满足。要想解决这种极端情况,我们就得从依赖型和反依赖型的形成讲起。1. 依赖型&反依赖型这一说法的由来最早是没有反依赖型这一概念的,只有依赖型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需要一个“灵魂伴侣”并寄生在TA身上,把TA视为自己的全部,他们认为生命中的最大满足来源于关系,越深刻的情感链接越能让他们感受到意义和存在反依赖跟依赖相反,他们逃避关系,向往独立空间。但反依赖并不是一种人格障碍,它只是一种状态,而非病态。有心理学家就曾提出亲密关系必经的4个阶段:共存-反依赖-怀疑-共生,他认为反依赖是亲密关系深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步骤。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依赖-反依赖是两个极端,我们每个人对于关系的依赖程度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流动。美国心理学家朗古兰德曾写过一本书叫做《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里面就提到了3种依赖模式:适度依赖、过度依赖和障碍性疏离。过度依赖和障碍性疏离就是那两个极端,而适度依赖就是依赖和独立这两个矛盾中间的平衡态。我们以一些行为举例:过分依赖行为反依赖行为粘人保持一定距离行为多软弱、玻璃心内心坚韧、刚硬以伴侣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对人痴迷多沉溺于事物容易被他人侵犯,边界感差身穿铠甲,刀枪不入自尊感低自尊感膨胀,甚至可能引发自恋负能量爆炸会尽可能表现出“我很好”不安全感很高安全感高喜欢忘我地追逐逃避各种亲密讨好型人格控制欲很强通过以上行为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描述跟依恋模式有很大关联。实际上,每种依赖类型的形成,都源于从早期童年发展出的依恋类型。适度依赖,其实对应的就是安全型依恋,双方都能找到在融合的同时保持一定独立。而过度依赖对应的则是焦虑型依恋,往往其中有一方会表现出痴恋。反依赖对应的是回避型依恋,他们认为“只靠自己”的关系是最舒适的,习惯于回避身体和情绪上的亲密。湯湯男友是反依赖型,而湯湯倾向于依赖型,这样的恋爱模式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彼此的需要都不能被对方满足。湯湯的问题是:如何能让反依赖型男友偶尔客串依赖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到反依赖型形成的心理根源,并对其加以干预。
反依赖型的中心问题其实反依赖型的人心里明明白白:没有他人的帮助自己是不完整的,是缺失的。但他们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擅长将“我需要别人的帮助”这种心理隐藏起来,给外人展示出一种“我不需要别人”的假象。为了维持这样的形象,他们无可避免地骗别人,甚至骗自己,他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回避的方式对抗童年所受到的拒绝、遗弃、情感虐待。当他们持续挣扎于这种高度警戒的状态时,肾上腺素便会萦绕全身,激活对抗、逃避或者冷淡的回应。这是三岁前在跟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留下的后遗症,人们不断重复这种对抗、逃避或者冷漠,其实是想要借此修复自己的童年创伤,这就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强迫性重复”。反依赖型的人小时候跟父母的关系通常是孤立、疏远、被动、消极、被忽视——这正是回避型依恋形成的原因。他们很难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因为父母小时候就总给他们制造一种“什么都没发生”的假象,他们的情绪需求被忽略,自然也很难察觉、认知他人的情绪。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他们似乎要“摆脱”童年的被忽视,他们学会表现出一种肤浅的善意,就像述情障碍患者那样,他们会把自己包装成通情达理的形象——其实他们根本无法深层感受别人的情绪。既然无法在关系上获得满足,他们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冰冷的事物,他们疯狂地学习、工作,立志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样或许就能重新赢回他人的关注。但他们很难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只要关系让他们感觉不受控制,不安全感就会促使他们逃离。在《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中,作者将反依赖型的形成分为4个步骤:1. 慢慢开始对他人失去信任2. 渴望距离感,需要独立空间,害怕被侵入3. 采取防御性行为,花费很多精力来与他人保持距离4. 彻底摆脱关系,与他人隔绝经过这4步的逐渐升级,他们的意识被塑造成一种特殊的类型,他们的想法通常异于常人,通常有如下典型:我不需要任何人,我自己能行”“不要让他们接近我,他们会让我失望”“宁可一心扑向工作,也不想轻易走进一段关系”“无论人们如何接近我,最终还是会离开我,这不值得”“TA应该吼不住我这种类型的人吧”“没有人真正懂我”反依赖者内心深处的担忧,是害怕被控制、被侵入、被吞没。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这样的担忧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才能让他们渐渐卸下面具和盔甲,那作为亲密伴侣,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自己构建的心灵牢笼呢?如何拆掉反依赖者身上的防具?作为伴侣,如果发现自己的另一半符合反依赖型的特质,最好找一个安全的环境跟他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需求,这个需求不应该完全由自己承担,作为亲密伴侣,我愿意做你的后盾,帮你一起承担一些东西。不论以后经历什么,我都会陪着你,但我也有我的需求,我也渴望被依赖,所以我希望你可以尝试寻求我的帮助,从任何一件小事开始都可以”。逃避是反依赖者处理关系的方式,所以要想彻底融掉你跟反依赖者之间的那块冰墙,光靠你说不怎么管用,更多的修复工作还取决于TA自己。
对反依赖者来说,感情修复的方向有如下几方面:尝试寻找依赖他人的感觉把焦点更多放在他人身上卸下心防,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试着承认自己的渺小,不可能一个人做完所有事试着学会承诺,并坚守承诺尝试对他人产生通心情要想认知到以上这些点,你可以先试着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你害怕在他人身上迷失自我吗?你不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没办法感觉到自己吗?●你害怕你的心意被别人占了便宜吗?害怕如果敞开你的心,别人就会用他或她的痛苦来拖住你?害怕你得去照顾他或她?●你是否感到需要更多空间,用来找回自己、探索创造力与宁静,而不是被要求?你害怕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吗?你害怕如果让某人进入生命中,你就没办法呼吸了吗?●当你感受到他人的期待时,你是否会觉得焦躁愤怒?你是否因为不想符合他人的期待与要求而懊恼?你是否因为别人不想为他们自己的痛苦负责任而生气?●你是否觉得在内心深处有个层面是别人永远没办法了解的? 而你觉得如果敞开这个部分,就会被别人侮辱、操纵或拒绝?在深刻的不信任之下,你是否能感觉到那个内在的小男孩或小女孩,并和其联结?你的内在小孩是否渴望爱与接纳,却又害怕因此而被背叛和羞辱?——《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当开始问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问题时,你就已经走在了内心探索的路上——只有意识到问题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过度依赖还是反依赖型,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没药可救,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了“病”。除了自医之外,还可以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在临床上,适用于反依赖的心理疗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动态人际治疗(Dynamic Interpersonal Therapy)、存在主义心理治疗(exsistential psychotherapy)和精神动力学疗法(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等。如果你对依赖和反依赖还有什么疑问或想法,欢迎给我们留言,我们会不定期安排老师解答哦~Reference《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拥抱你的内在小孩》https://blogs.psychcentral.com/childhood-neglect/2017/01/the-curse-of-counter-dependence/https://www.harleytherapy.co.uk/counselling/what-is-counterdependency.htm
举报/反馈

人间清醒的阿宸

44.9万获赞 7.3万粉丝
心理咨询师 /情感咨询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