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尉氏三中“感恩师生情,忆同学友谊” 征文
“第一名”的效应
仝伟平
有多少往事都忘却了,而在母校尉氏三中读高中时,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全校作文大赛的情景,却总在我脑子里清晰浮现……
我在尉氏三中洧川校区读高中的 1977 年到 1979 年,正是学校迎来第二次创业时期。记得一次学校在大礼堂开大会,校长李景顺兴奋而又庄重地宣布,咱们尉氏三中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中学了,台下是长时间的掌声,不少师生欢呼雀跃。
就在我读高二的秋季,学校决定要在全校举办首届作文大赛,为此全校上下师生们奔走相告,语文老师们都在加班加点辅导学生,希望大家能赛出好成绩,老师们把多篇范文抄在黑板上,供学生借鉴、学习。那时学校的前半部分是教学区,后半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几百亩试验田,种着各种庄稼。林荫道上,试验田旁到处是三五成群拿着范文高声背诵的学生,有的还极有兴致地猜测作文题,比如《为抓纲治国而欢呼》、《我的老师》、《我的理想》……大家都渴望在大赛中有好的成绩。
作文大赛是在一天下午举办的,当我在考场里看到这作文题“喜看书法展览”时,眼前为之一亮,暗自佩服老师真会出题,这是同学们猜不到的,因为在上一周学校刚好在全校举办了颇具规模的书法展览。我反复审题后,把那天书法展览的情景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之后构思着先写书法展览的全景,宏大场面,喜人景象。接着重点详细挖掘和自己关系较好的书法作者背后的典型感人故事,比如举了这个例子,自己和书法比较好的同学陈灵旗几乎形影不离,见他常常边吃饭边练书法。一次,他竟然把馍往墨汁里蘸,自己却全然不知。作文的最后部分通过书法展览展望和憧憬教育事业的美好前景……
几天后,当看到学校正中办公楼上的光荣榜上醒目地在年级第一名里写着自己的名字时,十分吃惊、惊喜,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因为之前学校公认的是我们年级的女同学李红艳的作文好,她的作文常抄在黑板上,供大家学习,还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了,而这次她得了第 3 名,自己还暗自高兴呢。之后语文老师张万顺经常给我们这些作文获奖者开小灶辅导作文,语文老师范相吾虽说不教我语文课,还专门给我找了不少好的作文范文给我,提高我的作文水平……
那时,开封作家,之后的开封市作家协会主席黄浦生为宣传尉氏三中,经常几个月吃住在学校里,在中央、省级报刊上发表了多篇宣传尉氏三中的作品。一天在校园里他突然面带微笑走进我,习惯性地用胳膊拐着我的脖子,和蔼地说:”我认识你。你叫仝伟平,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以后你就多到我住室,我辅导你写作。”这以后我就成了黄浦生老师住室的常客,他手把手教我写作,讲文坛轶事,还把我的习作《麦田青青》发表在他供职的《中岳》文学杂志上……
正是母校作文大赛的熏陶、激励,使我非常钟情于写作。我师范毕业后,仅在洧川镇董庄村教学一年,因发表作品多篇,20岁便被调入县委宣传部门专职写作。几十年间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开封日报发表新闻、文学作品1000 多篇, 100 多万字以上,有多篇获奖。由于写作上的突出成绩,先后任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常务副部长多年,后调任县文化旅游局局长。荣获尉氏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开封市首届五十位风云人物称号。
呵,我的母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尉氏三中,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表扬过的学校,我为之自豪;在我创作中有一个不竭的动源,就是母校的作文大赛给了我最高的荣誉,常常使我充满力量、自信;呵,母校,你永远闪亮、崇高、神圣在我心中。
举报/反馈

校园文学社联盟

7165获赞 939粉丝
关注校园文学社最新动态
教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