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子非
(作者 陈子非,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文化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的廖氏宗祠召开。古田会议确定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进行了党的政治建设早期探索,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2019年“八一”建军节首映的《古田军号》,便是取材于1929年古田会议前后的一段历史,重新讲述了红四军到达闽西后,那段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电影由著名导演陈力执导,此前她执导的《少年毛泽东》《谁主沉浮》《湘江北去》《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等红色电影,都有口皆碑。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部以古田会议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古田1929》、《古田会议》等相关电影,可以说是珠玉在前。《古田军号》有什么新的特色与看点?
导演陈力一直希望拍出年轻人喜欢看的“红色电影”,并通过影片正确认识、接受我们的历史。因此,《古田军号》着力于去“刻板”、去“枯燥”。
不同于过往主旋律电影宏大视角叙事为主,《古田军号》选取了一个非常轻巧的切入点,它从一个红军小号手的特殊视角来结构故事。小号手作为红四军军部的传令兵,直接面对和听命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的指挥,在无形中,他也成了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以第三方观感,真实鲜活地再现那段伟大的历史。
电影别出心裁之处更在于,它以小号手的孙子的视角切入90年前的历史事件,并以当代年轻人的口吻作为部分桥段的画外音旁白。以小号手的孙子为“叙述者”,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血脉传承关系,也在无形中拉近了影片与年轻观众的距离。除此以外,小号在电影中也成了一个重要的意象,电影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让小号在不同时空穿越,让历史的衔接自然流畅。
既然是真实地再现历史,《古田军号》还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是:能不能反映人物之间的冲突?应该看到,在古田会议之前,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物,为了探索党和军队的发展路线,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虽然这属于革命同志间的理论论争,电影能不能拍?敢不敢拍?
就像导演陈力讲的,以前的影视作品,大家都在回避毛泽东与朱德的论争。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冲撞,没有彼此之间激烈的争论,也就没有后来的“心齐”。正是因为有了领导人激烈争论过后,统一决策的“心齐”,有了红四军战士们统一思想的“心齐”,有了红四军与闽西百姓之间军民鱼水情的“心齐”,才有了革命最终的胜利。
因此,《古田军号》并不避讳矛盾的呈现,领导同志之间的言语交锋、拍桌争执、剑拔弩张等一一得到还原,这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非常罕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分歧与争议,才有了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才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前委书记的职务,并形成了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紧密团结。
而在冲突之中,电影也进一步形象地刻画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同志的形象。像毛泽东,具有超人的卓见,信仰坚定,真实而接地气;朱德雷厉风行、疾恶如仇、朴素正义;陈毅胸怀大局、睿智幽默。电影对于人物的刻画丰富多面,像共产国际指派的刘安恭,虽然挟洋自重、有拉帮结派等不良风气,但他也身先士卒、敢于战斗、敢于牺牲,并最终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古田军号》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生动、全面又深刻地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那段艰苦岁月里的不懈探索。它既有观赏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古田会议距今已有近一个世纪,近百年的风雨岁月已经让中国共产党从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变为拥有9000万名党员的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古田会议对于党的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仍有重要启示。而对于年轻人而言,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接受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教育,也能更清楚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未来该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