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依)重阳节将至,记者探访北京动物园,在犀牛河马馆、猩猩馆等场地内,老年动物享受加餐、清洁牙齿等“特殊待遇”。
■ 探秘
饲养员为“尼姆”定制蔬果大餐
10月7日就将迎来重阳节,游客们如果留心观察,可以看到北京动物园为关怀园内老年动物采取的一系列特别措施。
记者在犀牛河马馆看到,一头犀牛在室内场馆里慢悠悠地吃着水果和蔬菜,偶尔迟缓地散散步,有时也会突然向馆边冲撞。它叫“尼姆”,是一头出生于1987年的印度犀。
32岁的犀牛“尼姆”于2001年自捷克共和国来到北京动物园。2009年“老伴”去世了,“尼姆”就更加孤僻了。老年犀牛“尼姆”在享用饲养员准备的蔬果大餐。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虽然只有人类世界里的32岁,但已是圈养条件下‘犀牛圈’里的老大爷。”饲养员赵晋元这样介绍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伙伴”。据介绍,印度犀又名独角兽,分布于尼泊尔和印度的东北部,视觉差,听力、嗅觉较好,行动虽然迟缓,但是在野外却几乎没有天敌,平均寿命基本在40岁左右。
“尼姆脾气特别暴躁,把自己的犄角都一点点撞掉了。而且生性孤僻,它年轻的时候就这样,老了也一点没变。”赵晋元说,虽然脾气大,现在“尼姆”也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食量明显减少。
为此,饲养员们给它调整了食谱,送上香蕉、桃等蔬果大餐,并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既能够让它充分消化,又可以增加它的取食兴趣。“我们会换着样儿地给它供应水果和蔬菜,供应的青饲料吃腻了,我们就去鹰山附近挑选其他种类的青草割回来给它吃。”此外,饲养员还在“尼姆”的室外运动场添加绿植、清理环境,让它可以悠闲地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安度“晚年”。
黑猩猩的院子升级成“三居室”
在北京动物园的猩猩馆里,也有三只1986年出生的“老年黑猩猩”。猩猩馆饲养员孟骅告诉记者,为了让它们生活得更安逸,今年年初,饲养员将外运动场进行了改造,把院子升级成了“三居室”,还种上了芭蕉树、山楂树、无花果树等观赏性好的植物,薄荷等芳香类植物以及多种颜色的地被植物,让它们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在活动时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1986年出生的“老年黑猩猩”牙口逐渐变差。猩猩馆内,3只老年黑猩猩在玩耍、进食。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由于步入老年的猩猩们牙口逐渐变差,饲养员还学习古人“晨嚼齿木”的方法,让它们通过咀嚼莴笋皮中的粗纤维,达到清洁牙齿的作用。此外,它们还能享受到夏季供应水果冰、冬季供应梨水和蜂蜜水等“福利”。
记者了解到,生活在北京动物园里的老年动物还有大熊猫“吉妮”、“大地”,滇金丝猴“阿贵”、“花花”,亚洲象“阿拉里亚”、“赞兰”等,它们都成了饲养员眼中的“重点看护对象”。
■ 讲述
只要对“他”好 多付出没什么
犀牛“尼姆”于2001年自捷克共和国来到北京动物园,与来自尼泊尔的“邦蒂”成为了夫妻。赵晋元从“尼姆”来到公园就和它在一起,朝夕相处了18年,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变老。
“犀牛这种动物对感情很专一,2009年‘邦蒂’因老去世了,‘尼姆’就更加孤僻了。”赵晋元说,为了让“尼姆”不孤独,更为了帮它克服因暴躁而伤害身体的坏习惯,他会在常规喂食后来到“尼姆”的兽舍后台,透过栅栏跟它说说话,用长条刷给它擦擦身。如今,饲养员们每天都会给它提供“陪聊”服务。赵晋元认为:“对待老年动物,多陪陪它也是一种帮助。”
相处时间久了,“尼姆”对他的照顾也有所回应。赵晋元说,有时候“尼姆”在室外,自己在后台准备好食物喊它的名字,它听见了就会进到室内来,有时听见屋里的脚步声也会有反应。“它长到这个岁数了,只能尽量多陪陪它,细化它的食物。只要能对它好,我们多付出一些也没什么。”
新京报记者 周依 摄影记者 王飞
编辑 丁天 校对 付春愔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500万获赞 682.1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