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乃三毒之一,众恶之根,是佛家修行最大障碍。对于普通人来说,嗔心主要是指憎恨、恼怒、生气这些很严重很明显的过错。而对于修持佛法,欲要寻求清净解脱的人来说,但凡有讨厌、反感、不喜、怨尤的念头升起,包括与人争执,或者看不惯什么人或什么行为,都算已经起了嗔心。如果说贪是因为喜爱而升起的各种不舍,那么嗔就是因为不喜欢而产生的种种造作。
嗔心会严重障碍人们的修行。经中佛说,我不曾见过还有一种过恶,能比得上或者超过,一个菩萨对另一个菩萨升起嗔怒之心的过恶。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百千大劫念佛、布施、持戒的功德,一朝全消。据此人们有了,瞋恚火起,大火烧尽了功德林的说法。细细想来,佛家这些譬喻倒是恰如其分,一点儿都不过。再好的修持,嗔心一起,功德即破,心内的煎熬好似烈火焚烧,地狱就在眼跟前。所谓地狱无非是个苦,嗔心起时当下就是苦,难道不是如处地狱吗。而且一旦起了嗔心,最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能搅起多大风波,谁都不好把握。不仅自己苦,被嗔怒的人,甚至无关人等,也会被卷到风波里,不得不承受各种苦恼。正是为此,佛家把嗔怒当成第一恶,是诸恶之根。
嗔心的危害如此剧烈,如果有人嗔心太重,岂不是完蛋了?永远没有醒悟和解脱的时候。然而也有一种论调,认为贪嗔痴三毒之中,嗔心危害最重,但也是最容易解脱的。嗔心重的人,一旦发愿要出离苦恼,最容易取得大功德。我对此深以为然,原因有两点。
第一:第一嗔心虽然有大害,但首先受害的却是自己。心怀嗔怒的人或许不会发作,一旦发作起来伤害异常剧烈。就因为在人发作以前,嗔怒已经先把心怀嗔怒的人煎熬备至。我们旁观者能看到发怒的人对别人的冒犯和伤害,却看不见发怒以前自己所受过的苦楚。他的苦是他施加给别人的几倍,十几倍。正是因为太痛了,所以他的反击才太激烈。
情理上说来,受害愈深,发心出离也愈坚决。就像一个人手被烛火轻轻烫了一下,敏感的人会把手立即移开,如果迟钝点的人,移开的还要慢一些。而如果流淌的铁水溅落到人身上,他会手忙脚乱,一跳三丈远。正是足够痛了,人才躲得足够快。所以说嗔心重的人反而容易解脱。正因为痛苦了,所以具备生起出离心的条件。正是因为太痛了,他求解脱的心思才够急切,够坚决。
第二:嗔心虽然是第一恶根,但大恶中也蕴藏了大善。你会发现,真正易怒好嗔的人,对于“道理和大义”的坚持,有着一股异于常人的执著。这种执著与其人本性有关,不是理智思考,利害权衡后的表现。是一种断然决然的果决。
他们的嗔心虽然不好,但那是因为他们所坚持的道理和大义本身不正确。这种人如果机缘到了,眼界开了,认识到正确的道理和大义,他们的这种执著的本性就会坚定地转移到正道上来,不会退宿。如此,自然比别人更容易取得成就,修成道果。
嗔怒,本质上是对心中道义的维护和认同,虽然那道义本身可能不是道也不是义。所以嗔怒常人谁都有,但越是易怒好嗔的人,他的心思其实越单纯。这一点其实人们生活中也能体现出来。比如人们形容一个人言恶心善时,就说他刀子嘴豆腐心。又说不怕当面恶,就怕背后刀。鉴于以上两点,我也认同嗔心重的人易于解脱。
还有一点,功德重在功,福德重在福,这两者虽然有关,指向却不同。功指向清净解脱,福指向俗世享受。当然二者并不矛盾,功德之中自然有了福德。清净可是大福德,一般人还享受不起呢。好嗔怒的人或者贫穷,或者富贵。如果有人因此就认为是恶有恶报或者苍天无眼因果不存,那他就不明白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
你认为爱嗔怒的人是容易沉沦呢,还是更容易醒悟和解脱呢
举报/反馈

问心路

16.9万获赞 2.2万粉丝
愿我今生,心若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