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错案件的纠正,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司法话题之一。纠正冤假错案的态度和力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和人权保障的重要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对纠正冤假错案给予了特殊关注。
央视对张文中改判无罪的消息进行了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说有了冤假错案,我们现在纠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和冲击,而要看到我们已经给人家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和影响,对我们整个的执法公信力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和影响。我们做纠错的工作,就是亡羊补牢的工作。
从海归博士到阶下囚
年过半百,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已历经命运浮沉。张文中是不幸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又是时代的幸运儿。
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张文中再审案进行公开宣判。从2006年接受调查开始,这一天,张文中足足等待了12年。
一年之后,张文中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回顾自己走过的路,那一刻他心中百感交集。“迟到的正义依然无比珍贵,我不记恨任何人,不因坚守底线而后悔!”
张文中案的改判,被最高人民法院称为具有标杆性意义的判决。舆论认为,这必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促进公正司法的大道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文中,南开大学管理系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曾远渡重洋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系统工程学博士后研究。1992年春,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张文中毅然选择了回国创业之路。
从1994年12月北京第一家现代意义的超市——物美综合超市翠微店开业,到2003年11月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民营企业,张文中带领物美集团一跃成为中国零售行业的“领头羊”。
上市后,物美集团以每年40%到50%的增速发展,到了2006年,已整合全国20多家企业近400个网点,一度占据北京三分之一的零售市场份额。
然而,就在物美集团以及张文中个人发展最好的黄金期,张文中蒙冤入狱,经历了他人生中最为灰暗的12年。
狱中7年与读书为伴
2006年,44岁的张文中辞任物美集团董事长,以配合调查。之后他被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由于张文中的被捕入狱,物美集团多项计划搁浅,企业遭受重创。
张文中回忆说,刚开始他以为经过调查核实事情很快会过去,但当听说自己犯了诈骗罪,而且诈骗了3190万元时,他一度觉得天塌下来了。3190万是2002年物美集团申请获得的第八批国债贴息资金。然而在调查过程中,物美集团却被认为没有申报国债贴息资金的资格,张文中被认定为虚构项目,通过诈骗手段骗取了国家资金。“他们说民营企业没有获得国债贴息的资格,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的。”
2008年10月9日,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张文中犯诈骗罪、单位行贿罪、挪用资金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宣判后,张文中提出上诉。2009年3月30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虽然刑期从18年减到12年,但这样的改变距离张文中所要的自由依然遥不可及。
张文中靠读书度过了艰难的监狱生活。他一直坚信自己无罪,心向未来。
被关押的7年时间里,他取得了4项专利,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
出狱后的申诉之路
2013年2月,经过两次减刑的张文中获得刑满释放。出狱后他最先想做的就是恢复名誉,让冤案平反。他不断申诉,同时开始二次创业。2015年,张文中进军电商领域。同年,物美集团以20亿元收购百安居中国100%股份。
2013年3月26日,浙江高院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高院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改判聂树斌无罪。
尽管张文中申诉一再受挫,但每一个成功纠错的案子经媒体报道都像一道光,一次又一次照亮张文中获得公正判决的渴望。
2017年12月27日张文中接到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他们让我28日一定要去最高法。当时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事,因为申诉过程中法院了解案情、交流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去了之后我才发现,是一个很正式的再审决定书的宣读仪式。”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决定,直接提审张文中案。同一天被宣布启动再审程序的还有顾雏军案。在“再审决定书”上签字时,张文中内心十分激动,写字的手都有些颤抖。
纠正一个案子胜过一沓文件
“我一直坚信公平正义,我也坚信自己无罪,尽管这条路非常艰难、艰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付出了很多,但是我始终觉得人的信念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一直相信正义最终会来临。”张文中说。
2018年5月31日,56岁的张文中在蒙冤12载之后终于迎来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无罪判决,这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宣判当晚,新华社即发表题为《“张文中案”依法改判彰显中国司法保护企业家权益之决心》的评论。文章称,“直接提审、依法改判彰显了最高法不回避、不遮掩的鲜明态度,也用实际作为让企业家看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党和国家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决心。”
纠正一个案子胜过一沓文件。近些年来,冤错案件纠正实现了由“亡者复活”、“真凶归来”到“疑罪从无”司法理念的深入贯彻。2017年以来,更有多起涉经济、产权类冤错案件获得平反。
2019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8)》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五年来,人民法院共纠正重大刑事冤假错案46起,涉及94人。2014年至2018年,各级人民法院共依法宣告4868名被告人无罪。
专家点评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新林
从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健全落实冤假错案防范和纠正机制,再到包括聂树斌案在内的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的依法纠正,我们看到了司法机关勇于纠正和防止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信心与决心。
冤假错案的依法纠正,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在司法个案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提振了人们对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心,必将在全社会产生信赖司法、信仰法治的强大正能量。
司法权力与舆情民意的互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张文中案、聂树斌案等冤假错案的纠正中得以鲜活展现。某种意义上说,司法机关对这些冤错案件的依法纠正,就是一场有益的法治文明和法治理念的熏陶、训练与养成,珍视人性、敬畏法律,公正裁决每一个公民的罪与罚、生与死、自由与放逐。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蕾
流程编辑: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