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兴仁市下山镇民族村,薏仁米种植地里呈现一片火热的丰收场景,一株株薏仁米长势喜人,稻穗粒粒饱满。“嘭……嘭……”不少农民正在地里收割、挞斗……大家有说有笑边劳作边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
“今年市场上价格比往年涨了不少,这干起活来也有劲了!”正在田地里辛苦劳作,民族村典母一组的季德兆笑着说。今年他家种了10亩左右的薏仁米,按照当前的市场收购价,预计能收入1万余元。
65岁的村民袁正琴是个闲不住的人,今年她承包土地种了30余亩的薏仁米,预计收入3万余元。“就是要在地里干活心里才觉得踏实。”袁正琴说。
薏仁米,适合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是药食两用价值较高的杂粮,在兴仁的土地上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兴仁是世界上薏仁起源中心之一,薏仁米种质类型特别丰富,野生类型随处可见。至2018年,已收集种源标本100余种,为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提供了天然基础。
兴仁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拨1300米,年均气温15.2度,平均日照1564.7小时,年均降雨量1320.5毫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土壤以硅铁质黄壤为主,成土母质以粘土及页岩风化物为主,pH值在5至6.5之间,土地耕层较厚,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薏仁米的生长和种植。生产的薏仁米具有外观饱满,颗粒匀称,表面光滑,色灰白,腹沟适中等特点,成为薏仁米种品质优异的代表。2013年12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兴仁薏仁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薏仁米产业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是我们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发展壮大薏仁米产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兴仁市紧扣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薏仁米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展,从薏仁米标准建设、质量认证、品牌创建等方面着手,努力打造薏仁米品牌,把小薏仁做成大产业。
据了解,兴仁市种植薏仁米农户达5万余户19万多人,薏仁米加工贸易企业560余家,从事加工、销售人数近2万人,年加工能力40万吨,综合年产值50亿元以上,一粒薏仁米已经成为兴仁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大产业。
通过持续的产业培育,兴仁薏仁米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技术越来越成熟,薏仁米产业链逐渐延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有效推动薏仁产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发展。
每年,兴仁市汇聚了周边县市和云南、广西以及泰国、缅甸、老挝、東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薏仁米,主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香港、台湾地区,出口韩国、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占全球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0%以上,兴仁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薏仁米种植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
同时,兴仁人民在长期种植、加工、销售和消费薏仁米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厚而悠久的产业文化积淀,塑造出兴仁薏仁米独特的文化形象,兴仁也先后获得“中国薏仁米之乡”、“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大县”、“贵阳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薏仁米交易分中心”、“中国道地中药材之乡”、“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荣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义
编辑钱星星
刘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