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师嘛,除了会教书,更重要的其实还是要会和学生谈话。
会不会与学生谈话,这其实是很重要的。
因为如果不懂怎么和学生进行谈话,那就算你书教再好、教再多,学生听都不听,最终也是没用的。
我们教育上的谈话,又和平常的聊闲天不同。我们是有目的地和学生谈,然后是要在价值观上对他们进行引领的。因为有目的性,所以我们的谈话必须就要有技巧,不能太随意。
硬谈、不分时机地谈、带有情绪地谈,都是不正确的。
我就见过很多新手老师,因为不懂谈话技巧,原本很小的一个问题,被他一谈,反而成了很严重的问题。
之所以会这样,大部分情况是,很多老师把个人情绪的宣泄,不自觉地理解成了一种学生谈话技巧。甚至有很多老师不知从什么时候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老师和学生谈话,就是要很努力地生气,然后借着这股怒气去骂学生、激将学生,求得学生的转变。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
在这种误解的影响下,老师的谈话工作很可能会演变成如下情景:
学生明明就是忘记做作业的问题,但他一见到学生,气就上来了(当然也可能这个学生好多次出现这个问题了),然后直接把学生狠狠地骂一顿。他会从学生以前的旧账开始翻,接着把学生家庭教养数落一遍,再把学生学习态度批评一通,最后还可能用点激将法,“你就是如何如何”,不经意就把学生的人格贬低得一无是处;那个熟门熟路、酣畅淋漓啊!
但,很重要的是,谈了半天,他可能把谈话的目的都给忘了。
02、把谈话变成了个人情感的宣泄,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首先,伤身体。生气是会让人很累的。用宣泄情绪的形式谈话,那谈话就会成为你工作中很累的一件事情。作为老师,一天要和好多学生谈话呢!每一个这样的学生你都生气一遍,你的身体哪里吃得消啊,没几天你肯定就要被气得形销骨立了。这估计也是很多老师身体常出现大小不同的问题的原因吧!其次,有点危险。这种宣泄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乖乖听话,但只要遇到一个敢和你顶撞的学生,你估计都能被气哭。开学才没几天呢?我看到的以及来向我咨询被学生气哭了该怎么办的新老师,已经有好多了。我只能安慰他们,心态要好。另外,你也可能心理很强大,气不哭,那估计会更危险,因为,如果你被气昏了头,和学生动起手来(不是没有这样的老师哦),你就想吧,在现在的形势下,十有八九就是丢不丢饭碗的问题了。最后,是谈一谈有没有必要生气的问题。很多学生可气不假,但我一直和老师建议:多从大人和小孩的角度看问题,他们是孩子,我们是大人,别和他们怄气;多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为人师表,道理懂得比他们多,他们是学生,不会了就教他们,教不会就等等他们,各种情况都可以有各种情况相应的处理方式,唯独生气时最没有必要的。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吧!
03、那么,一个老师,应该掌握哪些重要的谈话技巧呢?这里君山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的建议:
1、谈话过程中,要对学生表示出认同。
谈话是双方面的事情,不应该仅仅是我们谈,他们听。这样容易变成我们谈得累死,他们听都不听,谈话成为纯粹的浪费时间。
谈话的一个重要法则:想让人家认可你的观点,首先你也要对他的一些内容表示认可;这是一种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事情。
所以,在进入正式谈话内容之前,有经验的老师都不会直奔主题,而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比如学生喜欢篮球的话,就从篮球入手,找不出他喜欢的东西,就从他学生生活中你看到的一些小事入手。总之,要让他感觉到一点,老师其实挺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的,老师是他的自己人。起码一点嘛,让他先不要抗拒这一场谈话。
之后,你再从他的闪光点开始谈。别和我说学生没有闪光点,任何人都有闪光点,最起码,任何学生都有自认为很值得夸奖的东西,那么,先从这些内容入手。比如,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歌唱得好,就从唱歌入手,谈他在这方面是多么的有天赋。之所以这么谈,为的是对他这个人表示出认可,提高他个人的自尊心,为接下来批评他做好准备。
我曾不止一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与其批评没有自尊心的学生,不如不批评,因为再多的批评也是浪费时间。
对那些自我要求已经放到最低,我们俗称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名家们会怎么做?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会采取“表扬为主,拉拢为先”的策略,绝不会直接就谈这些孩子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名家们都懂我讲的这个观点。
2、谈话过程中,用“废话”来缓和你们谈话的节奏。
和学生谈话,有的时候不能太针锋相对。有些问题抓得太紧、搞得气氛太紧张,容易弄巧成拙,反而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所以,谈话的时候,我们要用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废话,来控制我们谈话的节奏。在这些废话,可以是可以和学生谈谈最近有什么新鲜事,问题学生最近身体如何、心情怎么样?他愿意和你说,那起码说明他的心门是敞开的。
另外,在这些废话当中,机智的老师还会加入一些价值观上的引导,这种“看似无意,其实刻意”的弦外之音,有时学生会更愿意接受,因为相比与直接的批评,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留更多的面子。
3、学会用“第三者”来传递自己的观点。
心理学上有第三人效应,说的是:人其实更在意你、我,以外的他,对自己的评价,会认为,这种评价更加真实。
在与学生的谈话当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用第三者的话语来表达我们的观点。
比如,当你想表扬一个学生时,比你直接夸他更好的方式可以是,“某某老师最近和我讲,你进步非常大!”通过某某老师的口吻来传递,会让学生觉得内容更加真实可靠,从而更愿意多听听你谈谈更多第三人对他的看法。
同样的,在批评学生上,你也可以运用第三人的效应,增加你们这次谈话的分量。
比如,批评一个学生时,我常带入他父母对他的看法。有老师可能要奇怪了,他难道不了解他父母么?需要你去代他父母传递观点?说真的,孩子有时与父母之间是有代沟的,他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们在与父母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就可以作为中间人,代他们的父母传递一些“亲情”的内容来感化他们的孩子。
当然,我很多时候也常说一些套话,比如会质问犯错误的学生,“你知道你的父母对你的期望有多高么?”其实,哪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期望不高呢?“你知道你爸妈在我面前对你的行为表现出的痛心么?你不会感到内疚么?”其实,哪个父母不会自己的坏行为感到痛心呢?哈哈,这些虽然都是套话,但很多时候是很能触动学生的亲情神经的。
但是,在用这个效应时,也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要瞎编乱造。人家老师、家长,明明没有这个意思,你编一个。等谎言拆穿了,会很难堪的;2、选择的第三人,信用度、在学生心中的威望要高。不是任何阿猫阿狗的话学生都会照单全收的;3、不要一招鲜吃遍天。方法虽然好,可不要多用哦!对于一个学生,方法是有递减效应的,第一次用有奇效,后面学生摸透规律了,效果就会变差。我们还是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经常换着用,让学生摸不着你的路数。
4、要学会增加我们谈话的“分量”!
人都有占小便宜的思想。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啊。在与学生谈话时,我们也可以用到这一点。
有经验的老师,办公室里会藏一些小糖果。干什么用呢?在与学生谈话、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偶尔给学生一些小“惊喜”,给他颗糖后,再让他谈想法。他拿了你的糖,大概率是会更愿意同意你的观点。而人的观点一旦和你趋同了,大部分情况下,内心就又会产生一种惯性,会往你希望的方向前进。你就看陶行知3颗糖转化学生的例子吧,3颗糖价值不高,但是却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领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你再就看一些很滑头的老教师,永远都是十分谦卑的样子,学生来了,又给学生陪笑脸、又给学生倒茶水、又给学生端座椅····那个热情啊!千万别觉得这些老师怎么这么好不霸气,他们一定好欺负,其实在学生眼里,这样的老师才最可怕呢?因为老师做这些行为往往是有目的的,他们是为自己后期的谈话积攒资本呢?用学生的话讲,这些老师是“笑里藏刀”的!哈哈,面对这些“笑里藏刀”的老师,学生十有八九会遇到有力无处使请客,最后只能缴械投降。
所以,在学生工作中,真正厉害的高手老师,绝对不是那些五大三粗、金刚怒目、整天咋咋呼呼的老师,而大概率可能是平时柔柔弱弱、养花泡茶、绵里藏针的老师。就像金庸武侠里的高手,武功到化境了,就不用刀剑,草木皆可杀人,但都与世无争、或老死深山、或佛前扫地,但你永远 不能否定他们的武功才是最厉害的。
有老师看到这里,可能有疑惑了。你说了半天,无非让我给学生好处呗,分糖?没钱!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其实,没钱也没有关系。糖只是一种媒介。只是为了让学生感觉自己得到了好处,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其实,我们还有别的替代物。比如你的一个微笑肯定、比如你的一个手势表扬、比如你给他倒了一杯水,这些都会让他觉得内心上有所得,能够感受到你的善意,从而愿意在行动上给予你正向的反馈。这其实与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04、结语:
最后,还想和大家强调一下,作为一个老师,与学生谈话是最普通的一项工作,但这项工作却很重要,是你当好老师的第一关,要是做不好,其他工作再漂亮,你这个老师也会当得很憋屈,因为处处容易被学生气到啊。
君山今天给大家提供的这些建议,不是万能的,但绝对是可以一试的,你只要在平时将这些方法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多用用、用后又多总结总结,相信很快你也会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学生谈话风格的。
我希望你的风格是轻松而文明的。不从别的地方考虑,起码这样的风格对于你个人身体健康、职业前途来讲,都是最有利的!
以上,是君山关于学生谈话技巧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