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闪送联合创始人于红建的办公室,一桌两椅一沙发便是所有,桌角那幅80cm见方的骏马图格外引人注目,一匹奔驰的红色骏马长鬃飞扬,散发着奔腾不息的气势。
自古,“马”就是递送信件、货物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除传统骑马慢递信件外,遇到紧急情况,可能会“一人一马,八百里加急”,古时候常有为递送某一货物,跑死几百匹马的传说。
迈入现代社会,物流行业兴起,继中国邮政之后,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民营快递企业渐渐羽翼丰满。不仅传统快递企业,随着外卖等新经济的出现,即时配送也走入了大众生活。
“如今如果你把文件遗落在家,再也不用亲自回去取了。”闪送是由北京同城必应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对一急送平台,提供同城即时递送服务,目前其业务场景已达1500余种,已与金融、旅游、餐饮、快消、医疗、互联网等行业多个商家品牌建立合作,满足多种紧急递送需求。
闪送并不是于红建的首次创业项目。2009年6月,他和团队创建E8电商配送服务平台,为电商企业提供物流配送解决方案。由于当时的社会技术条件不成熟等原因,于红建选择转变思路,换一个赛道,“既然不能改变一个行业,就自己创造一个行业”。
2014年3月,于红建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建闪送,仅用7天时间,闪送APP就顺利上线了。截至今年6月,闪送覆盖全国222座城市,日活跃闪送员超过70万名,日平均订单超过40万,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亿人。同时,闪送在2018年8月完成了D1轮融资。
于红建直言,创建闪送并没有遇到过多的困难和挫折,“因为2014年(创立闪送)之前,我已经把坑都踩完了”。他表示,创业要有长远的眼光,最重要的是“活着”,做好随时面临各种的困难,同时,也要审时度势,选择正确的赛道。
目前,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市场的发展,即时配送成为物流行业里一条细分的新兴赛道。无论是美团等本地生活服务商,还是“三通一达”等传统快递企业,都在虎视眈眈盯着这块蛋糕。于红建与新京报记者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谈了谈闪送的发展战略、目前的竞争环境,以及闪送是如何提供70万个增收(工作)机会,实现公司的社会价值。
新京报:最初,你是如何想到要创办闪送的?
于红建:我的创业经历了几次调整,闪送并不是我一开始的创业项目。最开始,我们想做智能网络,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帮助用户选择时效和价格合适的快递服务,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菜鸟。在创业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生意不应该由一个创业者来做。显然,这是一个资源依赖型的创业项目,你必须能让所有的快递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做,创业者做不到。
后来,我去给快递公司做物流解决方案,希望用技术赋能快递行业。但我发现,想改变它们太难了。从全球来看,目前的物流行业一定是技术密集型的,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例如无人仓配等。但是,中国物流行业刚起步的时候,就是人力密集型的。你去跟快递公司老板谈技术,他会问你三个月内能否看到回报,当然我们不可能实现。
随着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2014年我们选择做即时配送,切入了一个正确的赛道。这次创业也挺顺利的,我觉得和2014年之前踩了很多坑有关,创业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新京报:闪送的品牌标语从“专人直送”变成“一对一急送 拒绝拼单”,这背后体现了闪送怎样的战略调整?为什么会这么调整?
于红建:这其实是一种战略取舍。目前,即时配送市场分两种模式,一种是拼单模式,一种是一对一急送模式。我们最常见的外卖就是采用拼单模式,其优势在于一人送多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但不可忽视的是,用户可能会遇到外卖员在某一单上耽误了时间,或许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闪送从创立之初就坚持专人直送,也就是不拼单的配送模式,一单只服务一个人,不确定性较少。例如,我们可以按里程承诺送达时间,用户可以确定地、灵活地安排自己的物品配送。至于品牌标语的更换,我觉得既是一种说法的变化也是战略定位的明确,我们就是要告诉用户我们是不拼单的。
新京报:随着苏宁、京东、美团等互联网企业以及顺丰等传统物流企业加入即时配送领域,闪送虽然具有先发优势,但这一领域的蛋糕正面临着被切分的情况。闪送该如何应对?
于红建:我们要做的就是与这些巨头区隔开来,做开创者,然后在细分赛道里做成领导者。如果外卖平台想要切入即时配送,甚至做不拼单模式,那时他们会更像创业者,而我们要更多地扮演防守的角色。
本地生活服务商不可能放弃拼单模式,外卖业务是强势现金流业务之一,他们不会放弃这一块既得利益。我们坚持不拼单模式,就是要占领其他企业“强势中的弱势”,而本地生活服务商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强势阵地去做别的。
至于传统物流企业,其最大利润来源于城际快递。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也是针对城际配送来设计,即便寄送同城,也需要把快件集中进行二次分拣,而我们不需要,因此效率更高。
新京报:你认为闪送的企业责任和企业价值是什么?
于红建:闪送的企业责任就是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个企业如果只关注商业利益,不去承担你该去承担的社会责任,最终会有人来给你教训。企业发展得好,多半因为赶上了好时代,企业应该对社会抱有感恩之心。
谈到企业价值,我想提到我们给70万配送员提供的增收(工作)机会。我们除了能给配送员带来物质上的收入,也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闪送很大程度上解决的是“燃眉之急”,客户给配送员的“谢谢”是发自内心的,我们的配送员也会得到认可,他会认为他在创造价值,并得到尊重。
新京报:闪送在创造70万增收(工作)机会的同时,如何解决企业的人力成本问题?
于红建:我们的配送员都是众包的(众包模式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人),因此我们的人力成本很低。例如一个订单,配送员赚80%,平台抽取20%,那么当快递员接单的时候,我们就有20%的收入,即使不接单时,平台也不需要负担任何人力成本。
新京报:依据你自身的创业经历,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创业者?
于红建:我想告诉他们,创业人不要一上来就想着怎么把规模变大,最重要的是“活着”。企业只有活着才有发展机会,可能你的企业在创业第六年就会“一飞冲天”,但如果你的企业在第五年死掉了,再好的idear(想法)也没用。所以,希望创业者都要摆正心态,不要一上来就想我的公司要有多大,要赚多少钱,最重要的是先活下来。
新京报:闪送现在已经在服务一些餐饮品牌类的B端客户,是否也在考虑拓展本地生活服务?
于红建:Who knows?(谁知道呢),现在消费群体正在发生迁移和变化,中国的中产阶级开始越来越注重健康,注重品质,注重个性化,市场在不断变化,大家也不断愿意继续为服务买单,同时,物流也是一个基础设施,一定会随着它上层的商业发展而发展,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新京报:闪送一直以来的融资情况还不错,即便是在资本比较冷静的情况下,闪送是如何做到的?
于红建:你要让投资人看到你的增长,闪送自成立以来,连续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300%,我们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而速度本身就是价值。我们聊企业有两个价值,一个是规模,一个是速度,因为速度能代表企业的成长能力。同时,投资人可能也看中了闪送的商业模式,属于三方受益的一个商业模式,不存在硬伤。
新京报:闪送采取众包模式,会不会发生在特定情况下,例如节假日,无法调配配送员以满足供需?
于红建:这个不必担心,通过价格杠杆就可调整供需,比如说配送费为30元时,平台上可能会有10万订单,但当我提到60元时,很多用户可能就不会下单。这是共享经济行业调整供需的常见手段,通过价格调节,让现有的配送员去服务最急需的用户。
[企业志]
截至今年6月,闪送覆盖全国222座城市,日活跃闪送员超70万名,日平均订单超40万,累计服务用户超1亿人。去年8月,闪送完成D1轮融资。
同题问答
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你所在行业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答:在70年发展过程中,物流行业整体变化特别明显,最初人们交流沟通是通过寄信,后来随着物流的发展寄递物品变为可能,但需要一定时间。随着国家强大,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物流行业的运输速度更快了,效率也更高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出现了更多的细分领域,冷链运输,航空运输,同城运输等。
问:你对行业发展有何建议或期待?
答: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数据,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114.1亿件,同比增长23.1%,这说明同城递送的需求是逐年递增的,而同城配送市场一直被看作是千亿级规模,所以在同城递送这块后期更要看企业的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
新京报记者 程平 陈维城
编辑 王宇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