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大维
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曾提出过一个概念:“狭窄框架效应”。
意思是,我们有时为了做某事而做某事,因此会陷入很窄的框架中,而忽略了达成目的的其他可能。
猛一看,有点难理解。
不过罗振宇在他的《知识就是力量》中,解释过这个概念。
很多出租车司机,旺季时,早上8点出车,下午3点一看,钱赚得差不多了,于是便收工回家;
但在淡季,到了晚上8点,也没多少乘客,一想到公司的份子钱,还有油钱,觉得会亏本。
于是,一直在街上转悠,等着人上车。
罗振宇说:这种行为挺傻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是旺季拼命工作,淡季没那么忙了,可以多休息一会儿,陪伴家人,养养身体,做点喜欢的事……
那为什么司机会出现这种错误?
罗振宇说:
当你只盯着钱时,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维度、很多真相,你是看不到的。
于是,你很容易做出那种愚蠢的决策。
你看,这就是一种“狭窄框架效应”。
出租车司机陷入“每天收入”的小账中,而忘记去算大账,因此从整体收益来看,他们吃了大亏。
良叔大学时开了一家服装店,让我母亲负责财务。其实服装店的财务很简单,售价减去进货成本,就是利润。
但是,很快服装店面临着一个问题:库存。
总会有一些服装卖不出去,你必须得想办法处理。
所以,我必须将那些积压的服装,打折处理。
然而,却卖不出去。
我又发了狠,以成本价处理,但还是卖不出去。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我和母亲产生了分歧。
她主张赔本处理,尽快把货换成钱。
我不同意,原因很简单:
一来,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哪有赔钱的道理?
按成本价卖出,已经是很低的价格了,说不定哪天就卖出去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一旦亏本处理,账务上的利润就会被冲减。
本来你感觉赚了不少,这么一搞,心里接受不了。
那时的我,明显陷入了“狭窄框架思维”。
当然我母亲并不懂这个理论,但她还是用她的方法说服了我。
她告诉我:
首先,账不是一件一件算的。
你以前赚的钱,不是留到口袋里就完了。
那是一种资源,有这种资源你才有本钱亏本处理库存,原来赚的钱可以摊薄亏损。
这样是算大账,并不亏,只是没有你感觉赚得多而已。
其次,账面上的利润只是假象,拿到手里的现金才是根本。
她举了个例子:
假如进了100件衣服,每件100元,进货价共计1万。200元卖了50件,每件利润100元,所以账面上的利润有1万!
看起来我赚了1万,可是真赚到钱了吗?
要知道,我收到的钱只有1万。
所以,并没有赚到钱,那我赚到的是什么?
其实,我赚到的是那50件没有卖出去的衣服。
这时,我只有把这50件衣服卖了,换回来的钱才是我真正的利润。
因此,首要任务是把库存变现,而不是纠结每件衣服是赔还是赚。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堂商业课。
我母亲讲述的道理并不复杂,是很本质的东西。
我之所以看不透,就是陷入了“狭窄框架”制造的假象。
“凡客”曾被誉为新时代最有潜力的服装品牌。
创始人陈年,依靠互联网红利和品牌塑造,成功让凡客站在风口浪尖上。
然而,很快凡客便陷入危机,直到现在还一蹶不振。
陈年在审查账务时才发现,凡客竟然有14亿的库存,这个隐蔽却又直接的因素导致凡客步步下滑。
凡客在一开始的考核中,只有三项指标:
销售额、新用户增长、老用户复购。
这导致大家只是在追求数字上的美观,而忽略了商业最本质的问题。
2016年,在一次创业者论坛上,陈年语重心长地对台下的年轻创业者说:
“库存!库存!记住,库存、周转对于一个品牌来说,真的是唯一的生死线。
在考虑这个大的风险前提之下,再考虑其他的问题。记住,库存是个大问题。”
所以,你看,“狭窄框架效应”不仅仅是草根的专利,即使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会深陷其中。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
欢迎留言,良叔小随天天见,再坚持83天。
良叔叮叮:
走不出的谜团,解不开的难题,说不定就陷入了“狭窄框架效应”。
跳出来,或者请教旁人,兴许也就解开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
举报/反馈

良大师聊财经

4.4万获赞 1万粉丝
良叔:投资人,商业顾问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