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岛的意义
麦哲伦是著名的航海家,声名来自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出发那年是1519年,到今年正好是五百年,他率领五艘帆船从西班牙向西航行前往亚洲。三年之后只剩下一艘帆船绕过地球一圈返回西班牙,出发时的两百多名船员只剩下十八人,连身为指挥官的麦哲伦自己都命丧途中。其实,麦哲伦航行的初衷并不是想绕着地球兜一圈来证明地球是圆的。他的目标其实是印尼的马鲁克群岛,当时被欧洲人称为“香料岛”。
位于印尼东部的马鲁克群岛,被欧洲人称为“香料岛”
提起香料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胡椒,在印度与东南亚都有出产,在香料之中最为大宗。但是除了胡椒,亚洲还出产另外几样更为稀有的香料,最为走俏的是丁香与肉豆蔻,只有印尼东部的马鲁克群岛才有出产。如果说胡椒运回欧洲价格可以升上百倍,丁香与肉豆蔻则可以升上千倍。马鲁克群岛因此成为冒险家梦寐以求的香料岛。
作为香料(上)与作为植物(下)的丁香与肉豆蔻
1498年,葡萄牙航船到达印度,其后摸清了当时亚洲海上贸易的大结构:在印度洋周边,最俏的货物是胡椒与印度的棉布;在南中国海周边,最俏的货物是丁香、肉豆蔻与中国的丝绸。通过马六甲,两个区域之间有许多贸易往来。但是葡人除了贵金属之外,没有什么值钱的货品,只能凭着商船上的火炮在印度洋周边施展武力,建立关卡堡垒。1511年他们占领马六甲,将眼光投向南中国海。但是南洋群岛分布太广,以火炮对付中国更是讨不到便宜,葡萄牙只是找到香料岛的所在,建立仓库,留一两个据点。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麦哲伦来自葡萄牙,1480年出生于小贵族家庭,成年之后去印度洋闯荡。远航亚洲的葡萄牙人之间拉帮结派,为利益分配吵得不可开交。麦哲伦在派系斗争中站错队,得不到国王的赏识。反倒是他的一位表兄弟从印度被派往香料岛,得以远离是非,不时来信称道当地的好处,还娶了亚洲女子住了下来,乐不思蜀。
这些事情促使他产生向西航行,另辟捷径前往香料岛的想法,也就是哥伦布西行航海前往亚洲的翻版。那时候,人们已经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1513年,西班牙人进一步摸到巴拿马的西岸,看见汪汪大洋称之为“南海”,但是美洲大陆却挡在大西洋与“南海”之间。麦哲伦认定可以找到一条海上通道,进入南海之后西行去亚洲没有多远。
建议交给葡王却受到冷遇。1493年哥伦布首航美洲归来,葡萄牙与西班牙为各自的探索范围争吵起来,最后定下一条由教皇见证的分界线,大约落在西经46度,切到亚洲变成东经134度,葡、西各得一半。只是经度的测量需要标准的时钟,欧洲用的机械钟摆在颠簸的海上走不准,分界线的具体位置无法确定。葡人向西航行肯定会引起西班牙的不满,而且如果香料岛果真离美洲不远,很可能落在西班牙的探索范围。葡萄牙既然可以绕过非洲,走过印度洋、马六甲从香料岛进货,闷声发财就好了,何必哪壶不开提哪壶。
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商定的探索分界线,时常被人称为教皇子午线
可是对西班牙来说,麦哲伦提起的正是想要的那一壶。美洲发现之后,西班牙探险者四处袭击土著部落,抢得的金银远比不过葡萄牙贩运亚洲香料的获利。若是西行可以到达亚洲,甚至香料岛属于西班牙,前景极为诱人。看透这一点的麦哲伦,于1517年来到西班牙推销西行的建议。就像当年哥伦布从葡萄牙跑去西班牙,也是为西行探险找资助。
麦哲伦的遭遇比哥伦布顺利许多。哥伦布的建议有明显的计算错误,两次被否决,前后耗时七年,最后还是国王觉得反正花费不大,不如试一试,这才得到资助。到麦哲伦的时代,人们对计算正确与否已经不大在意,毕竟哥伦布的错误计算还是带来美洲的意外发现,地理是探索出来的,不是推导或计算出来的。
国王好奇的反倒是如何跨越美洲,进入“南海”。麦哲伦声称最关键的机密不可泄露,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到过亚洲,在香料岛有好朋友,见过葡萄牙最机密的航海图。国王也不再追问,冲着他的经验批下资助,装备五艘帆船约250位船员在1519年9月启程。
海上探索一年多
拉普拉塔河是世界最大的河流出海口
麦哲伦其实没什么机密。那时候南美洲东岸人烟稀少,葡萄牙人已经在巴西登陆,再往南走属于未知领域。鸟拉圭与阿根廷交界处有一条拉普拉塔河,入海最宽处达到220公里,看过去像是海峡。他对此抱着很大的希望,但是走进去才发现是流着淡水的河湾。接下来船队继续向南,像无头苍蝇一般在未知海岸摸索,天气越来越冷,风浪也越来越大,致使一艘帆船受损严重沉入海底。作为指挥官的麦哲伦却口风很紧,什么都不透露,凡事也没得商量。几位西班牙小贵族出身的船长深感不满,发动反叛受到镇压,被分尸挂在船桅上示众。麦哲伦也就此斩断自己的退路,回到西班牙肯定有人要找他的麻烦。唯一的生路就是走到香料岛,才可能赢得国王的谅解与支持。
麦哲伦船队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中走过的路线
到1520年11月,南半球天气开始转暖,在海上漂泊一年出头的船队终于走进一条不大起眼的海湾,航道弯弯曲曲时宽时窄,两边都是雪山,偶尔还看到企鹅,但是一路走过去都是咸水。费时一个多月走了近五百公里,终于来到美洲大陆的另一边。这一条漫长的通道,被后人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其位置在南纬53度左右,放在北半球相当于我们的大兴安岭,到后来也没有成为重要的航海通道,因为其天气恶劣,走来很不方便,
几乎在南美底部,联结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峡
来到“南海”入口,四艘帆船上只有约三个月的淡水与粮食储备。麦哲伦还是死不回头,强令下属继续前行。其中一艘帆船拒绝从命,脱队逃回西班牙。剩下的三艘在大洋中走了三个月出头,近两万公里,一段极为艰苦的航程,完全不知道陆地在哪里,也不知道飘向何方,饿的受不了的时候只能咬皮带,吃木头屑。所幸没有遇上风暴,麦哲伦因此将大洋命名为“太平洋”。更幸运的是,在粮尽水绝的边缘终于撞上关岛,得以补充一些淡水与食物。十天过后,在1521年的3月16日,船队到达菲律宾。
热带风情
如果说此前船队的航行是在冰寒地带与大自然的搏斗,在菲律宾他们却要领教一番热带海岛的风土人情。麦哲伦起初并不知道船队身处何方。他有一名随身奴隶名为恩里克,十年前麦哲伦跟着葡萄牙船队跑亚洲的时候,在马六甲奴隶市场上将其买下带回欧洲。来到文化语言与马来相近的菲律宾,恩里克突然听到久违的马来语很是兴奋,与当地人聊得火热。一旁的麦哲伦看在眼中也很是惊喜,意识到肯定是到达了亚洲。准确来说,恩里克才是第一位完成环球之旅的人。
菲律宾人对外来船只并不陌生,早就接触过来自中国、日本、甚至阿拉伯的商人。他们拿着蔬菜、水果与粮食,换取船队带来的铃铛、帽子、梳子、镜子。刚刚经历艰苦远航的船员,这才有机会恢复身体。专责记录的船员也记下当地的生活习俗,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件事。其一是菲律宾人对黄金并不特别在意,虽说有身份的人时常挂着金饰。他们反倒更想得到铁制品,愿意用黄金来交换,甚至一磅黄金换一磅铁。其二是当地人身上穿得很少,连少女都光着身子,已婚女子才在腰间缠着些棕榈叶。不管未婚已婚,她们对性的态度很开放,完全不同于信天主教的欧洲人,把性当成罪恶。
许多船员借机纵欲狂欢,只要给当地女子一些铜镯、玻璃珠、头巾等等小玩意,就能如愿。麦哲伦下令制止,教训船员不要忘记天主教教规:与异教女子行房是罪上加罪。只是教规对船员的约束力有限,就算有所顾忌也只要多加一道程序就可以绕过去:先煞有其事地给她来一道洗礼,接下来发生的就是两位基督徒之间的事了。
软硬兼施
麦哲伦本人倒是不受这些诱惑,而是把精力花在与当地人建立关系之上。菲律宾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政治被占岛为王的小头领碎片化。与他们交往的时候,麦哲伦是软硬皆施。
硬的一手是炫耀武力,亮出盔甲让船员穿上,显出威风凛凛的样子。更为吓人的是鸣炮。欧洲的商船上带有火炮,葡萄牙人来到亚洲以后,几乎是走到哪里鸣到哪里。在菲律宾,麦哲伦也遵循这一传统,动不动就放炮,不为击中任何目标,只为轰轰的响声镇住当地的居民。
软的一手是宗教。跑远洋的船员,对上帝有一份特别的虔诚。大洋上的环境险恶,碰上风暴、疾病或意外,船员的性命只有上帝才能掌握。麦哲伦一路下来成功平叛,找到海峡通道,闯过太平洋,抵达亚洲,屡次走出绝境,说明上帝对他格外恩典,也让他鼓起一份特别的宗教热情与自信,时常将上帝挂在嘴边。
菲律宾宿务岛上的这一亭子里有一个十字架,号称是麦哲伦树立的
当年的复活节在3月31日,他特意到岸上举行弥撒。围观的菲律宾人不知其中的含义,但是看着耶稣与圣母的画像也会跟着敬拜。到最高潮圣餐礼的时候,留在船上的船员更是又一次鸣炮,显示软硬实力的完美组合。
一周过后船队来到宿务,菲律宾中部较大的一个岛屿。宿务王对麦哲伦尊敬有加,竟然表示愿意受洗成为基督徒。教会历史上有许多国王信教,民众跟随的例子。罗马帝国晚期,正是因为皇帝君士坦丁心向耶稣,才使得基督教从受迫害的小宗教变成帝国的国教。宿务王愿意信教,那可是非同小可的收获。
不过他有一点难处。天主教规定一夫一妻,欧洲的王公贵族可以有许多情人,却只能有一位妻子。宿务王有四十名妃子,实在舍不得放弃。为着传教的大局,麦哲伦转身说服随船的神父把教规摆在一边,不但给宿务王施洗,众妃子也一一洗过去,每人还特意取一个洋名:乔安娜,伊莎贝拉,卡特琳娜,……
过后,有人提到宿务王的哥哥因为重病在身不能受洗,麦哲伦忙说信仰基督就可以治病。他来到病榻前,亲自施洗。原本躺在床上无法动弹,连话都说不出来的病人,竟然呜呜发声,没过两天还能下床走路。这一奇迹轰动一时,当地人几乎把麦哲伦当神仙下凡。连外岛民众闻讯之后都纷纷跑来受洗,前后共有两千多人。
信耶稣的宿务王是西班牙的当然盟友,麦哲伦进一步要求当地人像欧洲人那样,服从国王的神授君权,并许诺船队将全力维护国王的权威。宿务王顺势提起附近的麦丹岛上,有一位名为拉普拉普的头领,不但自己不愿意受洗,还阻止其它岛民信耶稣。他手下已经集合数千名勇士准备讨伐,询问麦哲伦能否派人助威。麦哲伦早就想展现基督勇士以一抵百的雄威,拍着胸脯大包大揽,不用宿务王出一兵一卒。他要亲自带兵收拾这位不知好歹的拉普拉普,届时当地人只要坐在一旁观赏。
回到船上,麦哲伦召集会议讨论相关部署,几位副手一致反对。出来探险的指令上写得很清楚,找到通道前往香料岛,既没说传教也没说征服。出来这一年多还没走到目的地,人员与船只已有不小的损失,实在没有必要冒险干这么一仗。在宿务停留已有一段时日,应该起锚前行。他们没有说出口的是,奇迹治病的事在欧洲多了去,有的灵有的不灵,还是见好就收,哪天宿务王的哥哥一蹬腿就麻烦了。
战死沙滩
已是深受圣灵鼓舞的麦哲伦根本听不进去,有上帝的保佑能有什么麻烦?三艘船上各抽二十名自愿者,凑足六十人,其他人不想来就不用来。1521年4月27日天还没亮,麦哲伦带着六十人出征麦丹岛。讨伐队基本由船上烧火打杂人员组成,因为有打仗经验的水手都不肯出战,主要副手也没有一人参加。宿务王与当地的头面人物坐在自己的船上远远观战,等着麦哲伦再次展现奇迹。
天亮之前潮水太低,三艘西班牙帆船无法靠岸提供炮火支持。讨伐队划着小艇不久就碰到珊瑚礁,七手八脚下船之后发现离岸边还很有一段距离。等到整好队伍向海岸进发时,天开始透亮,潮水也跟着涨了上来,全副盔甲的麦哲伦带着队伍在海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往岸上走去。
十九世纪图画书中,麦哲伦拼死沙滩的情景
麦丹岛上,拉普拉普带领近两千勇士早已做好准备。两军相遇之初,西班牙人火枪发射的响声很有点吓人,但是杀伤力并不显著。反倒是菲律宾人如雨点一般的乱箭飞石让人难以招架。形势很明显对西班牙人极为不利。战前麦哲伦话说得很满,不能轻易后撤。到实在抵挡不住下撤军令的时候,作为主帅的他已经被团团围住。周边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只剩下麦哲伦拼搏到最后一刻,被砍得没有留下一块完整的皮肉。
战后余波
战后举行的葬礼上,哭得最伤心的是刚受洗不久的宿务王,西班牙人大多反倒没有特别感觉。麦哲伦对手下太过严厉,他不在了大家的日子不用过得那么紧绷。几天后,宿务王设宴款待船队高层,近三十人欣然赴宴。万万没想到,饭吃到一半突然杀出伏兵,除了一两个起疑心跑回船上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做了刀下鬼。
三艘舤船慌忙起锚出海。前思后想,这才意识到他们早就得罪了人。船员与本地女子的狂欢早就在当地引起强烈不满,只是宿务王为着让麦哲伦替他出战,一直压着。麦哲伦一败涂地之后,宿务王最没面子,面临巨大反弹,还要准备应付拉普拉普的报复,只得杀西班牙人平息众怒。至于说受洗信基督,本来就是图个新鲜,菲律宾人根本搞不清其中的含义,过后也就随手扔在一边。
再有则是麦哲伦的马来奴隶恩里克,在主人死后原本应该得到自由身,但是船队高层不肯答应。恩里克表达过强烈不满,还曾经下船找过宿务王,屠杀案发生后也不知去向,很可能在背后搞过鬼。
没有麦哲伦的航程
麦丹岛一场无谓的打斗结束了麦哲伦个人的航行,但是船队才走到一半,前边还有千难万险。剩下115人不足以驾驭三艘帆船,只好烧掉一艘,留下维多利亚号与三位一体号,在南洋群岛之间转来转去,折腾半年才找到菲律宾东南边的香料岛。当地的岛民还算友好,船队修整一个多月买下许多丁香,在1521年12月底准备离开时,却发现三位一体号严重漏水。船员们分成两派,一派登上维多利亚号马上出发向西航行,要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返回欧洲。另一派却留下来修复三位一体号,准备向东航行,再次穿过太平洋返回美洲。
三位一体号原本是旗舰,修好后更为结实。但是他们在太平洋只走过一趟,对风向潮流都不熟悉。驶入大洋后迷失方向,兜了半年最后还是回到香料岛。不幸的是葡萄牙已经获悉麦哲伦船队的动向,四处打听拦截。三位一体号在香料岛被葡人扣下,船上五十几人被俘之后当苦工修堡垒,基本上都死在当地。
早前向西驶入印度洋的维多利亚号走的是既有航道,却也是葡萄牙垄断的区域。印度洋很大,还是有躲避的空间,但是无法在已知的港口停靠补给,航行十分艰难。它能够在九个月后(1522年9月)抵达西班牙实属奇迹,船上六十人只有十八人生还,抵港时一个个瘦得不成人样。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维多利亚号的现代复制品
失败的环球之旅
维多利亚号本是五艘船中最小的一艘,历时三年绕地球一圈,带回来的丁香价值竟然相当于组建整个船队的成本。返航的船长大谈麦哲伦的不是:对部下过于严厉,在菲律宾过于莽撞,还指控他一路都有投靠葡萄牙的嫌疑。船队虽然成功穿过太平洋到达香料岛,却没有找到返回美洲的航道,太平洋航线的建立还要再等半个世纪的摸索。
首次环球航行其实是失败之旅,地理上有意义,商业上无利可图。麦哲伦被西班牙当作罪人,受国王的谴责。但是船上留下了不只一本航海日记,特别是随船有一位威尼斯人皮加费塔,对沿途的经历记载详细,对麦哲伦崇拜有加,而且还幸运成为十八好汉中的一位。是他将航海日记在民间出版,后世才有人提出平反,把首次环球航行的功劳记在麦哲伦身上。
麦丹岛上拉普拉普的铜像
在地球这一边的菲律宾,麦哲伦却被当成殖民入侵的先锋。现代菲律宾独立后,麦丹岛被命名为拉普拉普市,专门为他设立一座铜像,称颂他是抵抗殖民者的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
Laurence Bergreen, Over the Edge of the Worl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8)
William Manchester, A World Lit only by Fire: the Medieval Mind and the Renaissance (New York: Hachette, 1992)
Bailey W. Diffie and George D. Winius, Foundations of The Portuguese Empire, 1415-1580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7)
M.D.D. Newitt, A History of Portuguese Overseas Expansion, 1400-1668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710.1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