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特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中央指示将关押在全国各地的蒋介石集团高级战犯转入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集中关押,其中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宋希濂等国民党将领。在改造和反改造的艰难博弈中,战犯们的思想认识逐渐转变。1959年国庆前夕,国家发布特赦令。这一天,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依次从共和国法官的手里接过特赦令。
从改造到特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特赦;而刚刚在央视一套收官的电视剧《特赦1959》,也在中国影视剧史上第一次讲述了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本剧由曾执导过《绝命后卫师》《中国远征军》等央视热播剧的导演董亚春担任总导演,“我们将以大国姿态、尊重史实为原则,来展现中国共产党对于高级战犯改恶从善的开放胸怀”。
在该剧编剧赵琪看来,《特赦1959》是一部带有历史文献片性质的史诗剧作,“剧本背后的积累长达30多年”。“我一直对‘特赦’这一题材很感兴趣,这次终于有机会将历史事件改编为戏剧故事。”赵琪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收集相关的回忆录、报道文章等资料,看过的资料已达几百万字,不少档案袋里收集的老报纸已经泛黄。
改造难,改造人的思想尤难,尤其像王耀武、杜聿明、黄维等人,身经百战,阅人无数,真是难上加难。但再难,也有法儿。面对起初不接受改造、一心“以死明志”的黄维,功德林管理所所长王英光晓之以理,指出“一个军人的荣誉,是建立在人民基础上的。离开了这个前提,就没有任何荣誉可言”。他用事实说服战犯: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正是人民的意志使然。
除了题材的唯一性,《特赦1959》的另一个特点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该剧虽然基于真实历史背景,且集合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包括主角王英光在内的几个重要角色是虚构的。
“解放战争完成之后,我们俘虏了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对他们是不审不判的,领导人会有怎样的高度和如何的胸怀才能做出那样的决定,这背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个题材引起了演员张铎极大的好奇心。看完剧本,他毫不犹豫接下了“王英光”这个角色:“我觉得这个题材非常精彩,不接这部戏,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剧中的王英光身为功德林管理所所长,却一点没有当官的架子。为了做好战俘管理工作,他既要当“爹”又要当“妈”,实属不易。张铎说:“政策是不能打不能骂的,只能通过聊天谈话、苦口婆心地说。一次两次的工作肯定没有成效,需要日积月累,慢慢让这些人感受到你的真诚。”
王英光是一个完全虚构出来的角色,最大的难度便是如何展现他的真实性。张铎坦言,“一开始确实找不到感觉,很迷茫、很忐忑”。后来,他学习化妆师在化妆间贴演员照片的方法,在自己的房间里贴满了剧中角色的照片,在这个氛围中看剧本,慢慢找到了感觉——“王英光不应该是高大全的样子,应该把他更多人性化的处事说话方式展现出来,让他更加有血有肉。”
张铎的另一个挑战来自剧中台词:“《特赦1959》这一部戏大概有三部戏的台词,一天到晚我一直在说话。而且能把剧中的台词说好、说清楚、说得大家愿意听,难度很大。”
《特赦1959》聚集众多优秀青年演员和实力派戏骨。在剧中饰演功德林管理所医务室护士梁冬芳的青年演员奚望,谈到与杜聿明扮演者肖荣生对戏的经历时说,肖荣生将杜聿明来到功德林管理所时那种“装出来的坚强”诠释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在剧中饰演战犯刘安国的米学东则笑称,自己虽然“20年中只演过5位好人”,但这次“头一回演大墙之内的战犯”的经历也很特别,“《特赦1959》能带大家从独特的视角了解共产党的伟大”。
董亚春表示,《特赦1959》始终贯穿着一条副线,把新中国第一个十年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大事,与改造战犯的剧情有机结合,把抗美援朝、西南剿匪、北京旧城改造等事件逐一表现,还通过战犯参观长春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沈阳机床厂等展现了祖国新貌。
剧中,任北京灯泡厂厂长的王英光弟弟这一角色,成为观察社会生活的切口;王英光在电台工作的好友,则走南闯北,用相机与纸笔记录下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观众回望历史的窗口。赵琪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期许,也是社会发展建设的一个生动体现。”
除了题材优势,《特赦1959》的高收视率高口碑也与追求真实质感的制作理念有关。剧集在视频网站播出后,从弹幕中就能看到观众的认可。没有美妆、滤镜,在北方工作的解放军战士,脸颊因长期日晒与干冷的天气而泛着红晕;在有的角色手上,观众甚至可以看到明显的皴裂破皮。
对于承担了大量戏份的功德林管理所,剧组在还原上花了一番心思。功德林管理所已于早年拆除,为了尽可能还原旧址样貌,剧组特地寻找到一处与昔日功德林管理所相似风格的监狱进行拍摄。最终呈现在屏幕上的管理所内部塔楼、走廊、监舍等,都与历史上的功德林管理所十分相似。
赵琪说:“我们相信《特赦1959》是有历史质感的,既填补影视剧在这段历史上的空白,又在此类电视剧中树起一个新的高度。”
董亚春说,《特赦1959》片花里有句话“君子赦过,强国宥罪”,语出《易·解》中的“君子以赦过宥罪”。剧中化用这句古老的表达,表现了执政者的胸怀和大国自信。
(文化副刊部编辑)
举报/反馈

中国青年网

4.7亿获赞 503.6万粉丝
青年温度、青网态度、青春靓度中青网新媒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青年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