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开悟,必过三关: 初关——明心; 重关——见性; 末后牢关——无我。
初关——明心: 何为明心?明心,是知“心”之所在。 要想知这“心”之所在,必须去刻苦锻炼‘观察’能力。 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时时刻刻知道,自己正在想什么?自己正在做什么?自己正在起什么情绪? 四念住、日夜念一句咒语、数数字、数呼吸、数佛珠等诸般法门,都是为了收束心念,凝聚意识强度,增强意识敏感度。 使常人平日里飘忽散佚,被外物牵引的意识,逐渐全部集中起来,并意识到曾经的自己,是有多么“失控”。 “看见”常人看不见的现象,“察觉”常人察觉不到的思绪。
常人的意识,是一只无法自主的提线木偶。自以为客观理智自由,实际上却被各种后天知见、欲望、情绪等诸般情绪操纵,毫无半点自由可言。随着观察力的锻炼,意识清晰度的提高。个人就会逐渐觉察到,脑海中一个个念头的飞速起落,以及情绪不时在体内的翻涌。此时,有两个问题,可助这个阶段的修行者,求取进步。
1、情绪,从哪来? 2、脑海中,一念起,一念落,二念之间的那道“空白”,究竟是什么? 如果,日常对观察力的锻炼时间,积累得足够。 修行者,会找到一个“入处”,可安放这颗顽心,会觉一道保护罩,将自己和外界隔绝。外缘消散,无有恐怖。 实际上,这也只是一道前菜,一段时间后,这种感受就会迅速消失,让人怅然若失。 它是路边一景,看过便可,不值一提。不少人由于没有正确引导,反复沉浸于一时的心景,误以为那就是“开悟”,拼命的想回去,并保持它。从此止步不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之后,经由这个“入处”,可导向“心”之所在。 心是什么?心在哪? 这个问题,不能用语言文字去回答。 修行者,不断思索上面的两个问题,随着观察时间的不断积累,每天缓缓进步。 这是水滴石穿的水磨功夫,毫无任何取巧可言。 一段时间后,某一天,观察的火候达到,终于能够清晰地捕捉到一念起,一念落的瞬间。 在水滴石穿的刹那,遁入了那丝“空白”之中。 顿悟:念头是念头,情绪是情绪,它们不是你。 念头和情绪,只是天空中飘过的白云;而你,是白云背后那片无染的蓝天。 这一刻,个人意识,得到全面升华。 之前,还需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每天去努力维持的"观察",现在,"观察"自此恒定,再也不需要去刻意维持。 无论白天黑夜,无论现实梦境,那股清晰的"觉察",永远伴随着你。仿佛高度近视,忽然戴上眼镜,全世界都变得生动起来。
五祖弘忍,考验弟子,神秀和慧能留下的两首名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的这一首,表明见地,未破初关,还需每天去努力"拂拭"。 依然停留在磨练"观察"的阶段,没有达到‘水滴石穿’的境地。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一首说明六祖慧能,早破初关,步入明心,明白心是无需"拂拭"的。这个心,是"本来无一物"。
初关的破关秘钥,只在三个字——“观察者”。
重关——见性: 重关的修行,就变得较为复杂,要从多方面去同时发展和进步。这一关的突破,很复杂。 简而言之,需要诚心、愿心,决心、善心、真师、天师。 六者,缺一不可。
诚心——不是不能说谎,而是时刻不能欺心,绝不可自欺,对自己无条件真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放下主观好恶,放下傲慢与情绪,感受一切。
愿心——唤来真师找你,所发的愿心,必须以"无条件助人"为基本,若自私自利,只会召来假师,此生永绝道缘。
善心——为了让自己脱离自我狭隘的"得失“"好恶"等观念,简单地说,无善心之人,终生无缘于道。
决心——升起对痛苦的厌倦,下"脱离苦海"的大决心。
真师——若是愿心真,生活中自会引来真师给你指路,若你总是遇见各种所谓的"名师"、"大师"、"大德"、"高僧"之类的假大师。你应该回归"愿心"与"真诚"两点,对自己进行深刻反思。真师的基本特征:“识货者可分文不取,不识货者千金不卖”。 师父会仔细观察徒弟,徒弟也要仔细观察师父,双方彼此确认后,也需付出信任和真诚,方能加深彼此的感应。
天师——此师比真师更高一筹,是无所不在的大道之音。天师,会在每次有所顿悟之时,送来各类负面事件,让修行者接受考验,看修行者能否将此次所悟用行动表达出来。天师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修行者若不能从周围的人身上听见天师之声,无法在生活中看见天师降下的考验和指引。无论真师有多厉害,此生注定见性无望。若想以最快速的突破重关,此时切不可逃避社会,遁入空门。 烦恼即是无上菩提,人世方为究竟道场。勿要在道离道,又去求道。处理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各种负性事件,直面痛苦,是修行者快速进步的苦口良药。 如果修行者走在正确的路上,随时间推移,会切实的转变自身环境,以及他们的每一个家人。心能转境,心能转运,真实不虚。
任何方法,任何书籍,任何教派,都可以拿来用,加深感悟。会逐渐认知到以下几点: 1、诸教同源 2、外界是心相的投影,心变则境变,而非境变则心变。 3、一切烦恼,皆起于后天妄想 。 4、三心不可得 。 期间,多流眼泪,让心彻底柔软下来,回忆童年中所有的负面记忆,找出所有负面情景,忏悔和宽恕,不停地倾倒‘心灵垃圾’。 释放埋藏于记忆深处的一切仇恨与恐惧。 修行过程中,会遭遇种种异相,遭遇种种暂时性的心景,不一而足,因人而异。
比如,一个月左右,无法进食任何肉类,吃鸡蛋也会吐等等。过了那个心景,一切会恢复正常, 最后,不停地专注于内心提升。待到功夫用尽,身清体净,诸缘聚合之下。某个瞬间,由于某个或普通或是古怪的契机,就会一眼瞥见世界的“真相”。 是无数人心中,念念不忘,无比神圣的巅峰体验,所谓的"大彻大悟"。 虚空破碎、天地颠倒等等异相,会在感知中真实不虚的发生。出现什么,则因人而异,不一而足。 唯一的特点,是这种强大体验降临的时刻,将永远从内到外的改变一个人,让其脱胎换骨。 那是一股无比强大,充满震撼的磅礴能量。 种种喜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世人所追求的性高潮,也不及其中万分之一, 更别提,所谓的幻想之流。 那种感受中,会真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朝闻道,夕可死。” 死了也无妨,那种无上限的绝对幸福感,此后再没有世间的任何感受,能够超越它。
这是"见性",见证你的真如本性,彻底脱离五官意识的幻相,体验到一刹那的绝对真实。 巅峰体验后,很长一段时间,自动进入"心生法喜"的阶段。 什么都不想干,看见什么都觉得很幸福,觉得万物在对你微笑。 每天有事没事,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 是啊,怎能不高兴呢? 离家多年的游子,回到家中。 惊讶发现,原来,自己从未有一日,真正离开过家。 除狂喜以外,再无言语,可以形容。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
末后牢关——无我 目前,真正突破最后一关的,以网络上而言,屈指可数。国内特别有名气的“大师”中,目前还没有哪一位的言行,表现出他已过了末后牢关。 修行不是念书,念的书再多,没有切实的修行印证,都是知见与猜测,什么都悟不到。末后牢关的突破,比见性而言,更加困难。 因为,这是一道‘隐形的门’。 突破重关的人,会100%的确信无疑,他是‘开悟’了。 无论问自己多少次,总会得出准确无疑的回答。 “是的,我见证了绝对真理,知晓前世今生,明白人生于此的意义,绝对是开悟了!” 心中欣喜若狂,恨不得奔走相告,将感悟和每一个人都分享。 一段时间后,生活中的习气席卷,根性重返,各种不足与矛盾重新冒出来。淡化许多,却依然存在。
没有过来人之路,此时会逐渐被傲慢侵蚀,试图指点江山,评判他人悟境。 最后会发现,世事并不按所预料的那样发展。 过来人,不会直接给他们指出来,只会侧面提点,因为明白对方听不进去。这人会在这种“自满”之中,呆很长一段时间。 只有那些对自己绝对真诚的人,才会逐渐对开悟升起迷惑。 特别是在进入社会,与周围进行交互时,这种迷惑会不断强化。 如果,能对"自己开悟了"这件事产生疑惑,便算是踏出关键性的一步。
末后牢关,比起前两关,平凡无奇。没有任何稀奇古怪的心景,却是三关中,最为凶险的地方。任何一步踏错,任何一个细微的认知失调,就再也听不进任何言语。要去成佛成仙,普度众生了。一辈子,卡死在这一关的修行者,不知凡几。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错在哪里。反而觉得,所有的一切,真是好极了。所见一切,完美符合他们曾对"开悟"有过的一切美好幻想。不少人会觉醒"天赋"或是"天命",有的还会修出一些不可思议的"神通"。 他们因此洋洋自得,有的人从此门徒络绎不绝,在史书中留下名讳,还能自成一派。 但是,唯有那些,对自己的修行,做到了100%真诚。 在修行上绝不欺骗自己,始终对一切异见保持真正开放态度的修行者,才能有惊无险地度过这关。
悟的契机,十分平凡,有人盆落而悟,有人鸟飞而悟。 顿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开悟,并不存在。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你所以为的这个"你",是不存在的! 这句话,十分深奥。 其中,有特别多微妙的讲究,很深的领悟境地,以及诸多修行细节和火候,还有更多玄妙难言的东西。 因为不能讲, 所以,诸位记住这句话,到达此关时,有空多思索就好。“你”不存在,所谓的开悟,也不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禅宗讲 “悟前,砍柴挑水吃茶;悟后,砍柴挑水吃茶”。 也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第三重境界。 区别在哪?区别,就在这个“我”字上。 这也是为何,真正的入道者,不会和人嚷嚷“我开悟了!” 因为,他们明白,没有开悟这回事。 事实上,以为自己开悟了,感觉自己开悟了,宣称自己开悟了,认为有开悟这回事的人,都还是画中人,都有一个“我”。
突破三关之后,觉者,随心所欲,言行无碍,随缘应物。 绝不会承认“开悟”这种东西的客观存在。教别人“开悟”,就是让对方终生无缘“开悟”。
破三关的觉者,之后还有一段路程要走,这段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 无上正觉已经很好了,却和无上正等正觉,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区别,便在于初心,最初见地中任何最微小的偏差,也会生出截然不同的果。
举报/反馈

普通人看世界

48万获赞 5.4万粉丝
每天上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文章和视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