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专稿龙美娟/文】
浩荡的历史长河,
给我们留下许多遗产。
古墓葬是人类文化遗存的组成部分,
那毫不起眼的石头,
或许就是一座古迹。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吴中区检察院、
苏州广电看苏州APP联合
推出《文物的名义》
呼吁全社会把文物保护工作重视起来,
让历史留下来的宝贝得以保存、保护,
文化血脉得以延续和流传。
太湖之滨,苏州胥口渔帆村一个椭圆形小岛上,一座写有“蒯侍郎墓”牌坊映入眼帘。
牌坊有联:宫阙巍巍共仰香山鼻祖,园林处处不忘胥水良师。
蒯侍郎——蒯祥,一个苏州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位“香山帮”鼻祖,明故宫和天安门的设计制造者,被人们誉为“蒯鲁班”。
他谢世之后,缘何归葬于故土苏州?他的墓又保护如何?
蒯侍郎墓,怎么那么好看!
夏日的午后,蝉鸣一如既往地聒噪,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阳光仍有些刺眼。
沿着太湖大道一进入太湖度假区不久,就能看到“蒯侍郎墓”的牌坊。在阳光下,牌坊闪闪发光。
“过了这座小桥就是蒯祥园,蒯祥的墓就在园内。以前这里叫渔帆村,都是农田、菜地,从县里乘船到胥口,再步行2小时,如今农田变护园河了,来这里也方便了。”原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志新,曾参与蒯祥墓的维修与保护,再次来到这里,年逾古稀的他感慨万千。
走进蒯祥园,从南往北边依次是牌坊、飨堂、神道、墓体和碑亭。根据资料显示,墓体是1964年春由江苏省文化局拨款修缮。
“牌坊、飨堂、神道都是在90年代末由吴县政协、吴地历史文化研究会募捐的钱修的,80年代只有墓体、文保碑。”张志新说,名人古墓也是吴地一座座重要的文化地标,“文革”中古墓损坏不少。
1986年,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遴选了28处古墓、名人墓列为省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基本做到“四有”(有标志牌、有档案、有绝对保护范围、有专人保护)。并对韩世忠墓、蒯祥墓、文徵明、沈周墓等一批古墓进行了重点维修。
张志新还特别提到,蒯祥墓在80年代还是县级文保,蒯祥是“香山帮”的鼻祖,为明故宫和天安门的设计师,因而对蒯祥墓进行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走进蒯祥园,记者看到墓区三面环水,在墓体前面的神道上还有石羊、石马、翁仲各一对,气势恢宏,令人对这位明代香山帮工匠心生敬佩!
“蒯祥官拜工部左侍郎,‘石像生’是墓主身份的体现,根据《明会典》的规定,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在墓前设立。”张志新介绍说,蒯祥是从一品,可在墓前设置石人、石羊、翁仲。
碑亭 碑亭 在墓体的后面还有一座碑亭,亭内的碑正是明代天顺二年钦赐的“奉天诰命”碑。
“这是英宗皇帝赐给蒯祥的,封赏其祖上的,这是原碑,背后是蒯祥的生平。”张志新说,80年代他们进行整理时“奉天诰命”碑就在墓碑前。
文物安全大于天,“天眼”护墓
古墓葬是人类文化遗存的组成部分,苏州人杰地灵,山上的古墓葬群,埋葬着吴地先民,但经过岁月的洗礼,有些墓葬遭到严重的破坏。
明代尚书董份的墓志铭曾被盗,为此吴中区检察院通过现场勘探墓地、提审犯罪嫌疑人、开展田野调查等方式,推出“吴文化检察公益保护行动”。
“我们实地走访了20多处古墓葬,蒯祥墓坐落于蒯祥园,三面环水,有护园河还有专人看守、安装了摄像头。”吴中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张谈告诉记者,蒯祥墓的保护堪称古墓葬保护的典范。
在蒯祥园的监控室,记者看到墓区周围分布着数个监控摄像头,如火眼金睛“扫射”着墓区周边的动静,为古墓安全架起了“保护伞”。
“我们也请了古墓葬保护员,对墓区的环境、消防进行监管,同时安装高清摄像头,它可以全天24小时做好古墓葬的监控,确保古墓葬的安全,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香山街道文体中心工作人员张顺新告诉记者,蒯祥园除了蒯祥墓,还有姚承祖墓,分别是省级文保、市级文保,必须要重视。
蒯祥园的保安杨广明也是墓葬的保护员,他告诉记者每天他都要绕着墓区巡逻,“我就住在这里,3年了一直守护着蒯祥墓。”
(右一为蒯祥后人)
采访时,张志新还提到蒯祥墓的保护和蒯氏后代也分不开,“蒯祥谢世之后,归葬于原籍胥口乡渔帆村蒯家坟。而后人一部分居住在北京,另一部分留在家乡。苏州蒯氏二十三世孙蒯岐生老先生就一直致力于蒯家老宅、蒯祥墓的保护。”
“蒯祥园像公园性质的,是对外开放。走进来既可以放松身心,也能了解历史。其他的古墓葬如果有条件,按照蒯祥墓模版打造,苏州的古墓葬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张谈告诉记者,走访调查的古墓葬保护现状不是很理想,“文物安全大于天,我们也期待所有的古墓葬能实现天网的全覆盖,推进文物保护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