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刘笑笑 通讯员 高验杰 赵阳
补给舰,是海军舰艇编队在海上的流动“加油站”。海上补给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支舰艇编队能走多远、打多久。作为海军一艘入列服役3年多的年轻补给舰,东平湖舰接连执行第24批护航、第30批亚丁湾护航、中俄“海上联合-2017”等重大任务。补给舰在海上是如何进行补给的?舰上官兵的训练生活又是怎样的?近日,记者登上了东平湖舰进行探访。
东平湖舰
补给要在航行中进行
东平湖舰静静地停泊在青岛某军港码头,远远看去,这艘2万吨级新型补给舰体型庞大。虽然才入列服役3年零两个月,但它在外执行任务的时间已长达20多个月之久。
登上东平湖舰,记者看到,这里设施齐全,有学习室、图书室、洗衣房、健身房、餐厅、医疗区等,能充分满足舰上官兵长时间海上执行任务的需求。
东平湖舰政委蔡峰入伍已有24个年头,在舰艇上工作了20年,见证了海军舰艇的一步步转型。“就补给舰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样式和种类变多,速度也更快,能到达更远的地方。在执行任务方面,海外驻防等海外任务机会更多。”
他介绍,在编队外出执行任务时,补给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供应所需的燃油、弹药、食品、备件等补给品。蔡峰说,远海实施补给,面对的情况更为复杂。在补给过程中,补给舰和受补舰的航向、航速、距离都要保持稳定,而陌生海域洋流流向、流速以及风速复杂多变,两舰间距离也在不停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时刻进行调整。
“航行补给一般分为两种补给方式,第一种是在两艘船并排状态、同向同速的情况下的航行横向补给;另外一种是同向行驶的两艘船一前一后,保持固定的距离间隔进行航行纵向补给。”蔡峰介绍,补给的物资也分为液货物资和干货物资。液货物资要通过输油管、输水管经过钢缆架起一个钢索进行燃油和淡水的物资补给;干货物资通过钢索和滑轮进行补给。此外,还有一种补给形式是垂直转运,即通过舰艇上的直升机平台进行直升机转运。
操舵兵贾男
两艘船必须同速同向
横向补给效率高,不仅能同时为两艘船进行补给工作,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干、液货补给,是现今远航补给的主要方式,但稍有不慎便易发生碰撞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很高的舰艇操控技术。
26岁的女兵贾男在舰上是一名操舵兵,用她的话说,就是“开大船的”。她说,补给舰在补给作业时,对操舵要求很高,两艘船必须同速同向,航向偏差不能超过0.5度。而远海航行中,经常遇到大风大浪,海况非常复杂。
有一年,在亚丁湾某海域东平湖舰为编队舰艇实施横向补给。贾男首次担任航行补给操舵更,在风浪高达2米的涌浪中,她时刻关注显示器上显示两艘舰艇的距离。要知道,航行补给时舰艇间距超过范围,就会给补给管线及钢缆产生影响,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面对恶劣的海况和艰巨的任务,贾男沉着冷静,双手紧握舵柄,两眼紧盯罗盘,一边准确接收舰长口令,一边精准娴熟操舵,让两舰始终保持稳定的速度和间距,快速完成了补给任务。
实际上,补给作业是一项非常危险的科目,补给兵在实际补给中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需要时刻保障装备运行。不论当时天气有多么恶劣,海况有多么不好,都必须坚守岗位,直到补给任务结束。一旦遇上不明船只等影响补给的情况,要随时做好应急解脱的准备。
高温高湿环境下坚持训练
一次深蓝远航,就是一次淬火加钢。护航期间,舰上官兵都是“走一路,训一路”。亚丁湾海域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室外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在室外站上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更别说进行训练。
士官长刘金华告诉记者,在反恐防海盗训练中,官兵们在室外甲板上一趴就要很长时间,胳膊被烫伤、晒爆皮的情况屡见不鲜。灭火训练时,战士们还要穿上厚厚的防火服在高温环境下坚持训练几个小时,每次结束任务脱下衣服的时候,每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相比于室外温度,底层机舱内的温度更高,有时甚至达五六十摄氏度。机电兵们不仅要在闷热的底层机舱内巡视值班两个小时,还要在机器的噪音声中守住岗位。一旦遇上机电发生故障,他们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很多机电兵的脸都被热得通红,衣服都是被汗浸湿了后又被机器烤干,反反复复。
即便如此,官兵们也从未怕苦怕累,依然坚守岗位。在舰上,战斗警报是最高指令。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战斗警报是常态化,许多官兵值完夜班刚躺下不久,战斗警报就响起。只要战斗警报响起,不管你在上厕所还是在午休,都必须立马停止,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和自己所属的个人防护器材到达战位。
“反恐反海盗部署!”听到操演命令后官兵们没有一丝的慌乱,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自己的战位。在紧张有序地领取完枪支后,队长两指向前,示意快速前进,到达战斗位置后,他们采用卧姿和蹲姿据枪姿势随时准备对敌方目标进行射击。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仿佛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但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平日里用汗水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