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穷养儿,富养女”是经典的育儿谚语,不过近年来很多家长对这句谚语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对“穷”和“富”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经济条件上的认知,忽略了其背后的深刻含义。作为多年来的育儿经验总结,“穷养儿,富养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一般的育儿逻辑和理念。如何读正确地解读,并赋予它新时代的新内涵,是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的必修课。
关于孩子应该“穷养”还是“富养”是一个讨论了多年仍没有结论的话题,但在笔者看来,无论站在观点的哪一方,似乎都有失偏颇。客观来说,“古训”多数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但同时也容易被歪曲理解、以偏概全。想要正确地解读,要从广义上去领会,不能从狭隘上去揣测。“穷养”和“富养”是教育的不同手段,并不应该以孩子的性别为分界,而是要综合家庭状况、孩子的性格来因材施教,盲目地“穷养”和“富养”很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不幸。
“穷养”苦果难咽
“限制孩子的开销,不让孩子多花钱”,这似乎就是多数父母对于“穷养”的解读。不可否认,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节约不代表吝啬。孩子的“攀比心”和自尊心远比成年人想象得要强,和小伙伴们相比,物质上的差距过大不仅会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更可能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恐惧、胆怯,失去进取心。
“富养”如鲠在喉
抱有“富养”观念的家长,从小就会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而缺乏自律意识的孩子,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一直纵容,会让孩子在追求更高标准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受不起挫折,听不得“反对”的声音。久而久之不仅会让性格的缺陷不断被放大,更会目空一切,唯我独尊。
相信最近大家都被一段“保时捷公主扇男司机耳光”的视频刷了屏,这位“保时捷公主”飞扬跋扈的性格,固然与自己的物质实力和自认为的“社会地位”有分不开的关系,但让她拥有如此偏激的性格,其原因更可能是从小在一味地“富养”纵容之下的结果。
可见,错误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性格、价值观会造成扭曲。正确地解读“穷养”和“富养”,对家长形成正确育儿理念十分重要。
“穷养”养意志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穷”不仅在一般意义上表示物质的匮乏,也包含“处境困难”的含义。“穷养”中的“穷”更多是指挫折教育,目的是赋予孩子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让孩子感受来自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以此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鼓舞他们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
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很难拥有强大的内心,更不会懂得责任和担当的意义。只有经过适度的挫败,懂得生活的艰辛,明白吃苦的意义,敢于迎难而上,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我们才有理由期待孩子将来能够有所成就。
“富养”养内涵
和“穷”的含义相似,“富”同样不代表物质的过度充裕。所谓“富养”指的是教育上的投资要“富”。“富养”孩子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见多识广,思想深邃有内涵;让孩子独立思考,有辨别是非的主见。在阅尽世间繁杂后,能够不被欲望迷乱心智,不在诱惑中迷失自我。
“富养”带给孩子的阅历,并不是他将来吹嘘炫耀的资本,而是为了让他在视野开阔后,感受平凡,提高修养、提升内涵。内涵不外露,但可以时刻让孩子保持谦逊的品质,低调的行事作风。这样的孩子不会像“保时捷公主”一样飞扬跋扈、目中无人,而是会尊重平凡而又不甘平凡,踏实地走完人生的每一步。
可见,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都是指精神层面的教育和投资,而不是物质层面的苛求或纵容。从这个层面来说,“穷养”和“富养”并没有男女之分,家长的育儿理念也不应被孩子的性别所左右。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经受得起“穷养”,驾驭得了“富养”。这样的孩子会懂得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敢作敢当、不卑不亢。在遇到挫折时,有临危不乱的沉稳;在人生得意时,有经得起诱惑的坚持。对地位低的人,不盛气凌人;对地位高的人,不卑躬屈膝。
希望家长们能够正确解读“穷养”和“富养”,从中找到并读懂育儿理念的精髓,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骨子里有坚毅,举止中有修养,交往中有宽容,眼睛里有善良。
本期话题:您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在在哪些方面“穷养”,在哪些方面“富养”呢?期待您的分享!
『诚言呈语』致力于育儿干货的总结、归纳和分享。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