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暑假,15岁的于子昂都和他的舞蹈教练王奇在练舞室度过。8月中旬,他将代表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Breaking比赛。
“Breaking”舞种在中国有另外一个更耳熟能详的名字——霹雳舞,今年6月26日,国际奥委会在第134次全会上表示,原则性同意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设霹雳舞(Breaking)项目。这个消息让于子昂心里也起了波澜,他已经学习街舞11年了,2024年他20岁,将是跳Breaking的黄金年龄。
在去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前,于子昂每天都在自己的舞蹈训练室里训练到很晚,他的陪练则是比他大10几岁的成年人,这也是他的教练王奇特别安排的,目的是增加他的自信心
教练王奇看好于子昂天赋和努力,但目前,中国还没有针对breaking的体育竞技队伍和训练体系,从街头到奥运,舞者们已经看见了希望,但前路并不好走。
Breaking要求肌肉有强劲的爆发力,每天上午于子昂都要进行2小时的体能训练,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新老B-boy
33岁的王奇和15岁的于子昂是属于两个年代的Breaking舞者,从个人境遇到大环境,也是天差之别。
于子昂每天的训练强度不同,是教练根据他的身体条件定制的。在别的孩子还在床上玩游戏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做了一小时的高强度体能训练
2003年,于子昂还没出生。当时17岁的王奇放学路过吉林老家的世纪广场,广场中央,舞者一套连贯的托马斯旋转让王奇目瞪口呆,他上前搭讪,“我也想学这个”,人生自此改变。
高强度体能训练后,教练正在给于子昂进行拉伸按摩,按到疼痛的地方,于子昂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王奇有武术功底,一度对自己很有信心,接触后他才知道,Breaking偏重力量和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很考验功力。
于子昂的教练王奇每天都会在网上寻找不同的音乐对他进行训练。在王奇看来,多听音乐,让动作与音乐合二为一,做到曲舞合体,就是最高境界
当时,市面上几乎没有街舞培训班,只能看国外的视频自己研究,他借来光盘,把速度慢放四倍去模仿,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学会了托马斯旋转、大风车和头转。父母一度认为王奇跳街舞属于不务正业,劝他不要再跳。
AirFlare俗称空中托马斯,是Breaking中的经典动作,这个动作在于子昂小的时候能很轻松的做出来,但因为中断了一年训练,加上身体发育问题,对于子昂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动作。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误,每一次摔在地上都让他表情痛苦
2004年出生的于子昂则是在父母的鼓动下开始接触街舞,2008年,4岁的于子昂因为话少内向,被送去学习街舞。
不断学习不断进修,当觉得自己在街舞方面缺乏表演感觉时,王奇报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进修班,当觉得编舞缺乏理论依据时,他又报了电影学院的导演系专升本。王奇一直围绕着街舞不断在探索,他说“自己接触街舞的时候,没有好的理论支撑,动作都是瞎练,现在所有动作都有科学的训练方式,我要将这些传下去。”
与王奇那代人的“野路子”不同,于子昂有更好的条件:一对一的老师,独享的舞蹈室,丰富的网络资源,最重要是有父母的支持。
王奇从2003年开始接触街舞,获得了当时他能接触到的所有国内比赛的奖项,再到后来转型成为街舞编导, 付出了15年的努力和坚守。在位于王奇通州的家中,挂着上百个他参加活动留下的工作证
于子昂在陌生人面前话少腼腆,一旦跳起舞来像是另外一个人,于长卫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子昂上台Battle的样子:“自信,还带点挑衅对手的样子。”父亲对于子昂的表现也很满意,为此他也付出了不小的财力,从4岁开始,于子昂学习街舞一天都没有断过,直到去年准备中考才暂停一年。
带着准备好的音乐,王奇准备出发去于子昂的舞蹈教室,下午两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王奇准备让于子昂尝试几组新的难度动作组合
为了冲刺8月份的全国青年运动会,于子昂子暑假每天早晨九点开始进行2个小时体能训练,下午3点30分,王奇开始帮他排舞,练基本功。晚上要进行Battle练习。
Breaking讲究的是技巧组合与音乐的协调美,而每段技巧的组合都是独创的排列,这要求是自己的想法,教练能带来的是优化而不是教学。每段音乐都需要使用不同的组合,比赛中留给选手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于子昂每次在听到新音乐的时候都会思考片刻
奥运和街舞
6月26日凌晨,国际奥委会表示,原则性同意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设霹雳舞(Breaking)等项目。是否正式通过会在考察与评估后于2020年12月做出决定。这给了Breaking舞者从街头到“奥运殿堂”的机会。
于子昂的父亲是中国第一代接触Breaking的人,那时断指手套、喇叭裤,就是潮流标配。他现在对儿子跳舞也是无条件支持:修建专属舞蹈教室,请最好的老师,能给的于子昂父亲都做到最好。每天下午训练,只要他在北京就都会陪着儿子
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秘书长夏锐介绍,Breaking是街舞的起源之一,从技术来说,breaking的竞技性较大,对体能和动作难度要求都很高,更接近于竞技状态,这或许是奥组委选择Breaking的原因。王奇第一次听到Breaking进奥运是充满疑惑的,“街舞是艺术,不是一套标准动作,该怎么打分呢”。
每天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于子昂从没喊过累。动作做不好的时候,他时常的会责怪自己。在Breaking中,教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一切动作都只能靠选手发挥和独创
夏锐也期待奥组委最终怎么定义街舞的比赛标准。据夏锐了解,目前Breaking的竞赛中,评委都是当场评判,带有很多主观性,评委的喜好决定了比赛之后的结果。夏锐觉得:“如何在体育竞技中去衡量Breaking的标准是个课题”。
据夏锐了解,中国接触Breaking的青少年正在扩大,这也是未来冲击奥运的一个优势。目前,能够联系到的专业街舞人群约300万人,其中Breaking舞者占五分之一。
一年没有系统训练,高难度的动作只能逐步恢复,压腿开筋现在对于于子昂来说都是基础训练
于子昂是这批舞者中年纪较小的,他第一次上台Battle时只有6岁,对手是二十出头的大哥哥。王奇从2011年开始带于子昂练舞,他第一次看子昂斗舞就觉得是块好料,“那么安静寡言的孩子,上台像换了人一样”。王奇手机里还保留着子昂小时候的练舞视频,“小时候听话好带”。如今子昂已经15岁,开始有自己的想法。
于子昂2017年曾代表中国参加过在法国举行的比赛,在10岁组别中获得1v1冠军。这也是于子昂第一次代表中国出赛。于子昂获得的奖杯家里已经放不下,他的父亲特意准备了一个仓库保存
Breaking的训练里有很多动作需要双手撑起身体,准备中考这年,于子昂几乎没有训练。复训后,他发现身体不如小时候轻盈,前两天,还拉伤了腰部。
王奇也因为手伤,近几年开始退居二线做街舞编导,有时候看于子昂练习,他也很想上去Battle一下,但发福的身体已经带不起来了。王奇把更多精力放到后台。至于奥运会,属于于子昂这代人。
教练王奇每晚都会安排自己舞团的朋友来陪于子昂练习,靠不断地Battle增加于子昂的自信心。这些舞者都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
于子昂对参加奥运会已经有了期待,对于即将开始的高中宿舍生活他自有打算:“在学校不能练习技术,就练练体能”。
瓶颈与出路
当于子昂励志坚持Breaking训练的时候,王奇昔日的队友迫于年龄和经济压力正纷纷离开北京各谋出路。王奇也在去年9月份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专升本的考试,开始学习导演专业。王奇的队伍,最多时有二十多人在北京,如今也只剩下五六个。
每天晚上于子昂在Battle时,王奇都会不定时爬窗户偷看,这种突击检查对于自律的于子昂来说没多大用处
15岁的于子昂看到很多老师都离开北京,他寻思自己长大也不能靠Breaking养家,“不太稳定”。王奇则有点操心于子昂高中后的训练,目前官方尚未针对街舞在体育竞技的发展建立一个专业训练的机制,“他们这代年轻的舞者要想往奥运会方向发展,只靠自己训练是不够的”。
在Battlede时,王奇也会充当裁判,对于他来说,帮于子昂找出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工作。8月10日,他也将带着于子昂前往山西太原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而7月30日北京代表队正式成立,于子昂也将进入运动员秘密集训阶段
王奇还担心年轻舞者的创造力,他学街舞时是拨号上网的年代,关于Breaking的视频资料有限,互相学习只能当面切磋,这反倒是造就了每个城市的Breaking都有自己的“招数”和特色,为了交流,王奇和队友经常坐着绿皮火车到周边城市去Battle。
如今互联上的资源丰富,反而限制了舞者的想象力。每个选手站出来,使得招数差不多,很难找到特色,“有人担心Breaking进入奥运会后,会变成一个套路的东西”。王奇说。
换个角度,王奇也觉得Breaking进奥运是件好事儿,至少像自己的父母那代人会对街舞改观,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甚至增加街舞人就业的机会。
最近街舞委员会秘书长夏锐参与了一档街舞节目的策划,让街舞重新走进公众视野。他和从业者始终想打造一个完整的街舞生态圈,让每个年龄段的街舞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媒体合作的综艺节目也是一条出路。
夏锐想的很现实,“我们就想跳街舞的人也能安家立业”。夏锐认为,只要把行业做好,街舞人不但能实现艺术追求,也能提高生活质量。
王奇已经在这个链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希望在街舞编导这条路上有所发展,最近忙完课程,他也会在北京黏糊糊的夏夜里跑上几圈,他正努力减肥,终究还是不舍得Breaking的舞台。
7月30日,第二界全国青年运动会,Breaking项目的北京代表队选手也正式集结开始训练,这也是街舞第一次被纳入全国青年运动会,于子昂即将开始参加集训。
青运会是于子昂“复出”的第一场比赛,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魔鬼训练”,教练和父亲都看出他已经在一个“爆发”的临界点,这几天,父母决定给他放两天假,让他过几天初三毕业生该有的日子,毕竟于子昂的Breaking生涯还有许多场比赛,他和奥运会之间还隔着无数场Battle。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石爱华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耿蕾
举报/反馈

青瞳视角

711万获赞 81.7万粉丝
立足北京,提供深度资讯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