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Welt istein Organismus, in dem Alles miteinander verbunden ist.
“世界是个有机体,万物在其中相连。”
1804年,当遥远东方的嘉庆皇帝刚刚为平定白莲教松一口气的时候,在西方,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青年贵族带着5年的探险经历回到了柏林,他的探险成果极大地震撼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
西蒙·玻利瓦尔评价他为:“新世界的发现者”;查尔斯·达尔文则说:“洪堡是我登上小猎犬号的真正原因”;大诗人歌德与洪堡共事几日后感叹:“又回到了年轻的时代”;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赞赏到:“他是我见过的最有名望的科学家”;亨利·梭罗表示:“我是受到洪堡的启发才写下了《瓦尔登湖》”。
究竟是怎样的事迹使得这些历史名人都对亚历山大·洪堡佩服得五体投地?
亚历山大·冯·洪堡肖像画 Jeder Mannhat die Pflicht, in seinem Leben den Platz zu suchen, von dem aus er seiner Generationam besten dienen kann.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义务,在他的人生中去寻找一个位置,在此他可以最好的为他的时代服务。”
1769年9月14日,亚历山大·冯·洪堡出生在一个普鲁士的贵族家中。父亲在他9岁的时候便撒手人寰,为了给家族给帝国争光,母亲带着热切的希望,冷酷而严厉地将小洪堡和小威廉(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普鲁士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外交官,曾著有《论国家的作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抚养长大。虽然母亲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大后都能成为这个国家中有权势的大臣,但小洪堡却对政治权势不感兴趣,而是怀揣着一颗火热的探险者之心,为此他甚至亲自深入鲁尔区的矿井中去探查地质与矿物状况。当然,如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洪堡远足旅行探险的梦想始终与母亲的期望相违背,所以一直没能得到家人的支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7岁时,洪堡的母亲不幸去世了,母亲的去世给他留下了大笔的遗产,利用这笔遗产,他才终于可以开始筹备自己梦想已久的旅行。
父母和子女的价值观矛盾,看来是个长久的问题,很难想象如果获得了母亲的支持的洪堡,又能对历史做出多大的贡献。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没有了母亲的管束,天高任鸟飞的洪堡,终于在1799年自己30岁的时候,登上了前往美洲大陆的帆船。
1799年7月洪堡与埃梅·邦普兰到达了库马纳,随即便开始了冒险。他们测量高山,观察日全食,经历了地震,甚至观察了一场狮子座流星雨。几个月后他们从卡拉卡斯,穿越了瓦伦西亚湖与利亚诺斯,到达奥里诺科河并详细地探索它与它的支流。他们在独木舟上的75天航行了约2775公里(从北京到昆明全程高速,路程大约2600公里),并驶入了热带雨林的深处。
亚历山大·洪堡的旅程 此时,美洲大陆特有的狂野之美,缓缓展开在了·洪堡的面前。他看到岸边上百只鳄鱼张着大嘴晒太阳,燕千鸟(牙签鸟)在鳄鱼巨大的口中飞进飞出;他看到巨大的蟒蛇在他们的船边游泳,若即若离地对待这小小舟船上的不速之客;他还看到牛群与水豚在水中共舞,然后闭着眼睛在酷热天气中惬意地打着盹。貘在岸边不紧不慢地咀嚼着灌木,对洪堡一行人的存在不闻不问,同时也丝毫没有发现丛林里那斑纹遍布的美洲豹已经埋伏许久,准备突然袭击这一份上天馈赠的大餐。此外,还有源源不绝的虫鸣,以及江豚的聒噪。他们白天航行,晚上在河边过夜,仪器与收藏品放在中间,周围用栏杆与火把作为防护。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主人公洪堡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却没有丝毫恐惧与慌乱。如同一个品酒师,细细品味每一条河流地不同风味。他一路上观察星空,搜集植物,绘制动物;测量一切可测量的数据,从太阳下沙滩的温度,到空气湿度;他用难以辨识的潦草字迹记录着旅行中的点点滴滴。他与当地土著交流,并称他们为“卓越的地理学家”,因为他们在密林中从不迷路。夜晚,他会细细倾听各种猿类的叫声,到后来,他甚至能通过叫声分辨出猿类的品种。除了丛林,还有高山。他们攀登过世界上最高火山之一的钦博拉索山,并作为人类首次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测量气压。并在旅途中首次提出了等温线和等压线的概念。
除了自然,洪堡也记录了旅程中各地的经历、历史与文化。并试图拼凑出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的墨西哥历史。
最后他们来到了美国,并受到时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接见。席间,洪堡向杰斐逊操着浓厚德语口音的英语,“以正常人语速的两倍”,滔滔不绝地介绍了大量关于墨西哥的知识。杰斐逊最终表示在洪堡到来之前,自己对墨西哥一无所知。这次交流也影响了美国政府对于新购土地(新墨西哥,路易斯安那州)的态度。
洪堡如同一位天生的冒险者,带着自己与生俱来的探险能力,在常人难以理解难以习惯的环境中如鱼得水。
自然之图(钦博拉索山) 回到欧洲后,亚历山大·洪堡一跃成为明星,我们的洪堡是个探险天才,但他似乎对于理财方面丝毫不精通,因此他并不明白自己的积蓄是如何消耗殆尽的。为了谋生,他勉强接受了国王的任命。但财务状况依然紧张,即便如此,他还是给年轻学者提供高额的赞助。这期间他辗转于巴黎与柏林,度过了相对安稳的1805-1828年。
1827年,57岁的洪堡受邀在柏林大学开办讲座,半年内进行了不重样的77场,内容涵盖天文、诗歌、地理、火山、极光、气象、磁场……
1829年,在俄罗斯沙皇的赞助下,他带领一个探险队对西伯利亚进行了考察,尽管他本着对自然的兴趣,但其他人“眼里都是黄金”。
从俄罗斯归来的岁月里,洪堡的经济状况更加拮据,他有时候甚至需要向自己的仆人借钱,但他仍从不吝惜给年轻的学子提供赞助。
此时也开始了他的《宇宙(Kosmos)》的写作。这本将洪堡毕生心血凝聚在一起的巨著成为了第一部科学与地质学百科全书。
手稿 Wissen undErkennen sind die Freude und die Berechtigung der Menschheit.
“知识与判断是人类的朋友与权利。”
亚历山大·洪堡外出探险的旅途并不似一般学者那般轻松,实际上洪堡走遍了南美洲之时随时都带着他的42个测量仪器。虽然测量了诸多数据,但他却不倚重数据。当其他学者忙着分类研究的时候,洪堡却说:我们需要想象力来把握自然。洪堡认为自然与文化密不可分,这也使得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位通才;因为在洪堡之后,学科越来越专业,分化也越来越细,学者们更倾向于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很难有精力同时涉足如此多学科。
上文所述,也仅仅是洪堡传奇生涯中的惊鸿一瞥,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亚历山大·冯·洪堡的信息,可以观看小说与电影《测量世界》;可以阅读关于洪堡的传记《创造自然》;可以在柏林的Schloss Tefel参观洪堡的故居;当然如有条件和兴趣,也可以溯源一次洪堡当年所走的线路。
世界很大,人的脚步很小,但人类只能用脚步来丈量世界。不论是我们所在的地球,还是头顶无限距离之外的太空宇宙,我相信人类都会在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到达并记录下属于人类的精彩故事。
2019年正值亚历山大·冯·洪堡诞辰250周年,让我们共同纪念这位人类自然探索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