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IBRO-Kemali)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宣布:浙江大学医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胡海岚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也是亚洲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很快,胡海岚得奖的消息在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刷屏。原来,她是一位东阳囡。“她爸爸是歌山西宅人,她妈妈是画水黄田畈人。”胡海岚的表弟陆先生告诉记者,胡海岚虽然一直在杭州,但当年她曾在东阳读了半年小学。
7月24日,记者联系胡海岚时,她正在国外出差。胡海岚出生于1973年,从学生时代起就是顶尖的“学霸”,高三就被提前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朋友问她生物系毕业以后干什么,她笑嘻嘻地回答:“要么研究细胞搞科研,要么进酱油厂造酱油。”
直到十多年前,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时,胡海岚的科研目标开始变得明确——揭开情绪的奥秘,掌控大脑神经环路的“编程”。
2015年加入浙大后,胡海岚带领团队主攻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学成至今,胡海岚曾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中组部万人计划、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在获奖依据中,评奖委员会写道:“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据介绍,该国际奖项旨在表彰全世界范围内,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每两年评选一位。据了解,颁奖仪式将于2020年7月11日至14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办的欧洲神经科学年会(FENS)上举行,由国际脑研究组织主席颁奖。胡海岚还将在年会论坛上发表题为“从啄序到氯胺酮——探析社会行为和情感的神经机制”的获奖演讲。
如今,胡海岚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已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研究,正在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展开,该研究主要针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届时,研究成果可能对治疗抑郁症将有极大帮助。
举报/反馈

浙江日报

1902万获赞 105.5万粉丝
最具权威的浙江第一新闻服务平台
浙江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