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者、受益者和维护者,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度参与。从对大庆、佳木斯、七台河等地调研情况看,各地都探索了一些有效办法,对全面推动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做到位的宣传工作。农民接受不接受,首先看宣传工作是否耐心细致、生动有效。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一些地方在村内宣传栏、重要公共场所张贴通俗易懂的标语、横幅、宣传画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对农户发放宣传单,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农民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改善环境的益处和自身责任义务,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二是灵活宣传触动群众。有的乡村组织基层干部和重点村民就近参观学习,尤其是在村屯范围内,充分利用微信群等形式,推送示范村优美环境视频图片,推广成功做法,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内在动力。三是逐级宣传带动群众。召开乡村干部动员大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或户主会,统一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做好表率,逐级动员,带动群众,分层解决问题。四是贴心宣传感动群众。有的地方建立乡村党员、干部宣传发动责任制,发挥基层干部贴近群众的优势,对重点难点农户采取干部引导的办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关注问题,做好深入人心的个性化思想工作,个别影响整体推进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二、抓关键的文明载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保持,离不开文明乡风的精神支撑。一是通过倡导家风找准切入点。倡导文明家风,对提升家庭整体素质,推动环境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从基本单元抓起,乡村党员干部、“五老”等人员带头,立家训、守家矩,建立良好家风样板,并广泛宣传推介,从而带动淳朴民风。二是通过丰富载体强化感染力。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建立文明超市,培育了文明乡风。一些地方还建立德治广场、善行光荣榜、文化礼堂等场所和舞台,发挥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通过开展有历史传承、群众接受的载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家园,为维护美好环境提供素质保障。三是通过开展评比增强荣誉感。佳木斯市汤原县开展文明户评比,形成比学效应。大庆市杜蒙县一心乡民主村开展诚信评比,提升了农民素质和参与热情。一些村还开展以崇尚文明健康生活为内容的农村美丽庭院、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晒一晒”、“比一比”,增强荣誉感、自豪感,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带动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
三、借多元的群体优势。引导群众参与,要深入分析现阶段人群结构和特点,用好巧劲,发挥撬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现有群团组织行动出来。充分利用基层妇女、中小学校、共青团等组织和单位的优势,组织开展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相结合的特色主题活动及评比,优先引导家庭妇女改变生活习惯,发挥中小学生文明优势,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群、一群带一屯。二是外出务工人员调动起来。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要充分利用这一群体对城市整洁环境有切身感受、对美好生活有更高向往的特点,组织开展专门活动,让这部分人的作用发挥出来,引进更多的城市文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乡贤能人带动起来。七台河市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招回人才,带领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收到实效。要倡导新乡贤文化,充分利用从乡村走出去的大量人才优势,在乡村有效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充分重视这股力量,结合居住在本地有威望的“五老”,深入沟通、紧密联系、建立通道、发挥作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四、立管用的村规民约。从现阶段的农村基层管理实际看,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最灵活有效的实现手段。一是实现全覆盖。个别地方还没有建立村规民约,机制缺失,缺少抓手,应尽快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对厕所改造、垃圾分类、庭院管理等与农民紧密相关的内容,也可采取与农户签订协议书等方式,增强农民责任意识。二是具备针对性。村规民约要针对本村公共事项,尤其是环境管理上的弱点,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农民对维护公共环境的责任,对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的责任,增强针对性。三是注重执行力。村规民约不能只挂在墙上,必须配套建立违约处理机制,落靠必要的监督处置办法,使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通过行为强化、行为保持,促进村民规范意识养成。
五、建务实的发展机制。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持续性强,必须讲究方式方法,配套相关机制,才能引导群众切实参与进来。一是转变工作理念,更尊重农民。转变把农民作为管理对象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多为农民着想,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让群众全程参与进来。同时,耐心细致地探索符合农民意愿的有效办法,研究出适合本地的成熟做法和建管模式,技术和产品先在群众中示范,让农民选择,农民才会认可和支持。二是活用激励机制,更吸引农民。要激励广大农民参与,就必须建立激励机制。我省很多地方进行了有益探索,有的在明确农户门前三包责任的基础上,实行积分制,达到要求给予积分,用积分换不同层次的荣誉或不同价值的实物。有的建立垃圾银行,促进农民分类归集垃圾,换取日用品,既减轻了垃圾处理的压力,又培养了农民的环保意识。三是健全投入机制,更好地调动农民。有的地方考虑农民投入能力,大包大揽,农民站在一边看,反而没有积极性。实践证明,只有在建设上引导农民适当出资投劳,在管护上适量付费,才会强化主人翁意识,把整治工作变成农民自己的事,才能调动农民的参与决策和管理维护的热情,更加关心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珍惜爱护自己参与建设起来的设施和环境。(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举报/反馈

东北网

734万获赞 60万粉丝
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东北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