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1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哇呀,呀……是我正与童儿争斗,不料燃灯道,手拿量天尺往下所打,我不免到在三仙洞见了三妹,借来混元斗也好,金蛟剪还好”……
一丈来高的戏台上,只见《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身披战甲,手持钢鞭,于敌群中左劈右挡,头顶雉鸡翎一阵急颤,啪地一个亮相,蓦地从口中吐出四颗弯曲的獠牙。雪白的獠牙上下翻飞,时而快速弹吐,时而上下交差翕动,同时唱、念、做、打一发并举。狰狞而原始的表演,令观者无不目瞪口呆、连连叫好……
这是不久前在楼外楼非遗小剧场的真实一幕。台上“赵公明”的表演者名叫张书堂,今年61岁,北呈乡北张村人,是红专剧团的退休职工,他已口含獠牙献艺30余载。他的“耍牙”绝活,随剧团走到哪里就火到哪里,目前已成为非遗小剧场的保留节目。
何为“耍牙”?实际上,“耍牙”与戏曲表演中的变脸、喷火、梢子功、翎子功、水袖功等一样堪称绝技,视觉感极强。“耍牙”作为上党梆子的代表性绝活,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上党地区著名的上党梆子社“乐意十万班”首创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王定忠 (二秃)将这手绝活传给了原红专剧团副团长宋大胖(张书堂的师父)。2016年12月,耍牙技艺被列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书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传 承
时光拨回到30年前,那时的张书堂还是一个刚从戏校毕业的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书堂分配到了当时的长治县红专剧团工作。依据张书堂的自身条件,他被分到了生行角色,与他一起到团的师兄弟们铆足劲,要在戏剧行当高人一等。几年后,张书堂的嗓子开始变声,用戏曲的行话叫“倒仓”,这意味着他不能再从事生行,得改唱其它的行当。直到剧团的业务团长罗军山和宋大胖师傅上门找到张书堂,让其从事净(花脸)行。一开始他有些不情愿,“名角不分丑俊,只要观众喜爱,你就能成事。”在师傅多次开导下,他开始了净(花脸)行的学习和表演,并跟着师傅宋大胖重点学习掌握耍牙绝技。
就这样,在1986年的时候,张书堂在宋大胖师父的亲自传授下接过了“耍牙绝活”的衣钵,至今已有五代以上的传人。张书堂回忆起当时的学艺经历时说:“当时我是师父‘耍牙’道具的‘专职保管员’,这为我学习耍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平时可以利用师父的空闲时间,自己偷偷戴上獠牙进行练习。在开始学习的时候,每天都要把猪獠牙含在嘴里,即便走路、聊天都不拿出。练到一个月左右时是最难熬的,嘴巴里简直悉数溃烂,水米难咽。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才逐渐感觉到獠牙已成为嘴巴里的一部分,逐步可以口含两颗、四颗獠牙上台表演。”
三十年来,张书堂的“耍牙”技艺作为红专剧团的拿手剧目,经常深入乡村、厂矿、机关开展文化下乡演出。在演出过程中,张书堂除了演好本戏主角的同时,只要观众要求加演“耍牙”,他都会不讲代价、不嫌麻烦地上妆表演,全力满足观众需求。
凭借“耍牙”绝技,张书堂在1981年荣获晋东南地区青年演员戏曲表演三等奖;1990年获山西省业余戏曲大赛表演三等奖;2003年长治市庆祝党的十六大戏剧展演荣获表演一等奖。2010年应邀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山西馆举行的文艺演出,向各国友人展现他的耍牙绝技。2016年12月,他被列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然而,他的心中却始耿耿于怀于一个心结——教徒传艺。
为使耍牙绝活传承下去,张书堂从2008年开始收徒传艺,他首先让弟子们学习艺德,然后操练基本功、唱腔及扮演技巧。他的两位徒弟牛彦峰、刘雷波,经过系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耍牙”的各种技巧,能在台上表演自如,目前都成为了红专剧团的“台柱子”。用张书堂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不用徒弟给我任何回报,只要有人愿意学、好好学,那自己就把压箱底的本事传授给他,总之,绝不能让这绝活死在我手里!”
举报/反馈

上党全媒体

6389获赞 8246粉丝
讲述上党好故事 传递社会正能量
长治县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