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喜爱追求登峰造极的艺术
一方面是曾经皇权所追求的极致之美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
广大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而在这其中
若说最有“中国气质”的手艺
当属刻瓷
陈起平,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多年潜心研究刻瓷技艺,保留传统工艺又吸收现代绘画手法,其作品曾多次获奖。
皇家出身的贵族气质
津派刻瓷
刻瓷是一门传统手艺
最早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汉年间
但与民间刻瓷不同
津派刻瓷有着浑然天成的贵族气质
津派刻瓷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
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
社会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
宫廷匠人们便开始追求
更加新颖和别致的瓷器表达工艺
由此,民间的刻瓷工艺进入了皇宫匠人的视线
津派刻瓷的创始人王雪民
年少时便对甲骨、铜器、玺印等颇有研究
十几岁时便精通刻瓷手艺
与穆寿山、张穆斋被称为“津门三印人”
第二代传承人周与九
在继承王雪民的刻瓷基础上
采用雕、刻、刮相结合的手艺
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如今津派刻瓷已传至
第四代传承人陈起平手中
在他的继承和创新下
津派刻瓷又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和发展
独辟蹊径的刻瓷
津派特色
旧时匠人刻瓷
题材多是诗词、山水、花鸟
陈起平却独辟蹊径
将天津元素也雕刻在了瓷器上
逗蝈蝈是许多天津人钟爱的娱乐活动之一
作品中,活灵活现的“蝈蝈”
细腻编织的“笼子”
人们仿佛能听到有虫鸣声从作品中传来
周恩来与邓颖超
是天津人念念不忘的革命伟人
他们与天津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对亲密的战友
在天津留下了不少光辉足迹
那是每一个天津人
都能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
如今,陈起平所雕刻的
《周恩来》《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件作品
已经被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收藏
“无法回头”的手艺
精雕细琢
有些人觉得刻瓷简单
不过是用刻刀和小钢锤“做减法”
但瓷器脆弱
一层瓷釉更是薄如蝉翼
因此这力道稍有不慎
便会前功尽弃
刻瓷是枯燥的
简单的工具,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品
陪伴在身边的只有简单的“哒哒”声
那些深深浅浅的痕迹
是刻瓷的升华,也是对匠人的磨砺
刻瓷简单而枯燥
却不能允许匠人分神
毕竟这是“做减法”的手艺
一旦出错便“不能回头”
绝无补救的办法
因此每一下都要用心琢磨
在陈起平眼中
刻瓷艺术是永无止境的
每一次琢磨都不尽相同
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进步一点
这就是匠人的追求
如今陈起平刻瓷
不仅走出了天津,更走出了国门
陈起平的刻瓷作品
不仅在各类工艺美术大赛中均有获奖
还在法国卢浮宫参展
并获得了证书
雀之恋·卢浮宫参展作品
以杨丽萍孔雀舞为灵感
如同跃动舞者的刻瓷作品
一件瓷器
或是淡雅,或是雍华
经受了刻刀与钢锤的雕琢
必将呈现另一幅盛景
来源 |南开旅游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