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家伙做事拖拖拉拉,这辈子注定没出息!”“人家的方案早就提交上去了,你还在慢吞吞。”“明天就要回报工作了,报表现在还没开始做,要完蛋了。”“你这是拖延症,是病,得治!”
现实当中,有不少朋友正被一种叫“拖延症”的“顽固疾病”缠绕着,对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很多人对那些明面上“做事拖拖拉拉,毫无效率”的人,都抱有比较负面的态度,一个“拖延症”总结之,就是认为对方有毛病,瞧不起的意思。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什么都讲究效率,一些因为自己的“拖延症”而被恶意看待或批评过的人,其内心感觉非常痛苦。自己很想改变,但却不知从何做起,每次遇到事情,总会犯重复的问题——拖延。
越是拖延,越是不受人待见,心里就越自责。久而久之,情绪过度低落,甚至会陷入到“自卑情结”的漩涡当中,认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实际上,有“拖延症”行为的人,就真的注定没出息了吗?
真正没出息的,不是“拖延症”,而是“态度”
做事拖拖拉拉的人有两种:
第一种人,并不是做任何事情都拖拖拉拉,只是在对待某些“特别在乎”的事情上,会犯有习惯性拖延的症状。
什么是“特别在乎”的事情呢,这是对他个人而言的。
比如有的人特别在乎自己的工作,却偏偏在工作中犯各种拖延症。而在生活中却很随意,早上起床上班刷牙洗脸加上吃早餐,不到10分钟全搞定;又比如有的女孩,平时工作上是风风火火高效率的。但她特别在乎她男朋友,每次约会都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去化妆挑衣服,经常错过约定时间。
这种有“拖延症”的人,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明明知道在那些事情上拖延是不对的,自己犯了错误,内心会很自责。
而第二种人,做事情习惯性拖沓,最大的特点——他对自己做事拖延并没什么感觉,不会纠结,不会自责,甚至觉得这样很正常,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实际上,真正“没出息”的,是第二种人。
两种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拖延症”,而是潜意识中对待自己拖延的“态度”。
老话说:态度决定命运。是对的。
第一种人的“拖延症”,是可以被克服,可以去改变的。第二种人,或许可以说“没心没肺”地活着也很愉快,并没有去改变的必要。
所以,其实认知到自己有“拖延症”的朋友,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情况。没必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拖延症没出息”,给自己过大的心理负担。
然后,我们再从“拖延症”产生的根源上去分析,就可以找到应对方法。
拖延症的根源一:焦虑感
前面我们说了,拖延症的发生,往往是在应对“特别在乎”的事情上面。
为什么会如此呢?
本质原因,就是——对未来结果产生了焦虑感。
有些人特别在乎一件事,他潜意识里可能产生一个念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问题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成长过程中难有一帆风顺,事事顺心的。
一些人在特别在乎的事情上经历过一些失败的挫折之后,情绪没得到良好的释放缓解,就容易在潜意识中产生负面的“认知偏差”。过于自责的结果,可能会自我怀疑,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那么,下一次在遇到特别在乎的事情,他潜意识的“认知偏差”就会冒出来影响他——我能力不行、这事我搞不好、会出现糟糕的结果····
认知偏差带来的恐惧感,会让他应对那件事的时候非常焦虑。而为了抗衡这种恐惧感, 人就会下意识地选择逃避,也就出现了“拖延症”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在应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反而会变得精神难以集中,坐立不安等等。
比如说,小明应届毕业,非常渴望加入一个知名大企业。他投了简历,被邀约准备去面试。这么重要的事情,他肯定要提前准备好啊,但是在准备期间,他一直精神紧张,很担心能不能顺利面试过关。而本该提前查询了解各种资料的事情,却迟迟未见行动。每次打开电脑查资料,都得先玩几把游戏去“冷静冷静”。最后,面试日期到了,小明却心想着自己根本没做任何准备,去面试也没用,就此作罢了。他就在心里安慰自己:不是我能力不行,只是我没有做准备而已。
事实上,小明这种行为,就是对特别在乎事情的“未来结果”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他的拖延行为,只是下意识在抗衡这种恐惧,并且为自己找到理由,去释放那难受的负面情绪而已。
所以,针对这种“拖延症”的情况,我们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去正视它!
当你有拖延行为出现,先让自己从事情本身抽离出来。马上提醒自己,是否正处于“恐惧”的情绪状态。
如果你看到了自己正处于“恐惧坏结果发生”的状态,那这种恐惧感就会减弱,接下来对缓解处理事情的拖延症就大有益处。
拖延症根源二:完美主义
生活中有些人的自我评价就是“完美主义者”。
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力求完美,不容瑕疵。
甚至有态度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确实让人敬佩。但完美主义也是导致“拖延症”的核心原因之一,其本质,其实也跟上面说的“对未知结果的焦虑感”一样,害怕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
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就是——高预期。
还是那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工作生活当中,事事追求完美,就是给自己画地为牢,带了枷锁,容易经常被“事与愿违”带来的挫败感伤害。
久而久之,情绪会变得低落,应对一些特别在乎的事情,甚至不敢踏出行动的一步了。
所以,有拖延行为的朋友可以观察自己,是否也有完美主义的倾向。
如果有,那在应对一件事之前,可以尝试提醒自己——把预期降低。
心里纵有千般美好愿景,不如勇敢踏出一步行动。事情不是在脑海里面去演绎出完美的,而是在行动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根据实际状况,去改善,去提升,最终获得如愿的效果。
千万不要让拖延症阻碍了你追求完美的步伐!
总结:
有拖延症,并不是注定没出息。对待事情的态度才是关键。
拖延症的应对方法,第一步就是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焦虑感”,你看到了,也就没那么焦虑了;对于完美主义,尝试降低预期,并付诸行动,你会获得如愿的结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春笋哥,每天分享生活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百家号。
举报/反馈

春笋哥

396获赞 107粉丝
常年自由职业,半吊子创业者;前知名潮玩品牌的“不知名高管”;现一普通小公司“闲散老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