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2月1日前,新一届欧盟领导人将陆续走马上任。在全球地缘博弈复杂多变形势下,欧盟遭遇多重内部挑战;新领导人将面临是否拥有足够政治智慧和勇气的压力测试,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多边体制建设,使得欧盟继续保持其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与此同时,这些或多或少与中国打过交道的欧洲政治家会如何处理对华关系也备受关注。翻看他们的履历,不难发现,他们大都“知华”,访问过中国,有些还与我国领导人有过深入交往。总体判断,新一届欧盟领导人可能会比他们的前任更加积极地与中国接触,合作将是他们主流的对外政治抉择。
2019年7月2日,欧洲理事会公布新一届欧盟领导层人选(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今年是欧盟的选举年。月初,欧盟领导人经过火药味十足的马拉松式谈判, 选举比利时首相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他将于12月1日接替现任主席图斯克,任期两年半。来自意大利的议员萨索利(David Sassoli)当选为新一任欧洲议会议长,已经开始两年半的任期。
欧盟领导人还提名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为欧盟委员会主席,若顺利通过法定程序,她将于11月1日接替现任主席容克,执掌欧盟的行政大权,任期五年。
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被提名担任下届欧洲央行行长,西班牙外交大臣何塞普·博雷利·丰特列斯(Josep Borrell Fontelles)被提名担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在全球地缘博弈复杂多变形势下,欧盟遭遇多重内部挑战;新领导人将面临是否拥有足够政治智慧和勇气的压力测试,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多边体制建设,使欧盟继续保持其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与此同时,这些或多或少与中国打过交道的欧洲政治家如何处理对华关系也备受关注。翻看他们的履历,不难发现,他们大都“知华”,访问过中国,有些还与我国领导人有过深入交往。总体判断,新一届欧盟领导人可能会比他们的前任更加积极地与中国接触,合作将是他们主流的对外政治抉择。
候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候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于1975年出生于比利时南部的那慕尔市,他于2014年10月11日出任比利时联邦政府首相,时年仅38岁,成为该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米歇尔原计划于2016年3月访问中国,因恐怖袭击延迟到当年十月底。当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米歇尔时,米歇尔表示,很高兴在比中建交45周年之际访华。习近平主席2014年对比利时的国事访问和菲利普国王2013年对中国的回访极大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他说比方欣见比中经贸、文化交往活跃,愿拓展同中方司法、投资、创新、航空、新能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他还表示比利时坚信发展积极的对华关系符合欧盟自身利益,致力于推动建立高度互信、互利合作的欧中关系。
据新华社报道,7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米歇尔,祝贺他当选欧洲理事会新一届主席。并表示,愿同米歇尔主席一道努力,推动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造福中欧人民,为世界发展和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10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比利时首相米歇尔。(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欧洲理事会主席俗称“欧盟总统”,负责组织和协调欧盟28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欧盟各主要机构负责人一同参加首脑会议(欧盟峰会),协商各项重大日程和决议。米歇尔16岁就开始在政坛打拼,其丰富的从政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在欧洲理事会的新岗位上运筹帷幄。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理事会的第一任主席范龙佩也曾担任过比利时首相,在其任期的第二阶段曾邀请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总部, 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对欧盟总部的首访。相信米歇尔会在其“欧盟总统”的位置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中欧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冯德莱恩
相较于米歇尔,未来欧盟“总理”冯德莱恩与中国的交道少一些;但她的政治密友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坚持积极的对华政策,相信这也会对冯德莱恩的对华政策方向有所影响。
虽然是德国人,但冯德莱恩出生在布鲁塞尔,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初的12年。她的父亲是五十年代任职欧洲机构的一名德国官员,冷战时期在德国第二大州下萨克森州当了14年的州长。1977至1980年间,她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又赴伦敦政经学院深造。随后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就读,于199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冯德莱恩进入政界已过不惑之年。1999年,开始活跃于政坛。2005年,默克尔赢得大选后,她先后出任德国联邦家庭部长和劳工部部长。2013年12月17日,出任德国联邦国防部部长,成为德国史上首位女性国防部部长。从劳工和家庭事务部部长到德国首位女防长,她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冯德莱恩以自信、称职和敬业的部长形象赢得了人心。她是默克尔在政府内的亲密盟友,也是德国民意调查中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关于冯德莱恩与中国的一些交道,据观察者网报道,2018年10月冯德莱恩曾访问中国,并在国防大学演讲中提到:“海上航道必须保持自由畅通,而不能成为权力博弈和领土争夺的目标。”
今年1月她在接受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采访时,宣称中国“一派友好地笼络欧洲”,“坚定而机智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部分欧盟的政客“忽视了来自中国的威胁”。
冯德莱恩的这些对华言论,可能让中国与欧盟关系面临着不确定性。如果欧洲议会对其提名表决通过,冯德莱恩在未来上台后对华态度将是中国外交观察人士所关注的重点。
欧洲央行行长人选:拉加德
比起冯德莱恩,未来可能掌管欧盟的“钱袋子”,负责欧元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的欧洲央行行长提名人拉加德可能更具世界知名度;她也可能是所有的欧盟领导人名单里最了解中国的政治家。
在拉加德的职业生涯中,“首位女性”的标签始终相随: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首位女主席、法国首位女财长、IMF首位女总裁。如果这次提名获得批准,她又将成为欧洲央行首位女行长。2011年6月8日,拉加德在访华时曾承诺,提升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IMF的话语权,希望人民币能够加入一篮子货币SDR。在担任IMF总裁的近八年期间拉加德不仅实现了承诺,还带领IMF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她领导IMF帮助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推进IMF份额和治理改革,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拥有了更大话语权。同时,人民币也正式进入了IMF的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但据澎湃新闻报道,荷兰国际银行发表评论称,拉加德即将成为欧洲央行行长的意外消息给欧洲央行的下一步行动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现在还无法判断拉加德属于政策鹰派还是鸽派,因为“迄今为止,她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直言不讳未引起任何关注”。荷兰国际银行还认为,拉加德将改变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以往的形象,在货币政策方面她可能更像是一位“调解人”而非“操纵者”。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人选:博雷利
何塞普·博雷利·丰特列斯是四人中最年长的。1947年4月24日出生,西班牙资深政治家、外交家,曾经于2004年至2007年出任欧洲议会会长,现任西班牙外交大臣。此次他将要出任的欧盟外交事务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被称为“欧盟外长”,是在《里斯本条约》通过之后设立的,是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协调人,负责处理欧盟外交事务、领导外交团队、管理欧盟的海外援助。
据东方网报道,他坚决反对国内分裂党派,力主西班牙统一完整。此次提名其担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显然不无深意。
2019年4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西班牙外交大臣博雷利。(图片来源于外交部网)
今年三月,博雷利在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和欧盟各国外长会晤时明确表示,西班牙没有对任何人持有偏见,西班牙企业非常重视同华为的关系。他说:“对于西班牙电信企业,尤其是西班牙电话公司来说,与华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他强调“西班牙没有对任何人持有偏见,我们已经向中国外长说明了这一点”。
四月,西班牙外交大臣博雷利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西班牙代表,他在接受《南华早报》记者的采访时,被问及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中欧关系的主题是什么?博雷利的回答是合作。
他认为,从气候变化、非洲发展问题到威胁国际和平的地区冲突、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等,这个世界正面临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共同应对那些挑战并取得胜利。全人类的福祉取决于我们开展合作的能力。
欧洲议长:萨索利
7月3日,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来自意大利的欧洲议会议员大卫·萨索利在第二轮投票中赢得345票,最终胜出。外界普遍认为,他的当选出乎意料。
作为欧盟决策机构之一,欧洲议会握有立法权、预算权等实权,还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及委员人选拥有审批权。
1956年5月30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卫·萨索利,今年63岁,曾从事电视新闻记者工作。1992年,萨索利开始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工作,因频繁在晚间新闻与观众见面,广为意大利人所熟知。2009年,大卫·萨索利加入意大利民主党,成为了代表意大利的欧洲议会议员。到目前为止,萨索利已经在欧洲议会工作长达10年之久。
2019年7月3日,法国斯特拉斯堡,新一届欧洲议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进行欧洲议会议长的选举。冯德莱恩(左)和萨索利(右)交谈(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据悉,萨索利是坚定的欧洲一体化支持者。据新华社报道,萨索利在就职演说中敦促欧盟对抗极端民族主义“病毒”,呼吁修改欧盟移民和政治庇护法规,认为欧盟与英国就后者退出欧盟的谈判应该“理智,本着对话和友好的精神”。
但从目前公开的资料看,还没有萨索利访问中国的报道;相较于其他几位新领导人,他从政的年头也不长,因此,他和他领导的欧洲议会在对华关系上会有哪些新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付敬 刘毅 |责编 刘夏|编辑 黄悦 马馨悦|实习编辑
来源:观中国